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培养孩子高情商的100个细节 > 第26章 培养孩子应对社交难题的能力(2)

第26章 培养孩子应对社交难题的能力(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表面上看,宽容只是一种放弃报复的决定,这种观点似乎有些消极,但真正的宽容却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一个人能宽容的人越多,赢得的人心就越多。宽容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形成和基本定型的。特别是早期的性格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因此,重视培养孩子宽以待人的良好性格显得尤为重要。

这时,家长应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待人处事。告诉孩子,多给别人一点宽容,也就等于多给了自己一点快乐。

1消减孩子的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是一种以攻击方式对曾经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和心中不满的情绪,危害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他人的意思,对他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

任其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

2宽容是不计较小事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误会或磨擦的事情产生,只要有忍耐、包容、体谅的心态,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把度量放宽、眼界放远,化解矛盾。必要时,家长让孩子体验一下苛求他人的害处,如毫不容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容易被孤立,失去友谊。另外,如果从宽容、欣赏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人,缺点就变成了优点。

3告诉给孩子对人宽容但要有原则

准确地说,就是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不要放在心上,要加以宽容、忍让。对影响友谊和造成较大损害或有意的破坏行为等,就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诚恳地加以批评、制止了。

细节71:教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妈妈在教儿子做数学题,有一个看图题,画了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游戏,有两个小朋友是摇绳的,另外6个轮流跳绳。

题目的要求是,用X+Y的形式,表达这副图的算式。

儿子马上回答说:“2+6!2个摇绳的加上6个跳绳的。”

“嗯!我儿子真聪明。不过你再仔细想一想,换个角度去想一下这个问题,没准会有其他答案哦。”妈妈这次的题目,主要就是培养儿子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儿子学会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多从个角度,多方面去思考。

“怎么样?想到没有?”妈妈问。

“嗯……不知道了。”儿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参不透这副图还有什么玄机。

见儿子这么苦恼,妈妈便给了点提示,对他说:“你是男孩子,那妈妈是什么呢?”

“啊!我明白了,是3+5,这里面有3个男孩子和5个女孩子。”儿子眼睛一亮,赶紧回家。

“对了!不过如果你能不用妈妈提醒就想到,妈妈就更高兴了。”妈妈略带惋惜的看着儿子。儿子羞愧的低下了头,又去看那副画,不一会儿,他高兴的举起了手,对妈妈说:“妈妈,我又发现一种方法,4+4,4个胖子,4个瘦子。”

“哎呀,妈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妈妈惊喜的连连夸奖他,看来今天颇有收获,儿子已经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了。

可见,如果人只会从单一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得出的认识是片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单一的,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差,写作思路狭窄,思维简单。从长远讲,还会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及性格,因为如果一个人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就会忽略他人感受,而如果面对人生的起伏,只片面的看到坏处,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多元化的活动。无论孩子年纪多么小,都鼓励他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别、能力和信仰的人,这有利于孩子与不同的人坦诚相待。

家庭中,成人和儿童,父母和孩子,男性和女性,天然的就形成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式。作为家长,正可以利用这一天然形成的便利条件对孩子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在平时,可以任意选择对一种事物或问题,家长和孩子各自说出的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言论自由。家长要允许孩子的看上去离经叛道、匪夷所思的看法。当孩子的看法听起来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急于否定,不要认为孩子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急于训斥孩子,而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完他的理由,如果孩子没有说清楚,还要说出自己的疑问,让孩子进一步说明。

有些初听起来违反常理的说法也许在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后会明白其中的合理性,而确实不合理的看法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使孩子明白自己的看法不合理的原因。在冷静、理智的态度下,一切问题都可以讨论,错误的看法会在讨论中得到纠正。通过讨论,孩子会了解他人的感受、看法,会使自己的思维严谨、深刻,更能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细节72: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

秋铃是个温顺乖巧的小女孩,笑的时候嘴角挂个小酒窝,要多可爱有多可爱。可就是这么可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却不太好。虽然和她沟通是没有问题,但口才就略显薄弱了。

很多时候,秋铃说话都语不达意,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想办法提高一下她的口才。于是她来到在小学当老师的老同学冰燕家里,想向冰燕请教一下。

“冰燕,你是怎么教你们家小水的,口才那么好,说话又溜又风趣,我都羡慕死你了,有这么个贴心宝贝。不像我们家铃铃,嘴笨死了。”秋铃妈妈一坐下来,就直奔了主题,向冰燕请教到底用什么方法,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秋燕抿嘴笑了笑,说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只不过是嘴巧了点而已。”

“要的就是嘴巧嘛。到底怎么教的?快告诉我。”秋铃妈催促道。

秋燕想了想,回答说:“其实我们也没刻意去教她说话,就是平时多和她沟通,引导她多开口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能说、会说、敢说就行。”

“我们也是这样啊,只不过铃铃总说不到点儿上,让人着急。”

“孩子是很敏感的,当孩子尝试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不管她说的对或错,有没有意义,父母都不应该表现出失望或者没兴趣的样子,这会大大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变得不喜欢开口说话。试问,如果孩子不喜欢开口,口才又怎么能锻炼出来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尽量让孩子多说话。然后不管说的是好是坏,咱们做父母的都得先表扬再纠正!”

