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女孩怎么养 > 第32章 有些事,引导比禁止更明智(3)

第32章 有些事,引导比禁止更明智(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女儿选择伙伴与之交往、控制自己总要干涉女儿的念头,要时刻信任女儿,要尊重女儿的独立人格,放开手给女儿自由,让女儿自己说出她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鼓励她向不知道的地方前进,鼓励她发现自己的“新大陆”。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松开手中捆绑女孩的线

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起到帮助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的作用。父母应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只有真正把属于孩子的空间还给她们,让她们从单一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她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女孩成为自己的主人,她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090 用沟通代替对女孩的命令

在我们的周围,总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去,给我回家写作业去!”

“不准说话,赶紧吃饭!”

“今天必须去辅导班听课!”

……

强迫责令,以成人为中心,往往使孩子处于被动,收不到好效果。命令的方式应慎用,绝对不能滥用。

对此,女孩家长在与女孩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如何说女孩才肯听,如何听女孩才肯说。

如果家长的命令不合适,应该作自我批评,这样会使孩子心服口服,因为平等的亲子关系,会给双方以好的感受。如果没有缓解过程,大家情绪不好,既伤了心,又伤了身体,甚至造成大人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仔细分析一下,孩子不愿意听从家长命令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

1.当孩子玩得开心之时,家长硬性命令孩子去洗脸,孩子不去,大人便强硬拖着孩子去洗,孩子很委屈,有时甚至大哭大嚷。其实,只要好言相劝,让孩子快快洗了脸再去玩,或稍等片刻再去洗,让孩子再玩得开心一些,反而更好。

2.当孩子用手抓饭吃,妈妈打了孩子的手,孩子哭了,正在哭得喘不过气来之时,爸爸命令孩子:“不要哭,闭上嘴!”孩子怎能一下子憋住这口气呢?纵然大人是一番好心去教子,但实际上却起了摧残心灵、摧残健康的副作用,这种命令是孩子不能执行、听从不了、也不应该听从的。

3.有时一些可听从、可不听从的命令搞多了,反而会强化孩子不听从命令的习惯。

家长在命令孩子时,应该注意不多用、不滥用“命令”,一旦运用便要求孩子认真执行,鼓励肯定孩子执行命令的优点。

“命令”要下在孩子有可能接受、有时间准备、又能尝试成功的条件上。尽可能让孩子乐意地去执行,而且会完成得很好。当命令执行得不好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检查原因,改正错误,并鼓励孩子下次完成好。

家长也可以尝试着把自己在工作单位执行命令的情况,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启发孩子学习和模仿。

父母应该重视与女孩的沟通,这样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知道女孩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更切合实际地为女孩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女孩沟通,就应该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女孩的提问。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应意识到不能马马虎虎回答女孩提的问题,而要尽量拿出合乎道理的解答。大人采用有逻辑性的、科学的回答方式,是想让女孩能正确认识问题。但是在女孩看来,无论对其作什么样的回答,都不能全部消除其疑问,因此,大人就没有必要一定坚持回答的正确性。

同时,很多人会问,如何用沟通代替命令,跟孩子成功的沟通呢?

教育专家给我们的建议如下:

第一,成功的家庭沟通,应该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依赖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人们身上的优点;依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第二,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分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

当女孩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成年人的问题时,她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女孩的主动性,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女孩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用沟通代替对女孩的命令

少用命令,多些沟通。比如当孩子玩得开心之时,家长硬性命令孩子去洗脸,孩子不去,大人便强硬拖着孩子去洗,孩子很委屈,有时甚至大哭大嚷。其实,只要好言相劝,让孩子快快洗了脸再去玩,或稍等片刻再去洗,让孩子再玩得开心一些,反而更好。

091 消除女孩的厌学情绪

“唉,我家女儿一到上学时间,就说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不愿意去上学……”

“一提醒女儿去上学,她就说头疼!”

