第140章 猖狂更改祖制
恭敬道:“陛下息怒!大魏朝堂官风散漫,都是臣监督不严,请陛下治臣失职之罪!”
“治你罪就能改变现状吗?朕现在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你在这里说些废话!”
李辰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那样子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装的。
然而这一切,都是昨日三个人暗中商量好的。
“若是朝堂之上全都是关山洪和杨玄这样欺君罔上之徒,我大魏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朕的颜面何在?天威何在?皇权何在?”
一番话,说的全场官员面红耳赤,血压飙升。
“陛下圣明!”林国华躬着身子,忐忑不安道。
“臣亦以为,朝堂风气太过浑浊,是时候选拔更优秀廉明的人才,进入朝堂,为陛下分忧!”
“正是啊,陛下,林大人所言有理!”
“臣等附议,此事应当尽早落实,免得时间一长,不良之风伤了大魏国本!”
左海棠和赵会皆是李辰这边的人,见主仆两一唱一和,陛下的眼神又扫向了这边,连忙站出来,躬身附和。
“陛下圣明,我等愿为陛下竭尽全力,改革吏制!”
三人齐齐跪地,义正言辞,那气势简直撼人心肺。
百官见
状,哪里还有时间多想,连忙跪地,声如洪钟般的高呼:“陛下圣明,我等望尘莫及。”
一个个就如同受惊的老鼠,生怕晚了一步,就被李辰的利爪撕个稀巴烂。
如今,沈镇海不在,朝堂之上便以吏部尚书马首是瞻。
他们深知,只有跟上了大部队,才能保住项上人头。
“胡尚书,你还有何话可说吗?”李辰看向胡柬泰,冷厉道。
感受到身后众人的趋炎附势,他心一横,额头重重撞向地面,发出一道沉闷巨响。
“罪臣无话可说,但凭陛下发落!”
李辰冷哼一声,从他身上收回目光。
猛地一拂衣袖,凛冽道:“一个个只会纸上谈兵,大魏科举制度尚未落实,这所谓的人才,朕要从何处去寻?”
话落。
金銮殿重新陷入了寂静。
片刻过后。
林国华再次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言,还请准奏。”
“说!”李辰不耐烦道。
“陛下,大魏除了国子监供贵族学习求学拜官以外,也有不少民间学子一心向学,从而创立了不少学风纯良,优质教育的书院。”
“寒门子弟自从听闻,陛下有意让他们也参加科考后,大魏
帝国各地青年才俊纷纷涌至京城,以便近水楼台,考取功名。”
“这些朕也听说了,所以呢?能不能不要尽说废话?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辰极度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甚至气势汹汹,看起来随时就要对林国华出手似的。
满朝文武也是听的云里雾里,全都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最终的结果。
“是,陛下。”
林国华继续拱手,道:“这些学子中不乏有品学兼优之辈,甚至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陛下何不直接从他们当中择优选取,破格录用?”
“不行!万万不行啊!”
林国华声音刚落,内阁大学士郭德,火急火燎的跪了出来,急的老眉直抖。
听到林国华颇有在寒门学子参加科举制度后,更加猖獗改变祖制的意思,他根本没有多想。
虽然,满朝文武对于林国华的谏言也不甚同意,但却没有和郭德一样,这么急不可耐。
毕竟在他们的心里,并不觉得此事,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
而且,丞相不在,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六神无主,谁也不敢妄自揣度陛下的心思。
果然。
郭德站出来后,李辰冷眸一闪,似笑非笑道:“郭爱卿,你觉得有
什么问题?”
即使一开始,李辰就料定这件事情办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也想好了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但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倚老卖老的东西!
人老了就算了,脑子越发不好使,看来这次,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是不行了!
“是啊,郭大人,陛下已经降旨开办科举了,反正这群学子也是来京准备赴考的,咱们只是将他们提前录用,有何不可呢?”
林国华外朝堂打滚多年,自然知道怎么借力打力。
李辰之前的决策,已经给了文武百官几分面子,这一次,若是他们再反对,便是给脸不要脸了。
打着陛下的旗号,现在只要杀杀这个内阁大学士的锐气,这事也就成了。
“林大人!陛下虽然有心推崇科举制度,可是科举制度的遴选期还有七日,到时候,要是寒门学子输了呢……”
不对!
完了!
满朝文武,纷纷为他的生死担忧起来。
公然质疑陛下,且言语中有陛下必输的意思,这一下,暴君不发怒都难了。
郭德也立马察觉到了不对。
待他反应过来,李辰已经恶狠狠的瞪大了眼睛,咆哮起来。
“好你个郭德,你是在质疑朕的决
策?质疑朕的科举制度一定会输?”
郭德吓眉毛直抖,连忙解释道:“不是的陛下,老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老臣只是担心,寒门学子出生低微,鱼龙混杂,教育方面更是不及国子监,万一……万一选了忤逆之人进入朝堂,岂不是有损天威,有损大魏国本?”
他言辞恳切,每一句都像在为了大魏和朝堂着想。
其实,昨夜林国华听到李辰的建议,心里也没底。
可是后来,他意识到了皇权的强大。
在大魏,天子为重,李辰做什么都是对的!
“既然内阁大学士如此为国为民,老臣觉得不如这样,用其他的方式,甄选他们的才能,从优入仕如何?”
“糊涂,简直一派胡言?”
郭德几乎要从地上跳起来。
他吹着胡子,直喘气道:“祖制岂可儿戏?科举自开国来便是立国之本,尔等怎敢僭越?”
面对郭德的指责,林国华也不生气,反而谦卑有礼道:“郭大人,以往科举虽是祖制,却三年一考,人才流失不说,效率还很缓慢。”
“虽陛下开恩,推崇新的科举制度,改成一年一考,可要解决现下朝堂风气的问题,难道还要让陛下等上一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