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李世民要给秦天封王
“不管怎么说,你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这就够了。”
这让李世民非常的满意。
“武曌呢?”李世民又问了一句。
“她虽然夺了李唐的江山,但也不错,做了很多好事。”
“这个人已经登上了皇位,为何江山还是大唐的?李世民又问了一句。
“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它交还给大唐。”秦天道:“她生下的孩子,也有李家人的血统,这皇位,不可能传给外甥,而不传给儿子。”
“武家那边就愿意?”李世民又问了一句。
“他们当然有想法,只是民心向着李唐,若是她执意要将帝位传给武家,天下人就不会坐视不理,武家也会因此覆灭。”
在这个年代,皇帝也要考虑到世家的影响力。
武周,没有民心。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上一世是武曌,这一世武曌已经没有机会了,不过这并不代表别人就没有机会了。”秦天说道。
“朕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会是何人。”
“父皇放心,我大唐气运还在,就算是遇到什么劫难,也不会连江山都没了。”秦天安抚着李世民。
“大唐国祚有多久?”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秦天身上。
李世民对他的回答充满了好奇。
“289年。”秦天开口道。
“大唐并没有因为武曌而灭亡啊。”李世民也很感兴趣。
“不是,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与汉朝不同。”秦天接着道:“到了后来,武则天并没有承认她的皇位,反而承认了她李家儿媳的身份。”
这儿媳虽然别扭了点,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哎呀!没想到大唐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心里还是很不爽的。
“父皇,武曌的能力很强,虽然没有你那么强,但也比大多数皇帝都要强。”
“如果她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心机,是不可能从一个尼姑,走到那个位置的!”
李世民深知这一点。
在这个男权至上的年代,一个女子能压得住整个时代的男子,想想都觉得可怕。
太后在朝堂上议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女人想当皇帝,却会遇到很多的阻碍。
这一点,李世民心知肚明。
秦天说道:“李家从老四开始,就再也没有人能撑得住场面,直到李隆基成为了武则天的接班人。”
李显李旦两人实在是太差劲了,和武则天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李隆基?”李世民道:“这个人怎么样?”
“他带领着大唐走向了鼎盛,开元盛世,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贞观时期。”
“不错!”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武曌虽然夺取了大唐的江山,但也奠定了开元盛世的根基。”
李世民点点头,“那就好,有她这样的儿媳,也是我李家之幸啊。”
秦天并没有说出武曌屠杀李唐皇族的事情。
多说无益。
在这个平行世界,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出现了。
让李世民对她有更好的印象。
李世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武曌!”
显然,李世民更喜欢武曌。
李世民这才想起来,现在武曌可是秦府的人。
他这才知道,长孙皇后的用意。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不过仔细一想,李世民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武曌的功劳不小,但她和自己、李治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的尴尬。
无论如何,李唐的江山终究是被人夺去了一小会儿。
李世民已经把对武曌的担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武曌想要染指大唐的江山,李世民同样不放心。
“朕知道!”李世民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
秦天看着李世民,“父皇,现在这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一切都变了。”
“嗯。”李世民点点头。
“这件事,你只需要知道就行了,不用当真!”秦天说道。
“好!”李世民点点头。
李世民的手搭在秦天的肩膀上。
“若无他事,我先告退。”
如果是以前,他还会和李世民商量一下,可是现在,他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
大唐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东西将不再发生。
什么李承乾谋反,什么武曌盗取大唐的神器,统统都不会出现。
“你母后的事,朕很感谢,在别的方面,你也给了朕不少帮助。”
“父皇,这是我应该做的。”秦天心说,这可是他的丈母娘。
丈母娘对他还是很好的。
为了李丽质,他必须帮忙。
“朕记住你的话了。”
“没有,父皇,您别往心里去,您拿出点东西赏赐就行了。”秦天毫不客气道。
李世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行了,滚吧!”
“是,儿臣告退!”说完,秦天便从太极宫中走了出去。
目送秦天离去,李世民摇了摇头,吩咐道:“张阿难,传朝中大臣,商议大事!”
“遵命!”张阿难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太和殿中便聚集了满朝文武。
李世民环视了一圈,然后问道:“朕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有事情要和大家商量的。”
“我要册封秦天为亲王!”李世民斩钉截铁地说道。
所有人都愣住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望着李世民,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能当上异姓王的,那是非常罕见的。
自汉代以后,就没有异姓王了,顶多也就是个国公。
就算是被封为王,也是死后才能得到的封号。
在世就直接封王那可真是少见。
“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朕是说,平辽侯秦天的功劳,足以封王了!”李世民说着,目光扫视全场。
“秦天立下的功劳还不够多,高句丽都被征服了,大唐继续扩张,还不够多?”李世民问道。
“大唐因为钱庄的缘故,变得越来越富有,难道还不够多?”
“大唐的子民,已经不会再挨饿了,难道还不够多?”
“细盐使人们的饮食更好,煤使许多人得救,不用再担心被冻死…”
“活字印刷,纸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