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云公主的手谕
“前段时间,祭酒大人体恤孩儿苦学之功,不忍孩儿一身才学埋没,故而亲自面见圣上,为孩儿求取了柳州城县丞职位,孩儿此行回来,不仅仅是回乡探亲,也是前来赴任的。”
刘师爷听完,高兴得一巴掌拍在大腿上,激动无比道。
“好好好,我儿出息了,直接就被举荐正八品的县丞职位,此乃我刘家之福啊!过段时间我召集族人进山祭祖,禀告列祖列宗,我刘家身具麟子,出入朝堂,让列祖列宗也在九泉之下光耀。”
一旁的唐尘,见刘师爷这快要上房揭瓦的态度,鄙视不已。不就是个县丞吗?用得着高兴成这个样子?县丞是县尊的辅官,正八品,相当于前世的副县长一样。
副县长?唐尘忽然一愣,这个官在朝堂是微不足道,但是在一亩三分地里,那已经是权力巅峰了。即使在前世的时候,普通人家出了个副县长级别的后辈,那也是足以吹几年都不过分的。
“父亲,此行回来,孩儿还奉命带回来一份内廷司传出来的信函,是内廷司写给父亲大人的。”
“给我的?”刘师爷神色一僵,脑海里不停地回想着自己的朋友,好像没人在内廷司啊!而且内廷司是什
么地方?那可是皇帝宫廷内主持日常杂务的地方,换句话说,内廷司就是皇宫的管家,自己不过是屡次落榜的边陲县城书生而已,哪里能接触到那些人物?
冯初尘微笑道:“公公,没想到您老交由如此广阔,竟然还在内廷司认识人。”
刘师爷摇摇头:“我在内廷司可没有什么熟人,梦窗,你确定这封信真是给我的?”
刘梦窗闻言,也很疑惑。
“父亲,这封信是祭酒大人转交给孩儿的,祭酒大人就是这么说的。”
“是吗?”刘师爷将信将疑地接过那份信件,刚刚打开,刘师爷吓得差点摔倒在地。
刘梦窗和冯初尘脸色一变,连忙上前搀扶。
“父亲,你怎么了?”
刘师爷举着颤抖的手,颤颤巍巍道:“公主……这是天云公主手谕。”
“天云公主手谕?
刘梦窗和冯初尘面面相觑,公主怎么会亲自下发手谕给自己父亲?
刘师爷咽了口口水,目光扫视着信件上的字,目光越加犀利和惊骇,不仅仅是他,刘梦窗和冯初尘也看到了信件内容。
信件内容并不多,只要寥寥几行字。意思是圣上对于刘师爷生产的纸张颇为喜欢,让天云公主代为下手谕
,让刘师爷以后每半年时间,向宫里进贡一批宣纸。
“这……父亲……圣上看上你手中的宣纸了?”刘梦窗瞪大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父亲做一些生意,纸张包含在其中,不过这些纸张他以前都看过,都是些稀疏平常的东西,怎么就得圣上垂怜了?
冯初尘也感到不可思议,圣上富有四海,区区宣纸哪里找不到?以前宫内的宣纸都是工部生产的,那是代表着大业王朝最高的质量,岂能是民间宣纸可比的?圣上竟然对刘家的宣纸情有独钟,还让公主下手谕要求上贡?
然而刘师爷却猛然扭头看向唐尘的方向,因为对于宣纸,他清楚记得,唐尘告诉过他,宣纸的市场他已经布好局了,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做宣纸的生意。之前他并没有多问,反正唐尘能力摆在那里,肯定不会无的放矢,难道唐尘所说的布局就是这个不成?
他咽了口口水,试探着朝唐尘问道:“唐尘,这东西……”
唐尘早已经明白大概,心里却不是很满意。他还以为钟离清韵会给自己求个圣旨下来,毕竟帮她扫平了红莲会攻下丰城,这么大功劳,来一份圣旨不过分吧?没想到就搞了一份公主手谕,还是悄悄咪
咪那种。
看来钟离清韵在朝都中的关系也不是很硬气,还好没跟着她去混,否则三天饿九顿不说,小命还没有保证。
唐尘轻咳两声道:“这不是咱们一直在等的东西吗?有了这份公主手谕,就说明咱们的宣纸可是宫里都认可的,再也不愁销路了。”
这小子……
刘师爷无奈,唐尘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手谕怎么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有这东西,可谓是一块金字招牌,宣纸不愁卖了。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的事情你知道就行,别到处乱说,包括你的儿子儿媳。
刘梦窗见状,眉头微皱:“父亲,宫里要的是我们刘家的宣纸,与他有什么关系?”
刘师爷淡淡道:“我们刘家没有宣纸,这种宣纸是唐尘生产的,我是与唐尘合作销售的。”
“他生产的?”
刘梦窗和冯初尘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唐尘。之前他们还以为唐尘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赢得刘师爷的欢心,这才让刘师爷带着唐尘做生意。没想到弄了半天,刘师爷只是干销售的,拿出货物的是唐尘。
刘师爷没管他们,而是拿着那份手谕走到唐尘面前道:“小子,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做?直
接公布这条消息出去,然后开始售卖宣纸吗?”
公布出去,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快捷的方式。只要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手中的宣纸可是连皇帝都欣赏的东西,比什么广告都好用。
唐尘沉思少许后,微微摇头:“不行,这份手谕的来历有深意。师爷,你想一下,喜欢我们宣纸的是皇帝,写手谕的却是出自天云公主,却以内廷司的名誉传出来,最后由国子监祭酒转交,这说明什么?”
刘师爷也是一点就通,凝重道:“隐秘,掩盖。宫里的意思是不让我们宣扬此事?”
唐尘轻嗯一声:“正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宫里到底顾虑什么,但肯定不能宣扬此事,否则会惹来宫里之人的不喜。”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唐尘心知肚明。还能为什么?肯定是钟离清韵的关系,钟离清韵在朝中的处境并不乐观,而这宣纸之事是钟离清韵呈递上去的,若是皇帝亲自下圣旨,欣赏这种宣纸的话。
那么在朝中百官心里,那就是另一层意思了。皇帝力挺钟离清韵,而今却选择这种方式不张扬,那意思很明白,皇帝对宣纸的喜欢是真喜欢,但还不想表面自己对钟离清韵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