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 第12章 京剧凝聚的是华夏多民族融合的精神

第12章 京剧凝聚的是华夏多民族融合的精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华夏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其最初的基础是中原地区的炎黄诸部落,随后融合了黄淮流域的东夷诸部落,其后又分别与长江汉水流域的荆楚等地、东南沿海和岭南的百越各族、中原西北的戎、狄各部经过分化、互动,最后达到统一,形成今天的华夏民族。这个过程跨越数千年。在能确切考证的近三千年中,从春秋战国的大分裂到秦汉的统一,从三国两晋的分裂到隋唐的统一,从五代十六国和两宋的分裂到元明清的统一,各民族历经周而复始的排斥、征战、交流与接纳。在这个痛苦的分分合合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在经济上的互补,在生存上的相互依赖,在精神上相互交流,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京剧就是这种多民族交融的产物。

京剧真正的形成虽然只有200多年,但它根植于华夏民族的沃土中,是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集中国戏曲之大成而诞生的优秀剧种,是华夏多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杰出代表。中国戏曲的历史可追塑到上古进代,在《尚书.舜典》中,就有“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描述人装份成兽跳舞以庆祝狩猎胜利的情形。到周代出现了以舞乐为业的优人。汉代出现了百戏,汇集了各民间杂技与乐舞。唐代是歌舞的盛世,由百戏而诞生出歌舞戏,又出现了诙谐的参军戏,唐玄宗还培养了首批梨园弟子。元代出现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走向成熟。明清时代传奇不断走红,还出现了被称为“母剧”和“百戏之祖”的昆曲。在各类剧种此起彼落的过程中,一些剧种相继被淘汰,新的剧种又相应崛起,再陨落。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剧种,吸取各民族戏曲之精华,吸取各民族文化之精华,被广泛地接受与热爱,京剧就这样产生了。

1790年,徵班进京是京剧的发端。徽班以唱徽调为主,兼唱二黄、昆曲、梆子及南方小调,早期活动在安徽和江浙一带,是南方各剧种的一个综合体。徽班进京后,又吸收秦腔在剧目、声腔与表演上的精华。清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进京,汉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西皮是秦腔从陕西传到湖北、安徽后,与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的。由于微、汉两调与秦腔的血缘关系,汉调进京后,与微调很快互相吸收与融合,并融进北京语言特色,最终形成京剧。这个过程用了60年,60年中,京剧广泛吸取了中国南方、北方及西方各剧种的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从京剧里,可以听出京味、汉味,可以感受秦腔、昆曲及至地方小调,它融合的是各族戏曲的养分,它代表的是多民族融合的愿望,凝聚的是多民族融合的精神。它是民族的,因此是有生命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