有不少家长在反映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女孩的“厌学症”。其实,厌学的孩子大多数是从“上学不顺”的情况开始的。这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婷婷今年上初中三年级了,马上面临着毕业考试,这学期,父母对她管教得很严,尤其是学习方面。但是,父母发现,婷婷似乎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父母着急上火,但婷婷自己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整天优哉游哉的。

一次,婷婷的父母跟老师诉苦:“以前放学回家还知道看书、做作业,可一上初三就连作业都不做了,书也不看了。要么看电视,要么就坐在电脑前,不是上网就是打游戏,反正就不看书做作业。你说她两句吧,她就‘嗯’‘啊’的答应,可过半个小时你再看,她还在那玩呢。

“我们尽量去和她做朋友,逮住机会就做思想工作,可怎么说也没用,道理她都听不进去。问她为什么不学,她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学。’女儿都这么大了,我们不可能,也不想整天监督着她学,可她根本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

“有时候早晨去学校的时候,她总是磨蹭再三,拖拖拉拉的,似乎是很不愿意去学校。”

从婷婷的表现来看,就是典型的厌学症行为。厌学症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出的一种逃避心态。而且,大多数孩子的厌学情绪与他们是否聪明、学习是否优异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对孩子的学习和成绩都会有负面影响,有的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有关教育专家总结指出,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长、孩子和学校三方面。

迫于“望女成凤”的殷切心情,很多家长对女孩的期望值都很高,加重了女孩的学习负担,女孩不堪重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这些负担超过了女孩的承受能力,女孩就会对父母的做法不能理解,甚至会产生反感,她就会从对父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讨厌学习、讨厌上学。

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因此会感觉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尽管学习十分努力,但却总是拿不到好成绩,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从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之后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地方,和老师、同学的相处关系,将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老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可能对孩子说了些过头的话,或做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会因反感老师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与同学关系处得不好,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快乐地走进课堂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期待。

孩子厌学可能只是一时的,也可能是一直持续的。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家长和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而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

第一,家长和老师要能够放下“架子”,坦诚、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所在。针对原因,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第二,孩子厌学,主要是由于孩子无法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稍有进步就要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地喜欢上学习。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后,一定要帮助孩子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避免孩子的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心理上的厌烦情绪。

第四,帮孩子同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十分看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地位,这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伙伴们交往的能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告诉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以改进孩子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第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减少孩子对包括学习在内的生活上的抵触情绪。要驱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但只要家长用心地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不久后便可以快乐地走进课堂。

092 恰当的教育方法能激发女孩的潜能

有人认为,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有了优劣之分,只有本身优秀的人才能生出优秀的女儿,一般的家庭也只能养育一般的孩子。

但事实上,遗传对女孩智力的影响,远不如它对孩子身高、体重和外表的影响那样明显。几乎绝大部分健康的儿童,在智力上都是差不多的,即使存在天赋上的差异。经过不同的教育,也完全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天赋的优劣是一回事,能否激发孩子的天赋是另外一回事。父母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女孩,尽可能地激发她们的潜能,培养她们的学习能力和处世方式,将她们培养成完美女孩。

正如一颗种子,给它细心的照料和任它在野外自生自灭,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适当的阳光、水分和养料,可以激发它本身的潜能,使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如果落在悬崖峭壁间,栉风沐雨,能够发芽就已经是万幸。

孩子身上巨大的潜能和各种各样的特质,等待着父母去为她创造条件来施展。不同的父母教育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深浅,而是父母的教养方法有优劣。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分别谈谈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事情。

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一位政坛名流,一封来自服刑的囚犯,他们都谈到小时候家长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写道: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异。

她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个。

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要那个最大的。

妈妈听后,很不愉快,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此时,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非常高兴,她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而那位政界人士的故事却是: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谁都想要这个苹果,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谁修剪得又快又整洁,谁就有权得到它!”

结果,我赢到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母亲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同样一件事情,孩子可能从中学会说第一句谎话,也可能学会做一个靠诚实努力争第一的人,关键就在于家长以何种方式来暗示孩子。有的人会说,“孔融让梨”不一直是我们文化中的美谈吗?但是,孔融的自愿让梨,与在家长暗示下的说谎,实在有着天壤之别。

怎样让孩子看到光明的一面而不是种下犯罪的幼苗呢?

首先,家长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果要让孩子懂得劳动和付出,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小小的奖励,也要让孩子体验到付出以后的荣耀和快乐。

其次,也要适时地点穿自己的教育意图。虽然我们不主张父母在孩子面前“邀功”,但是必要的指导还是不能少的。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还有限,如果只简单地要求她做家务,也许她在劳动以后,会觉得父母不爱她,对她斤斤计较,这时如果不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告诉女孩劳动是幸福的、光荣的,教育的意义就容易被误解了。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恰当的教育方法能激发女孩的潜能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还有限,如果只简单地要求她做家务,也许她在劳动以后,会觉得父母不爱她,对她斤斤计较,这时如果不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告诉女孩劳动是幸福的、光荣的,教育的意义就容易被误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