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来拿吧
大辽不是无耻小国,一直以诸国之首自居。既然是大国自然有大国的气度,不会玩那些让人笑话的小伎俩。
大国自信体现在方方面面,也包括战争。
冬至月十二,洪基老大派人送来了最后通牒。要么宋辽恢复澶渊之盟,一切照旧。要么,开战!
老木对洪基老大的心胸很敬佩,确实有老大的气派,甭管事儿成不成,至少办事儿的方式很实在,一点不玩虚的。
大宋则在大庆殿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诉求,这是第一次喊出来,前所未有的大声。
韩琦代表大宋郑重的告诉萧卓,大宋很愿意与大辽永为兄弟之国,但幽云十六州是中原故土,大宋代天牧民,有义务保护臣民,收复故地。如果大辽能为了天下百姓免于荼毒放弃幽云,任何条件都可以坐下来谈,大宋很有诚意。
大庆殿上,从皇帝到臣子一个个激动的不能自已,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大宋终于有了底气喊出这句话的底气。
当初太祖皇帝设封桩库曾说过,老子存够了钱就去找契丹人,要么把幽云卖给我,要么就用这些钱做军费自己抢!
太祖他老人家不愧是社会上混过的,办法很多,就是打算强买,不卖就抢……
这是何等霸气,还顺便表现了一把仁慈的胸怀。意思就是真打起来可不怪我,是契丹人
不卖给我的。
按大人们的说法是深合圣人之道。
可惜,太祖突然英年早逝,太宗两次北伐惨败,大宋彻底被打断了骨头,再没人提起过幽云。
谁又敢想呢,今天韩琦又说出了这句话,而且那么大声。
萧卓拂袖而去,正当大宋紧锣密鼓整军备战的时候,冬至月二十五,大辽皇帝陛下的旨意来了,只有三个字:来拿吧!
什么都别说了,干吧。
欧大人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令天下读书人热泪盈眶。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未闻以夷狄制汉地者。自唐祚倾移,五代乱世……”。
冬至月二十八,令骑四出,奔赴各地,禁军大营中一片肃杀,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战争真的开始了。
军令已经送走,迟旦将于腊月初七登船出海直奔辽东。
西路军则在同一天出征,狄青将亲率骑兵三万奔袭辽国西京大同,他的身后是五千马军和三万步军,老范则率领数万大军坐镇雁门关。
至于中路军,老木已经下令,青龙军,捧日军以及天武军随军出征,捧日军一万两千马军由刘余率领为大军先锋,立刻出发。
青龙军捧日军跟随中军,出征日期也定在冬至月二十八。
大宋已经开始全力运转,在这个时候,一切都要为战争让路,这便是国战,赢了
什么都有,输了一败涂地……
三路大军,数十万人马,又是恰逢冬天,人吃马嚼加上军械药材帐篷被服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合理快速调配,韩相当众说了,谁在这个节骨眼上误了事,就不仅仅是丢官那么简单了。
别人忙,老木倒是挺闲,关键是还没人管,把琐碎事丢给怀秀和八斤他们就不管了,人家是两口子,木帅坚决不做电灯泡。
头一天送走打前站的老王,今天又要送他的萧兄,这么看的话木帅也没闲着。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辽国堂堂正正的宣战,大宋也要大大方方动手,当然不会干那种下作事,事实上这次萧卓北返大宋专门派出了禁军护送,就怕万一他在大宋境内出点什么事,那丢人可就丢大了,朝中大人们很在意这事儿。
城北送客亭,木子尴尬的发现萧卓竟然在等他,要走的等送人的,这事不太合礼数,好在萧卓并不在意,好像还挺高兴的样子。
“木兄弟能来送我我很高兴”。
木子挥手把人赶开,笑着给他添酒,“萧兄这话说的不对,你我又没私仇,我为什么不来送你?”。
当初木子离开上京跑路就是萧卓和萧烈送的他,还教了他一些草原上活命的技巧,说实话,如果二人没去送,老木未必能活着走出草原。
而今天,三
十多岁的书生已经早过不惑之年,曾经的兄弟之国却要刀兵相向。
萧卓举杯与他碰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
“当日在大辽,叔叔说木兄弟乃当世人杰,今日看来叔叔是对的,木兄弟用十年时间把南朝变成这般模样,已然有了与大辽争雄的本钱了”。
木子摇头道:“可别瞎说,韩相听到会不高兴的,我就是混日子”。
萧卓苦笑道:“木兄弟,休要不承认,南朝几乎就是你一手推动的”。
二人又碰了一杯,萧卓道:“陛下一直想不通,我也想不通,木兄弟孤身一人又无牵挂,为什么就不能在大辽?你不知,陛下数次与我提起,若是木兄弟在大辽,只要你要的陛下都能给,何必在这受文官的气?”。
木子想了一下,认真的道:“萧兄,我是大宋人,我的兄弟也都是大宋人,我们死了也要埋在这块土里。这块地方毛病不少,可也算是我的家乡,总不能因为自己家乡不好就不认吧”。
萧卓听了沉默良久,最终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今天早上传来的消息,三关那边已经动手了,木兄弟,你可知道,只要开始流血,仇恨就会越来越深”。
木子自己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点点头没说话。
萧卓又道:“木兄弟,你该知道,大辽与大宋交战,最终
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死伤士卒百姓,耗费钱粮无数,最终都无功而返,何必呢?”。
他的话可不是胡说,而是有依据的。
第一个例子,大辽的太宗皇帝是一位雄主,在位时正值中原五代内乱,这位皇帝带兵南下,入驻了汴梁。
当时中原大乱,换皇帝比换袜子还勤,中原百姓倒是没因为他是外族嫌弃他,认可了他这个皇帝。
结果却不好,时间不长,军纪不好的契丹军队就激起了众怒,汴梁百姓一怒之下翻了脸,结果这位太宗皇帝竟然死在了北返的路上。
第二个例子是大宋的太宗皇帝,这位太宗在位时两次北伐,结果一次比一次败的惨……
第三个例子则是大辽的一代贤后,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在大辽地位崇高。就这么一位人物带着情人和儿子一起南下,结果也被逼着签了澶渊之盟。
辽人两次南下,宋人两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是萧太后,签了个看上去占便宜的合约,相对于死的人损失的东西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这下契丹人彻底明白了,大宋北伐是作死,大辽南下也不灵,原来老天早就已经给定好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各有各自的地盘儿……
所以萧卓认定了木子在瞎搞,前边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这么明显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