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面摊稳定下来
转眼就来到了酉时,这里的人们一般吃碗饭比较早,吃完饭后都会早早休息,这里是个还算不上繁华的小镇,没有什么夜生活。
一名做了一天工作的壮汉来到了面摊上:“姑娘,给俺来一碗面,不,要两碗吧。”
李时笙被叫醒,招呼了大汉坐下,询问道:“我们这有菌菇鸡汤面,大骨蔬菜面,要哪种呢?”
大汉豪爽的说道:“一样来一碗吧。”
李时笙应了一声,煮面去了,不一会儿,人渐渐多了起来,又一个小高峰来临,两个孩子也被吵醒,又忙活着接待客人。
王管家又来要了一碗面带走,李时笙有点好奇这位公子还真是喜欢吃面啊,一天三顿不会腻吗?
忙碌了一个时辰,天渐渐黑了下来,母子三人吃过饭后,锅里还剩一点卤子,因为这是露天的摊子,不好放,也不好拿回家。
李时笙干脆就送给了借水的农户,农户也很乐意的收下。
再次把摊子全部收拾干净,李时笙便拿着剩下的调料和面粉蔬菜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客栈。
两个孩子一会客栈就坐在了床上,李时笙笑着问:“子裕,璎珞,累不累,累的话明天就别去了休息一天吧。”
李子裕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钱放到桌子上:“娘,我不累,你看,我也赚钱了呢。”
李璎珞也不甘示弱的拿出自己的钱也放在了桌子上:“我也赚钱了,哥哥,我们来数数谁赚的多吧。”
李子裕说道:“好啊。”
两人开始数了起来,李时笙发现,两人只会数到二十,多了就数不清了。
李子裕兴奋的说道:“我有一百个。”
李璎珞也说道:“那我也有一百个。”
李时笙好笑的看着两个孩子,先帮李子裕数了数:“子裕一共是三十六文钱。”
有数了数李璎珞:“璎珞的是三十五文钱。”
李璎珞有些可惜的说道:“只比哥哥少一文。”
李时笙拿出一文钱,趁李璎珞不注意放到桌上:“诶,娘看错了,这里还有一文,璎珞和哥哥一样多。”
李璎珞此时更高兴了:“哥哥,你看到了吗,我的和你一样多。”
李子裕已经看到了李时笙的小动作,笑着说道:“是啊,咱们一样多。”
李时笙看着两个孩子说道:“好了,快把钱收起来吧,这些钱是你们自己的私房钱,都由你们支配。”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笑笑,然后快速的收起来。
李时笙又数了数自己的钱,下午一共是九百五十六文,全天下来能挣个一钱呢,李时笙也很满足了。
李时笙找到店小二,由店小二帮忙,放了一桶洗澡水,累了一天了,说什么都得泡个澡好好放松下。
李时笙打算先给两个孩子洗,洗完就直接让孩子们睡了。
李子裕和李璎珞也很乖乖的配合着洗澡。
帮两个孩子洗干净后用房间里的毛巾擦干净放到床上,两个孩子一到床上就赶紧钻进了被窝。
李时笙又找了店小二,重新换了一桶水,这才自己洗澡,木桶里的水水温适中,舒服的眯起了眼。
等到水温下降了,李时笙才用肥皂团清洗起来,洗完后,同样用毛巾擦干,换上了孙姨做的一身鹅黄色棉布衣裙。
又找了店小二帮忙倒水,李时笙又把孩子们和自己刚换下来的旧衣服清洗了。
收拾好后,这才睡下,累了一天了,李时笙很快就睡着了,母子三人睡得很香甜,一夜无话。
第二天,直到鸡打鸣了,李时笙才起床,早上一般没有什么人吃饭。
李时笙干脆只干晌午和晚上,两个孩子也跟着起床,洗漱收拾了一番,母子三人就离开了客栈。
李时笙买了几个肉包子当早饭,和两个孩子边吃边买食材,这次白面,蔬菜,菌菇多买了一些。
在猪肉摊上买了几次渐渐和猪肉摊主熟悉起来,猪肉摊主还连连对李时笙多次光顾摊子的生意表示感谢,直接送了几斤猪大骨。
李时笙一头雾水的询问:“这无功不受禄,怎么好白拿呢?”
猪肉摊主摆摆手说道:“怎么会,多亏了姑娘啊,以前我这猪下水都是扔了或者喂狗,现在我这猪下水每天都卖完,替我挣了一大笔钱呢。”
李时笙突然恍然大悟:“你说的是悦君酒店。”
猪肉摊主连连点头:“是啊,姑娘,那掌柜的找我谈生意,提起的你,现在啊,悦君酒店的卤味天天大卖呢。”
李时笙见猪肉摊主态度强硬只好收下猪大骨道了谢:“多谢了。”
猪肉摊主热情的回应着:“下次还来啊姑娘。”
李时笙应了一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面摊上,开始全新做生意的一天。
今天的客人明显比昨天的还多,还没晌午就来了一波人。
母子三人忙碌着,看着两小只忙碌的小身影顿时有些心疼。
李时笙决定从明天开始就不让两小只来了,现在也算是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找一位先生教两个孩子读书。
又是一阵忙碌,过了晌午,人渐渐少了起来,母子三人这才吃起午饭。
吃完午饭,李时笙喊来借水的农户大婶询问:“大婶,你可知这哪有教书先生?”
大婶想了想:“你不如直接去私塾看看。”
李时笙点点头:“大婶,麻烦您帮我看下摊子,现在基本没有人,我赶紧带两个孩子去看看。”
大婶摆摆手痛快的说道:“行,你去吧。”
李时笙道了谢,带着两个孩子连问带找,终于找到了。
这是在镇上的祠堂旁边的一间侧房里开的,此时大门紧锁,李时笙有点纳闷,现在也不是休息日啊。
正在李时笙疑惑之际,一位看门的老者来询问:“姑娘,可是带着两个孩子来求学的?”
李时笙点点头,朝老者行了一礼:“敢问老者,这私塾怎么关门了?”
老者摇摇头:“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富人家的孩子看不上。”
李时笙又问道:“那请问老者,我想让我两个孩子读书识字,从哪里能请到先生呢?”
老者说道:“这里的原来教书先生想当年可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秀才老爷刘春生。”
随后又叹息一声:“可惜,家里没有钱,只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无法继续供读,便在私塾教学,谁知私塾收不到学生,为了生计,只能委下身份做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