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我是县公了
李承乾找到了江波,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江波点点头,随后领着众人回家。
他自然没有怪李承乾他们,毕竟都是大少爷,他们愿意干活就不错了。
现在还是鼓励为主。
“我儿,辛苦了。”
到了江家,长孙皇后正等着他们,她看到李承乾,立即迎了过去。
李承乾急忙挤出一丝笑容,“不苦,不苦,干活很容易的,我一点都不怕。”
长孙皇后点点头,欣慰一笑,“好,阿大,你是一个勇敢的人,你没有后退。”
李承乾木讷抓了抓头,他看到长孙皇后的笑,忽然觉得有些愧疚。
自己是啥样,他还是很明白的。
今天干活根本不积极。
或者说仅仅热血三分钟,后面就懒了。
哎,这样的人真的勇敢吗?
片刻后,李承乾回到了房间,侍妾端了西瓜过来,李承乾也没有心情吃,他呆呆看着窗户,久久无言。
他太累了,他累的时候就喜欢发呆,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
侍妾见了,也不敢多说什么,放下西瓜就出去了。
外边传来了牛明理的声音,尽管有些疲惫,但听得出来,他很开心。
李承乾回过神来,转头望了过去,他看到了武顺正端着碗,让牛明理喝
药。
刚刚江波已经给他涂抹了草药,他的脚已经不痒了。
不过等会儿他应该也要喝药。
下午应该还要针灸,不需要出去干活了。
莫名的,他松了一口气。
今天算是挺过去了,明天再加油吧。
……
第二天,江波又一次领着李承乾和牛明理一起外出干活,还是拔花生,不过换了一块地,昨天拔花生的地方,已经被厚叔拔完了,那些花生苗也被他挑回了江家。
李承乾这一次不仅仅带了昨天的那些东西,他还带着四个大包子。
大概是昨天干了农活,他昨天中午足足吃了四碗饭,还吃了很多菜,这是他人生里吃的最多的一次。
牛明理也吃的多,他也饿。
所以今天李承乾还带了大包子,他打算饿了就吃两个。
程洪义还是领着护卫跟着他们。
江波点了点头,随后便拿着鱼竿去钓鱼了。
厚叔微笑打招呼,然后弯腰拔花生。
李承乾跟着拔花生,相比昨天,他今天的状态好了许多,整个人都更有活力。
牛明理的情况和李承乾差不多。
不久后,拔了足足有三分之一行,李承乾这才甩了甩手,随后捶了捶后背。
程洪义立即跑了过去,将毛巾递给李承乾,然后
送上水。
李承乾喝了几口水,然后说道:“你看我今天如何?”
“殿下今日真是厉害,我看殿下聪慧,不管是学什么东西,都非常快。”
李承乾满意点点头,他又觉得这个不难了。
“三师弟,莫要着急,我们慢慢来。”
牛明理比李承乾落后一大截,他对上这个小师弟还是很有自信的。
牛明理点点头,“二师兄,我知道了。”
大概又过了一刻钟,李承乾有些累,他又休息起来,不过相比昨天,他今天好多了,他马上就要拔完一行的花生了。
就这样停停歇歇,李承乾一上午拔了两行花生。
牛明理一上午拔了一行半花生。
这个人这才回去,临走前,李承乾想到带来的大包子,随后留给了厚叔,“厚叔,这个给你。”
话落,他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几个包子而已,他其实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多。
回到了江府,这才发现江波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菜。
李承乾和牛明理正饿着肚子,两个人等到了长孙皇后,随后便开吃了。
长孙皇后看着李承乾明显晒黑的脸,心中既欣慰又高兴。
“阿大,如果你觉得累,那就休息几天。”
“不用,母亲放心,我没事。”
……
就这样李承乾一日日的干农活,其实也就是半天时间,因为下午的时候,江波要给他针灸。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眼花了,还是真的有效,他感觉自己的小腿多了一些肉。
这天李承乾牛明理又在拔花生,而且江波则在一旁钓鱼。
就在此时,桃源村方向行来一群人,领头的是一个太监。
“江波接旨。”
太监的声音有些尖,但是人一点都不娘,而且非常高大,看着有几分英气。
江波自然对太监没有恶意。
他更多是好奇,这大唐皇帝怎么会给他圣旨呢?
我最近挺低调的啊?
我对长安方面……除了给岳父字画,还有帮他出了点解决辽东地区种植主意,其他都没有做啊。
难道是我的徒弟徒孙们成名了?
唔,可不要是让我去当御医。
我记得唐朝可以拒绝皇帝圣旨,李世民想要把女儿嫁给关东世家都给人拒绝了。
拒绝皇帝圣旨应该没事吧。
江波一边想着,一边跪了下来。
哎,麻烦。
真讨厌跪,这太监又不是我爹娘。
民见官,是要跪的。
民见皇帝,一样要跪。
不过如果是当官了,官见皇帝是不用像后世电视剧一样跪。
唐宋明都不用跪,到了
大清,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才,这才要跪。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江波于辽东建设有功,贡献神奇物种,养百万民,特封为随州县公,奖励江波永业田二十五倾,年俸五百担。”
原来是因为给岳父大人的建议给皇帝知道了。
那些种子也交到了皇帝手中,所以我被封赏了。
不用离开洛阳,在家就有封赏,江波也非常高兴。
大唐目前还没有外姓王,最高的是国公,然后是县公,从品级上说县公室从二品。
江波是县公,可以说比大唐绝大多数的官员品级都要高。
他以后可以见官不拜了。
就算是见到皇帝,也仅仅是行礼,不需要跪地。
另外永业田的意思就是可以永远传承的田,江波死了,可以传给他的儿子,儿子之后,可以传给孙子。
大唐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将田地分为永业田和均分田。
永业田就是可以子子孙孙传承的田地,而均分田则是另一种田地。
老子死了,可以传给儿子,但如果没有孙子,那么这个儿子死了,这田地朝廷就要收回了。
就输均分田。
这个制度还是很好的,不过一百多年后,大唐土地兼并问题依旧严重,最后爆发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