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古侠的武技(2)
侠客当中有不少盗侠,他们飞檐走壁,神通广大,无论是普通的高宅深院,还是戒备森严的监狱、宫廷,都来去自由,毫无阻隔,这些人之所以神龙不见首尾,就因为有着神奇的轻功。据清·朱翔清《埋忧集》载:乾隆皇帝时候,两江总督黄廷桂乘船巡视边境,到了镇江府,船停靠在京口城,忽然发现脖子上的朝珠不翼而飞。黄廷桂大为吃惊,立即传令地方官严加搜捕,限一月之内破案交出失物。县官领命退出,随即指令差役捕快四处查访捉拿,但是毫无踪影。没有多久,限期已近,县令对差役捕快追逼拷打,使尽了手段。
县令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于是换上便服出门秘密察访,几天以后,来到句曲山后,遇到一个美丽女子,身穿深红纱衫,弓鞋窄袖,行走在陡峭的绝壁上,在女贞树上采摘女贞子,忽上忽下,身轻如飞鸟一般。县令对她十分惊异,等她回家时便跟到小溪旁,她进入一个山洞。县令也跟了进去。洞内有几亩地大,弯弯曲曲,十分幽深,和尘世截然不同。将到洞的尽头,有几间茅屋,门外围绕着篱笆,一个老婆婆在灶上洗碗筷,发现县令,不胜惊讶地问道:“您不是某官老爷吗?怎么会到这里来?”县令上前作揖为礼,说明了来意。老婆婆微笑道:“哦,想必又是我女儿与贵上司开玩笑吧。这丫头傻脾气还没改,使得大老爷性急得找到这里来。我一定好好教训她,不过,现在她不知上那儿去了,请大老爷暂且回府,改天一定叫她送还。大老爷请在明天午前到江宁县报恩寺塔顶上去拿就是了。”县令诚惶诚恐、恭恭敬敬地答应着,退了出来。
县令急忙策马禀告黄廷桂。黄廷桂非常震惊。第二天,派副将率领重兵包围了寺塔,人人张弓搭箭等待着。到了中午,众人一齐睁大眼睛,仰面注视塔顶。突然,看见一道红光,疾如闪电,一串朝珠已经挂在塔顶尖上了。一时间,万箭齐发,却渺无人迹,如捕风捉影。于是副将命令一名矫健的士兵爬梯子登上塔顶,取了数珠下来。珠串上还系了一封书信,封皮上写着“空空儿手封”。
副将把信呈送黄廷挂。他拆开一看,里面大意是说他“上任以来,作威作福,扰害百姓,玩弄权术,欺蒙皇上,利用权势,凌辱地方官吏;以刺探奸恶为名而放纵部下横行不法,用网罗告密的人作为自己的心腹,用欺压凌辱同僚部属的手段来抬高自己;因此取你这件东西,略示警告。如不打算迅速改悔,继续作恶,那么,定要取你的脑袋,以此作为大员们的鉴戒”,等等。黄廷桂读完,不禁全身都发抖起来。从此以后,他的贪婪残暴才稍稍有所收敛。
当然,我国历代野史笔记、小说等对侠客内功、轻功的记载难免有夸大、虚构的成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很难真正见到这样的功夫存在。它反映出人们对侠客的一种期待,希望具有超凡本领的人来主持正义,惩罚邪恶。尤其随着“非武不成侠”观念的形成,侠客的绝技神功愈发眼花缭乱,更富传奇色彩。
侠客的拳脚功夫
所谓拳脚功夫指的是不依靠器械,徒手格斗的功夫。在“十八般 武艺”中属于“白打”。此外,中国武功的七大拳系属于典型的拳脚 功夫。七大拳系指的是以黄河下游的豫、冀、鲁三省为中心的少林拳 系,以闽、粤两省为中心的南拳系,以四川为中心的峨嵋拳系,以河 南、北京为中心的太极拳系;还有以湖北、江苏、四川为中心的武当 拳系,以北京为中心的八卦掌拳系等。由此还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武打 招式。武侠故事中有些武打招式在传统武功中确实存在,有的则是由 文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事实上,古代侠客的拳脚功夫的分类并没有后世传闻的那么具体、细致,它大多表现为以神力来出奇制胜,以急风暴雨般的拳脚速度来战胜对手。
在唐宋传奇中的侠客,不少是徒手搏斗、劲道过人的神力大侠。据《歙州图经》载,绩溪县西北五里太徽村,有一少妇为避疟疾暂住在村西福田寺中,一次她坐在大力金刚神像下睡着了。梦中与金刚相交,果然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一子名叫汪节。汪节长大后颇有神力。有一次他去长安,走到东渭桥,见桥边有一尊石狮,重约千斤。汪节指着狮子对人说:“我能把它提起来甩出去。”周围的人谁也不信。汪节就走过去稍一用力将狮子提起,一转身将它投出一丈多远。惊得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汪节走后,几十个人想把狮子抬回到原位去,却怎么也摇撼不动。只好又备了礼物去请汪节来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
汪节因此得了个神力大侠的美名,被人举荐入禁军,后来又被提升为神策将军。据说他曾在德宗皇帝面前表演他的功夫。他俯在地上,背上放一大石碾盘,又在碾上放一长宽各二丈的方木板,木板上再放一大坐床,上面坐一队乐工,演奏乐曲。曲终而下,汪节气不发喘,面不改色。因此很得皇上器重,还常常得到皇帝的赐赏。