“对喽,就是这么一回事。”冰燕夸张的点了下头,秋铃妈“求学”成功,高兴的回家“试招”去了。

当今社会“口才”是衡量一个人自身能力的标准,拥有一口好口才的人的事业相比要顺利很多,所以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个人口头表达能力,但是未必人人都具有良好口才。因此,锻炼孩子的口才也是其情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着手的时间越早越好。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口才呢?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门课程,更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拿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我们掌握怎样的理论。对家长们来说,做这件事就如小河流水,重在绵长而无声,轻柔而无痕;要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就要说话,所以引导重在随机随意,而不是刻意为之,更不是当做上课一般,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技巧。

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表达的主题,并围绕表达的主题把意思的一层一层地说清楚,如果说了半天,别人还高不清楚你在说什么,那是很失败的。而抽象思维能力能帮助孩子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带孩子多出去与人交往,刚开始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慢慢让他接触到陌生的人,也可以让小孩独立做一些事情,记得给他点表扬或是鼓励平时记得给他讲一些故事,然后让小孩跟其它朋友一起分享受,不要急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多领孩子参加聚会之类的活动报名一些唱歌跳舞类似的能够锻炼胆子的活动,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走一走。

和他谈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思维活跃、提高自信。如做什么比较有成就感、喜欢什么东西、喜欢的理由等等。

让孩子多说,锻炼口才。陪着他一起朗读课文、散文之类的文字著作,同时提高他的知识积累,每个文字作品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让他试着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让他郎读出来。

细节73:共情,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冬天的早上,外面下起了小雪,妈妈怕女儿挨冻,就对她说:“一会儿上学再多穿件毛衣,今天要降温呢。”

“我现在穿的挺厚的,不用了。”女儿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你身上这件哪能行,还不如秋衣厚呢,快去把毛衣穿上。”妈妈看着女儿身上穿的那薄薄一件小线衣,连连摇头。女儿却不以为意,指着门口挂着的羽绒服说道:“不是有外套吗?把羽绒服穿上就暖和了,一点也不冷。”

“你上课的时候不是得把外套脱掉吗?教室那么大,暖气不一定足,乖,听话去把外套穿上。”

“妈妈你怎么这么烦啊,我冷不冷自己还不知道啊,真是的,天天唠叨个没完没了,真让人受不了。”女儿突然站起来吼了出来,把爸爸妈妈吓了一跳,爸爸训斥道:“丹丹,怎么说话呢?你妈妈这还不是为你好。”

“可我真的不需要嘛。”女儿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重了,可自己是被念叨烦了,才会脱口而出的。

“好了好了,随便你穿不穿吧,我也不管了。”可妈妈已经被女儿的话刺伤了,板着脸回房间收拾自己的东西去了。

爸爸看看女儿,无奈的叹了口气,对她说:“你为什么不能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想一想呢?她只是心疼你,她唠叨你,那是因为爱你,你看别人家孩子他唠叨吗?如果是你妈妈,你的孩子那样说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妈妈很伤心的。”

女儿照爸爸说的试想了一下,如果自己将来的孩子站在自己面前,说了刚才那些话的话……她肯定要发疯,难过死的。

想到这里,女儿赶紧追着妈妈进了房间,真诚的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该凶你的,你放心,我冷的话,肯定会乖乖穿衣服的,我都这么大了,不需要你提醒的。”

“哎……”妈妈摸摸她的头,语重深长的说道:“只要你懂妈妈的心,就行了。”

正如上面故事中写的,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会先批评教育,再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争取以后不要再犯了。可实际上,这种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孩子并不知错也不认错,下次还会再犯,就像天天和壮壮一样,他们对妈妈的管教并不服气,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问题在于父母没有意识到“以理服人”的前提是“以情感人”,也就是“共情”,也被称为换位思考。共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对方的理解与感受。

发脾气的孩子是情绪脆弱的,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困惑比不发脾气的孩子更强烈,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更需要父母设身处地的共情,需要父母的安抚与帮助,可是,他得到的更可能是父母的压制与批评。

共情,需要父母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根据孩子的阅历、理解能力、做事方式以及情绪调节水平来理解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困惑烦恼与喜怒哀乐。

“共情”的关键在于抛却自己的立场与成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对方的思考与体验。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体验,我们不容易很快、很准地察觉对方的心灵世界,也不容易很快、很准地找到合适的共情表达方式,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共情。共情,需要双方共同探索,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达到理解与沟通。

共情是共鸣,不是说教。共情不是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之后,立刻转为“但是”,以“正确的道理”来判断和评价孩子的是非对错,然后等着孩子点头或者“默认”了,再很快付诸行动、“知错就改”。这样孩子实际上没有被理解,他的想法和情绪并没有机会澄清,他并没有领会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发脾气到底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不愉快,而是懵懵懂懂地接受父母的说教。

细节74: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妈妈,我们今天调座位了,可是老师把我和一个男生调到了一起,我从没有和男性做个同桌,总害怕他会偷偷看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分心。”小楼一放学回家,就和妈妈讲起了学校的事情,当然,也包括自己遇到的一个小问题或小秘密。

妈妈很高兴女儿能来找自己分享她的秘密。当听到女儿因为和男生同桌就开始不自在,妈妈开始意识到,女儿开始在意异性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女儿很可能会出现早恋的倾向。

妈妈坐到女儿对面,语重深长的对她说:“我觉得,不仅是你感觉紧张,你的新同桌肯定也会紧张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是每个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的经历。”

“真的吗?”女儿松了口气,但接下来,又有新的疑问了。

她说:“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交流。一想到要和男生说话,心里就很紧张。”

“跟异性同学交往贵在坦诚率真。”妈妈想了想,认真的对女儿说:“你想想,我们平时和同性做朋友的时候,都说要真诚,和男孩子想要正常交往,肯定也要真诚,真诚是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要素嘛。其次呢,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谈论比较敏感的话题,比如评论对方的长相,这既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也是容易让人误会的地方。”

“好的,我懂了,我会尽力做到这些的。”女儿像是想明白了,用力的点了点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