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主幽州
调走刘虞的计划非常顺利,收到王耀的奏折,董卓二话不说便帮忙出手。
其指使朝堂提升了刘虞的爵位,且召对方入朝任职,担任太傅之位。
失去幽西三郡又被架空兵权后,刘虞这刺史当得本就没劲,政令甚至一度出不了州府蓟郡,人都快抑郁了。得此封赏当即欣然接受,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程。
不过在王耀意料之外的是董卓直接下令,委任常山国相王腾为新任幽州刺史,想来这胖子深怀传统思维,认定亲族就是最可靠的力量,直接将王耀的兄长提拔到了高位。
这一做法有好有坏,不过大体来说肯定是对自己有利,故此王耀也无法去挑剔苛责什么。
在封完王腾之后,长安朝堂竟还将王耀从镇北将军升格为了征北将军。
职务上虽没太大变动,但爵位也从晋阳侯提升成了太原侯。
此番爵位上的提升看似影响不大,实际却将王耀推到了另一个高度上。
东汉是没有郡侯的,便是王耀先前的县侯,那都几近是最高一等的了。倘若封邑足有一个郡,那完全能以郡立国、封国置相。故此郡治之主往往都是王,再不济也得是公,根本就没郡侯这个说法。
东汉不设异姓王,非刘而王,天下共击。如今董卓破例封王耀为郡侯,便是在不突破固有底线的情况下,将王耀的地位硬生生抬至众侯之上。
从今往后,无论他王耀面见誰,在地位上基本都会高过对方。便是
同为刺史的封疆大吏,见了他也要低头行礼。
可以说董卓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程度支持了王耀,谋图的也很简单,不过希望双方能够统一战线,再不济也不能倒向袁绍那头。
对董卓所求心知肚明,王耀从始至终都没有表态,只收下了对方所有的示好。
——————
幽州府,蓟城。
行进在前往刺史府衙的道路上,王耀环顾着周围繁荣的街景,心中暗叹刘虞还真是个好官。
幽州不算富庶,光从地理位置来看就能窥见一二。
基本上大汉任何一个州治,都能与三四个外州接壤,像冀兖豫更是都与五州接连,司隶连结七州就更不用多说了。在战时接敌面越多自然越不安全,但在和平时期,这种四通八达的位置毫无疑问将极大促进经济的增长。
而幽州位于大汉东北地界,只有两个州郡作为邻居,其中一个还是偏僻荒芜的并州,严格说来它只能与冀地通商,这点比起最拉跨的交州凉州还要不如。
幽州多山、进出口单一,外敌环伺、军力疲弱,全州人口也不过堪堪达到百万余人。诸多弊端层层叠加,使得当地极度贫穷,民间生活质量极其低下。
刘虞作为一个空降下来的主官,明明是尊贵的皇亲国戚却以身作则带头整肃风气,常年穿着浆洗泛白满是补丁的简朴粗衣,一顿饭甚至绝对不吃两道荤菜,硬生生感化了作风奢侈的豪族,使得上下风气都由之
变得节俭。
虽然有些苛待下属官吏及军中将士,但幽州羸弱的经济情况也无法让他面面俱到,尽管最后失去了臣属的爱戴,他的一系列亲民仁政却实实在在帮助当地民众脱离了贫苦,也由此得到百姓的绝对拥护。
刘虞不是一个好评价的人,但他毫无疑问是个正人君子、是个高尚称职的人。
或许生得早些,天下还没乱到这个地步,不准刘虞还真能以仁德之道拯救衰落的帝国,成为修庙祭祀的新一代圣贤。
他很伟大,只可惜生不逢时。
身处毫无秩序可言的乱世,只凭仁德伟岸根本无法站稳跟脚。
“愿老天保佑刘刺史!”
“你这是什么话?使君是升官加爵,高升到朝廷里做太傅去了!”
“朝廷?现在的朝廷还是朝廷么?誰不知道那满朝公卿全都是摆设,任何政令都要由董卓许可才能发出。刺史大人忠心为国,只怕见不得董卓胡作非为,届时两相一旦起了矛盾,大人还能无恙?”
“唉!”
行进在官道上,王耀几乎无时无刻都能听见民众们在为刘虞祈福。
这很正常,刘虞可以说是大汉为民做主好官的典范,幽州百姓受其厚恩,在他离任后自然牵肠挂肚,满腹都是担忧。
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帘,仿佛自己就像是反派一般,王耀无奈苦笑,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刘虞能够配合,自己也不介意由他继续主管幽州民政。然而对方虽然宽厚善良,却有着
坚定的底线。
不过自己倒也没有亏欠这个老好人,早前若非他出手灭杀公孙瓒,算算时间,刘虞也快被公孙瓒擒杀了。
何为太傅?
大致说来就是皇帝的老师。
太傅享有高超的地位,实际上却不怎么需要干预政事,而现在小皇帝年幼,刘虞更是只需要教导好刘协就行了。
自己跟董卓打过招呼,对方已经明确回信过来,就是刘虞出言顶撞,也会留下对方一条老命,让其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仔细想想,似刘虞这等老好人,能在晚年担任帝师,且在以后的某个时段还会慷慨陈词怒斥董卓,势必将留下千古美名。
别的不说,史书最少也会将其记载为爱民如子、忠国忠君、无畏强权的圣贤。
而将名声推至高峰极点后,他刘虞还能在残暴不仁的董卓手上全身而退安享晚年,无论怎么说都算得上善终。
他王耀避免了刘虞被公孙瓒当众羞辱残害而死,又将对方名望推至极点塑造成千古流芳的大圣贤,最后还能保证对方得以善终,绝对是仁至义尽了。
这幽州,他夺得心安理得。
“主家,董卓暴虐无常,伯安公此去只怕是凶多吉少……”
为显亲昵,这次入城王耀马侧都是幽州军的将校武官。此际他们既有些兴奋,又有些落寞。
刘虞固然对待公职人员远没有平民百姓那般宽和,却也已是公认的大贤人了,众将虽然不想在他麾下做事,却也不想看见这么一个
贤人被国賊残害至死。
这么多年相处,多少还是有些情面。
对此等复杂的情绪,王耀能够理解,更不会出言斥责,他也希望自己麾下都是有情有义之人。
“无妨,董卓固然残暴,却也满腹都是小聪明,不会图一时痛快犯此蠢事。”
“再者不论如何,我与伯安公私交甚好也是事实,董卓不会如此不智。”
稍作宽慰,王耀不禁微微摇头。
董卓犯的蠢事不少,要是没自己,还说不准真会为一时痛快而胡乱杀人。
若不是管不住手,老是要斩落不该挥下的刀,他最多不过是逆賊,又岂会沦为人尽可诛的国賊?
当然自己再三警告过,便再无需为此担忧。眼下看似讨董联军声势浩大,但实际双方却是势均力敌,就是十八镇诸侯合兵一处同心协力,也难以迅速击敗西凉集团,何况联军内部还在勾心斗角?
眼下能凭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局者,还真就惟有他王耀。无论是董卓还是联军群雄,都绝不会轻易得罪他。
董卓为了拉拢自己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刘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虚衔太傅,就是怒斥个三天三夜又能如何?就那瘦削的体格,没把董卓骂死他自己就累死了,董胖子绝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触怒王氏集团,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可以这么说,从背靠王耀的那刻起,刘虞已经能横着走了。
纵有人不畏惧他那光辉圣洁的伟岸名声,也会畏惧其背后的王氏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