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那些气力超人的大侠还往往以斗牛或斗虎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神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震慑效果。据张蔫《朝野佥载》载: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问,人亦称其有神力。当时长安城禅空寺中有一头柢人牛,凶悍之极,人莫敢近。只好筑一牛圈将其关在里边。宋令问听说了,感到奇怪,这么多人连一头牛都制服不了?他就到禅空寺来对长老说,要试一试看这牛到底有多大力气。人们一听说都围拢过来,有的劝他不要拿性命当儿戏,也有人纯粹是看稀奇的。宋令问也不说话,甩掉外衣,光着膀子走进牛圈。这牛圆瞪双眼,低下头以两只犄角来挑宋令问。他顺势接住两角用力一扭,这头壮牛竞应手而倒。令问再一用力,这一下居然将牛颈骨全给折断了。片刻工夫这牛就一命呜呼了。
牛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力道很大的动物,所以有“力大如牛”之说。古代侠客以牛为较量对手,或者说以牛作为自己神力的参照物,侠客们简直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斗牛士了。到了元代,还不乏这样的斗牛士式的侠客。《宋文宪公全集》卷六十三《秦士录》载:陕西侠义之士邓弼,身高七尺,力大无穷。有一次,邻居家的两头牛正在抵架,难解难分,旁人毫无办法。邓弼见此,朝牛脊上猛击一拳,牛立刻骨折,瘫倒在地。《清稗类钞·技勇类·甘凤池拳勇》亦记叙了类似的事情。清代江宁武侠甘风池虽然身材矮小,却极有神力。一次外出,见到两牛相斗,四角相抵,不可分解。甘大侠于是两手用力慢慢压牛的脊背,两牛竟然腿陷入泥土数尺之深,不能拔出。牛主人于是一再请求甘凤池将牛弄出来,甘凤池就将牛从泥土中又慢慢提出,像提小鸡一样。
除了斗牛,还有斗虎的侠客。拳脚功夫好的武侠一般膂力过人,体格健壮,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蛟。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湖北武昌有一个叫陈文伟的人,手足有千钧之力。有一天的早上,他在田间遇一雄虎,凶狠地扑向前来。陈大侠顺势两手抓住老虎的肩膀,用脚猛踹老虎的生殖器,就这样打死了老虎。后来参加会试,考场突然起火,陈文伟用右手抵住墙头,左手托着考场其他人的脚往上举,让他们攀上墙头逃生,就这样救出了几千人。过后,他的名声在天下传遍开来。
拳技高超者不仅要神力非凡,而且要身手敏捷,身形灵活,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清代广为人知的大侠甘凤池便是这样的武侠。据清采蘅子《虫鸣漫录》云:南京的甘凤池,精通技击,善于运气,邻近地区没有人敢跟他较量的。有一个和尚.自称从少林寺来,听到甘凤池的名声,便去拜访他。甘凤池说:“先不要交手,我背靠墙站立,任凭你打,怎么样?”于是两人早几天约定,到时选个宽敞地方比武。那天,看热闹的人密密层层地围成一圈,甘凤池袒胸露腹,背靠石碑等着神态很从容悠闲。和尚在十几步外摆开架势,抡起拳头狠击,眼看就要击中的一刹那,甘凤池一个旱地拔葱,耸身跃起,飞离地面一丈多高,和尚一拳误打在石碑上,石碑断裂,半节石碑压在和尚肩上,把他的手臂压断了,只得狼狈逃走。这莽和尚的力气可以说胜过了盂贲、夏育这两个古代勇士,而甘凤池则是个有拳勇又富机智的人,他身形快如闪电,既能避让敌方的打击,又能趁势攻击对方的弱点,不愧武技超群的侠者。 像甘凤池这样拳法神速的侠客历史上尚为数不少,一些身怀绝技的人通常不露声色,其貌不扬;一旦遭到攻击,他们神奇的功夫立即显露了出来。清代浙江嘉兴的万永元,力气过人,曾师从少林和尚孤云,以拳勇闻名于江浙之间,自号“万人雄”。有一次他在东塔寺教徒习武,看到围观的人很多,永元禁不住炫耀起自己的功夫来。旁边一老者带着一个年约十岁的小孩,看了永元的拳术后低声对孩子说:“他的手段有些来历,但还是有不少破绽。”永元听后大怒,相约一较高低。几个回合下来,永元没占到便宜,他自恃拳法无双,决定比试拳法。老人说:“我筋骨已经疲惫,难以动身,而且手重,恐怕伤着了您。我就站在原地不动,任凭你来扑打。”说完静立演武厅的月台上。永元竭尽所能,想要挥拳击打,每次当拳头快要打到老者身上时,老者不动手,只是身体微微一晃,永元不觉后退二丈多远。后来永元才知道老者是他的师叔,如果不是他在神灵面前立下誓言,永不伤人,那么永元可能会吃大亏了。老者尽管表面上行动迟缓,不堪一击,实际上他的拳术已炉火纯青,出手的速度极快,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瞬间便被击出二丈之外,确实令人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