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不可或缺的智慧养成(3)
女孩子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要么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要么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沉默的女孩可能是在偷偷暗恋某个男生,而张狂的女孩可能是泡吧跳舞,打扮得花枝招展,最后,她们无一幸免地总会被周围的人戴上一顶“坏女孩”的帽子。
倩倩是个惹人喜爱的女孩,她聪明伶俐,乐于助人,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几名。
倩倩一张圆圆的胖脸总是笑嘻嘻的,走路也是蹦蹦跳跳的,头上那根粗粗的、黑黑的朝天辫随着她的脚步在脑后一上一下地跳,老师们都夸她:倩倩长大非出息不可!
妈妈听了,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可是,倩倩在初一下学期突然变“坏”了。
她开始偷偷地在描眉、涂红嘴唇,并且解开了朝天辫,弄成了披肩发,更可怕的是,倩倩这天晚上没回家,去了舞厅陪人跳舞,幸好遇上民警检查才被带回来。
最后,倩倩期中考试两门成绩不及格,这是破天荒的事情。
年轻的杨杨成了倩倩的班主任后,她经常找倩倩谈话,杨杨给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调皮故事,听得倩倩笑出了声。
倩倩说:老师我跟你不一样,我是坏女孩。
杨杨说:真的吗?初中里的坏女孩我还没见过,你给我坏坏看。
倩倩又说:我描眉画眼。
杨杨就说:星期天跟我回家一趟。
杨杨老师家里有那么多描眉和涂红嘴唇的东西,对着大镜子,杨杨描画倩倩也描画,一会儿洗了再换一种造型。
后来是杨杨给倩倩描,倩倩给杨杨描,整整描画了两个小时。
杨杨说:爱打扮是女孩子的天性,描眉画眼怎么会是坏女孩?不过我觉得描眉画眼里有学问,啥时描、怎样描要有讲究,比如演出时要描得鲜艳,平时上课可以不描,想描可以描得淡一些。
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弄披肩发。
杨杨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教你做头发。
下个星期天倩倩果然又去了杨杨老师家,这天的主题是变换头发样式。
杨杨老师会十几种发辫样式,有粗辫子、歪辫子、维吾尔族的多条小辫子,也有外国的螺旋头、瀑布头,她俩照着画报你给我梳头发,我给你编辫,弄好了拆开再重编,倩倩从来没想到有这样愉快。
杨杨老师说:爱打扮是女孩的天性,披肩发怎么会是坏女孩?当然怎么打扮、发式衣着怎么与场合协调也是很有学问的。
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去舞厅跳舞了。杨杨老师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带你去舞厅。
下个星期天杨杨老师果然带倩倩去了舞厅,是701厂办的厂内舞厅。杨杨说:街上的舞厅良莠不齐,打听不清最好不要涉足那里,可能会遇上坏人。
杨杨老师会好多好多的舞蹈,看得倩倩眼都直了。
倩倩说:老师你能教会我两样吗?
杨杨说:老师会的你都应该会呢。
倩倩当天就学会了优美的“小杨树”舞。杨杨说:爱跳舞是青少年的本性,我从小就爱跳舞,我难道是坏女孩?
倩倩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考试两门不及格。
杨杨用食指点着倩倩的眉心骂她:鬼丫头!再说坏女孩看我不打你!你的聪明我不知道?你的基础我不知道?只要解开心里的疙瘩,哪门功课能难倒你?这次补考不是及格不及格的问题,而是80分还是90分的问题,90分我请客吃涮火锅,要是80分那就3个星期不准来我家。
杨杨老师眼睛黑黑的很好看,杨杨老师的声音甜甜的很好听,虽说是骂她,倩倩心里也特别舒畅。
倩倩果然两门补考都得了90多分,倩倩果然跟杨杨老师吃了涮火锅。
倩倩的功课又成了班上前几名,倩倩还担任了学校舞蹈队队长,倩倩又成了学校的好女孩。
她的爸爸妈妈说:这孩子真是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校长感叹说:这孩子变好变坏都是这么快!
