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神佑开元
正月十五号。
海军第三师回归铁城。
他们这一次,时间安排的紧锣密鼓,顺便还跑了一趟台湾。
主要是捎回的情报太重要。
陈虎根本不敢在路上耽搁。
果然,秦王杨念广在正月初一这天登基称帝。
年号神佑。
沈麟禁不住抱怨道。
“特么的,又得换年号了?”
“老杨家这哥儿三,怎么都喜欢别人帮忙?”
“老大杨念博,号皇佑帝。”
“结果在位不到一年,完犊子了。”
“老四杨念厚看老祖宗一窝子皇帝都没啥用,干脆号天佑帝。”
“指望老天保佑?老天倒是没跟他为难。”
“可自家二哥却跳出来了。”
“啧啧,还是老二的奥援多些。江南、两淮半路,广南,四川,陕西都派使者去了?”
“难怪杨念广要号神佑呢!”
“他这是觉得,如有神助么?”
一向冷面不苟言笑的周元都忍不住直乐。
他抚摸着一把略显花白的长须笑道。
“不止呢!”
“我们的船队刚到雄州,江面上的辽军一跑。”
“卢太白就带着一大堆人在码头候着了。”
“就为两件事。”
“第一、向大都督您道歉。说他以前狂妄了,不知天高地厚,做了些对不起
您的事儿,他保证以后绝对不会了。”
“第二、卢太白派出了庞大的使者团队,好几百人呢!”
“贵重礼品也不少,一部分是送您的。”
“主要还是想搭咱们的顺风船,去登州恭贺秦王登基。”
“差点就挤不下了。”
沈麟和白娘子对视一眼,均是默契的点点头。
卢太白这是被打怕了。
什么野心,都得有实力作支撑。
他要不是凭着二十年的经营,据雄州而自守。
单论财力、军力和本事,他还赶不上造反的杨成良呢!
好歹,人家老杨独自顶着河东十几二十万辽军,都快三年了。
打得尸山血海,愣是没有丢了隆德府城。
至少,现在还没丢!
他卢太白才扛了几个月?
雄州的地势比隆德府还好,水路上时不时还有铁锋海军顺路帮一把。
让老卢跟杨成良换一下,他扛得住么?
“老周,你确定卢太白,是真心向杨念广称臣么?”
“不会是压力太大?”
“他不得不暂时雌伏,借以换得我们的谅解,顺便找两个强大的外援?”
周元抚须斟酌道。
“我看不像!”
“因为,带队出使的是卢太白唯一的儿子卢铮。”
“而且,这小子主动留在登州
听用了。”
“他之前一直率领的,可是老卢麾下最强悍的一万银甲铁骑。”
白娘子肯定地点点头。
“确实,卢太白应该是放弃自立的幻想了。”
“根据情报显示。”
“卢铮一向比较低调,却骁勇善战,十四岁就领兵打仗了。”
“今年也不过二十五岁。”
“他这一走,等于老卢把最信任的一条臂膀借给秦王了。”
“同时,也是以独子为人质,向秦王,呃不……向神佑帝表忠心呢!”
沈麟突然变得有些反感起来。
“什么神佑帝?”
“我看他的霉运,未必就好转了。”
“搞不好,坏就坏在这个名号上。”
“本都督已经被破玩意皇佑、天佑、神佑搞烦了。”
“以后,咱们内部就遵铁城历。”
“到了五月份,就是咱们开城第五个年头啦!”
“干脆,咱们图个吉利,提前些。现在就叫铁城五年正月!”
你都用自己的纪年了?
这根自立有啥区别?
周元倒不反对沈麟有野心。
以他的冷傲脾气,在登州大大小小足以吵过十几架。
他也被神佑皇帝那帮文武,烦得不要不要的。
“那就叫铁城五年!”
“驴球子的,老夫在登州,天天都有什
么名臣、大儒堵门。”
“说大都督您拥兵自重,目无法纪。”
“那……咱们就自重一把。”
“反正,我们铁城治下,无论军机、民政,都比山东半岛强出十倍不止。”
哟?
在场的众人都被逗笑了。
看来,咱们的周知府兼铁城民政部周部长,没少受气啊!
刚赶回来的唐州知府李乘风跟周元可是老同僚,老朋友了。
他满是诧异地问道。
“老周,你是不是太夸张了?”
“咱们有三府一城,加落阳山四县。”
“神佑帝占据山东半岛,也有登莱两府,和青州,密州大部。”
“人口也相差无几,都三百多万的样子。”
“兵力嘛,我们水陆大军六十四万,可能比他们多点。”
周元嘿嘿笑道。
“老伙计,你才想错了。”
“神佑帝麾下来了不少江南,广南、四川的军队,还有台湾的五千铁骑。”
“如今,总兵力已经不下六十万了,铁甲骑都有二十七八万。”
“可是,装备好了,就代表战斗力强吗?”
“你是没见到山东半岛乌烟瘴气的样子。”
“只有沈毅、李广利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战力堪比辽军吧!”
“不过,迫于压力,他们已经把治下的
民政全部移交朝廷了。”
“那个乱哦!”
“沈老大人和沈毅、李广利找我诉过苦,他们三暂时都没有好办法!”
“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又有几个真的有识之士?”
陈虎赞同道。
“周大人言之有理。”
“我上岸呆了三天,不是要帮卿卿女王,呃,七夫人整训台湾军吗?”
“确实如大人所说。”
“登州以前由老大人做主,一切还算井井有条。”
“现在?”
“管事的,伸手的人多就乱套了。”
“没有半年,怕是理不顺呐!”
“军、政两方面,差我们十倍,真不夸张!”
众人这才信了。
因为,大伙儿深有体会。
铁城的制度都建立四年了。
军政一直井然有序,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动。
就算不断吸收安定府,唐州府,甚至澶州府入伙。
也是一步步稳中求扩大,谨慎非常,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
派往新附之地的主官,也几乎都是安定府久经考验的干才。
随同还有民政部各司的精兵强将一起去帮着搭架子,严格监督。
怎么会乱?
特别是扩军,沈麟再重视不过了。
最早的铁锋军,新兵训练两三个月,就不得不走上战场。
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