在那些常人眼中,好女孩和坏女孩的区别也许就是:好女孩清秀庄重,不浓妆艳抹,说话礼貌,举止得体,恋爱踏踏实实;而坏女孩则自大招摇,化妆怪异,说话粗俗,恋爱也歇斯底里。
表面好像就是如此,可又怎能确定谁是个好女孩,谁是个坏女孩呢?“好女孩”不一定就好,“坏女孩”也不一定就坏。
家长一定要认真研究对待女孩的心理,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给女孩戴上不实际的帽子,那样只能让女孩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她什么都想自己去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因此,父母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的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反思。
因为,孩子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她充分的独立空间,那么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或者横加干涉,那么后果就是孩子的叛逆心理会变得更加强烈。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用一套严格科学的控制手法让青春期的女孩健康成长,因此应该让她们独立成长,让她们自己去体验生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最终成为她自己。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别只说她是坏女孩,还要找出她坏的原因
父母不必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的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反思。因为,孩子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046 疼爱有度,不要大包大揽
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的“切肤之痛”让妈妈最能体会骨肉亲情,日常起居上的悉心照料更加深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母亲对女儿的爱,已经不是“慈母手中线”缝出的衣裳能够表达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母亲更容易溺爱女孩,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其如此。
小敏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体会到丈夫在外面工作的不易,她也要求自己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事事顺心。
在对小敏的教育上,妈妈积极地给孩子报辅导班,按时接送孩子,一日三餐都按照营养书上推荐的搭配,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平时孩子的任何事情,收拾书包、穿衣梳头、放水洗澡这些都由妈妈一手操办。在家庭内务上,妈妈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而小敏却没有感觉到妈妈的辛苦,在她看来,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哪一次她发现妈妈没有帮她把书包收好,或是给她准备的第二天上学时穿的衣服不如意,就会委屈得掉眼泪。
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就成了小敏最亲密的伙伴,但凡遇到困难,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帮她解决,但小敏还是常常和妈妈怄气。
不论是出于补偿心理,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小敏的妈妈都绝对到了溺爱的地步。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却是很不明智的。
父母溺爱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幸福,但是孩子能让父母呵护多久呢?总有一天,她需要与别人一起应聘,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到那时她的困难谁来解决?
有的母亲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能保护孩子一生,就越发地有求必应、百般顺从。这样的母亲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她没有为孩子的将来做任何打算,并且让孩子错失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她将一个低能儿抛给了社会,这样的行为不可饶恕!
孩子是需要经受挫折才能健康成长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也不懂得自我约束,在她看来,规矩是为别人准备的。
在一个家庭咨询处的会客厅里,一位母亲面对专家,显得忧心忡忡。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她买有鞋带的鞋子?
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她走近洗碗池?
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她笨手笨脚,对吗?
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是吗?
所有这些的答案都是“是的”,这位母亲惊愕了,从椅上站起来,凑近了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当她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她去医院;她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她准备好嫁妆;她没有钱时,你最好给她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
这则故事中的母亲,就是用自己的爱,为孩子埋下了一个温柔的陷阱,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也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权利。
当她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除了向妈妈求救,就只能“独自垂泪到天明”了。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立,首先就要从放开自己的双手开始,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即使很慢,迟到了她会因此受到批评;即使系到一起,走路摔倒了她会感到疼痛。但所有这些付出的代价,都是让她学会改变方法,成为正确做事的动力。不然,她在将来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沉重。
另外,孩子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即时的指导,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和被忽略,因此父母对女孩的爱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
女孩的父母应该明白,溺爱女孩实际上是剥夺了女儿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剥夺了女儿的自主权。溺爱的父母多为掌控型家长,喜欢一手包揽,诸如小到穿衣,大到前途,都要为孩子做打算和决断,这样孩子容易丧失自我、能力退化、胆怯,容易对父母产生既抱怨又依赖的矛盾心理;溺爱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的负面信息要多于正面信息,常常喜欢限制孩子的活动,诸如:这是不能拿的,那是不能碰的,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甚至剥夺了孩子的感恩心。溺爱的父母倾心包揽,不给孩子以任何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帮着做家务、参与家庭活动所获得的喜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