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傲视群雄的徐云
李承乾打了个哈欠,这群人还有完没完,
长孙无忌等别人说完废话,最后一个开口。
“此农物乃是太子殿下最先发现,臣请陛下嘉奖太子,以示天下。”
李承乾鼻子一酸,眼泪汪汪,充满深情的看向舅舅,
额的亲娘舅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你还想着我啊。
李世民没有说话,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长子,
小子,你不是向着你爷爷吗?
老子就让你明白明白,乖乖把屁股挪回来,跟着爹不香吗?
是朕提不起刀,还是拿不起马鞭了?
李世民半响才道:
“无忌说的是,不能因为你是太子,而不去赏赐。”
“你要给天下人做一个表率,凡对大唐有功劳者,朕都不吝赏赐。”
李承乾硬着头皮行礼,二凤这是吃醋了啊。
最近自己跟爷爷李渊亲近,是有些忽略了亲爹。
嗯,以后对老父亲好点吧。
“继续说,朕已经开始期待,你还能有何策论。”
清了清嗓子,李承乾愈加投入,
举手投足间,一股上位者的气质正在凝结,历练而出。
头顶上又出现天命之子的词条,卟凌卟凌闪耀起来。
“总之,农为本,无论如何,朝廷必须保证百姓吃饱穿暖,这是底线。”
“下面我在说说工,工部主掌工匠水利,很多官吏认为工部是六部最差的部门,这是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前面的科举制,曲辕犁,全都离不开工部,只有技术的改进,才能直接作用于各个领域。”
“徐云在哪,快出来,给诸位讲解一下,你工部这些时日的成果。”
徐云一身官服,以他的官位只能站在最后面,放个屁李世民都听不见的那种。
听见太子叫自己,徐云整理整理官服,身上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
他们工部,他徐云,在太子殿下英明指挥下,比任何部门都有用。
“臣在!”
给李世民行了一礼,徐云在众人的目光下,没有怯场。
“我工部,应太子殿下的令,先后创立酒司,农器司,纸司,印刷司,还有正在筹建的兵器司。”
六部的大臣看着徐云的样子,心里琢磨了一下,全都眼红起来,
你一个小小的主事,这是多大的权柄啊。
你们工部这么牛逼,听起来把我们其他五部都囊括在内,你直接做尚书令得了。
三省长官,中书令,左右仆射,御史台,五部尚书全部看向工部尚书段纶,还有一群武将看着热闹,
你工部出了个显眼包,你这个尚书知道吗?
段纶嘴角有些苦涩,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若是大殿能吼叫,他肯定大吼一声,
我是真不知啊!
我心里也苦,太子殿下直接让徐云办事,反而不找他,这是不是看不上我啊。
“酒司,大家清楚,东西市的大唐国窖,诸位大人都是常客,国库充盈多少,户部的大人最是清楚。”
户部原名民部,自李世民登基之后,为避讳他的名字,民部改为户部。
户部尚书现为戴胄,
戴胄见火烧到了自己身上,心里暗骂一声,但不得不承认,
“国库确有进项。”
徐云的头昂的更高了,
“农器部,曲辕犁,筒车,以及还在研制的农具。”
“纸司,太子殿下有言,改良造纸术,迫在眉睫,这关乎到科举制,义务教育的推行。”
“印刷司,也是如此,到时在廉价的纸上,印刷典籍。”
“至于兵器司,殿下高瞻远瞩,刚刚设立,专门研制各种武器。”
李世民听到兵器司,瞬间想到渭水河畔,父子二人怒斥突厥可汗,
看来这孩子看出来,朕早晚会对突厥用兵,未雨绸缪。
“这么说,工部的作用,朕还远远未看到。”
徐云奏对完成,仰着头,丝毫不在乎同僚们的目光,退回原位。
你们站在我前面又如何,论前景,论对大唐的贡献,我工部才是最屌的。
“陛下,长安工部的工匠,已经足有几千人,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
“我建议,提高工匠地位,科举开办工科,选拔工匠的翘楚之辈。”
谁能相信,工匠也能参加科举,参加属于自己的科举。
立马有大臣出言议论,
“这怎么行,士农工商,提高工匠的地位,那不是乱套了。”
李承乾听着这些人的声音,还是老一套,
为了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为了能统治其他阶级,自私自利,真是可恨。
言语不再客气,指着出言不逊的大臣们,
“若是你们也对大唐有贡献,朝廷也会提高你们的地位。”
“可,你们谁行?”
遮羞布都不给这些官老爷们留,就差明说他们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
“准奏,朕刚说过,有功者,不吝赏赐。”
功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更可以是一个阶级。
李承乾行了一礼,这是替大唐工匠,所有默默付出,日夜抡锤子的工匠,感谢李世民。
“若是诸位反对提高工人的地位,想来,我接下来的话,你们更会反对。”
“那就是朝廷不再限制商人,让他们自由流动,同时抽以重税,充盈国库,甚至替代农税。”
果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就连长孙无忌等人,都皱起眉头。
李世民也沉吟起来,思考着可行性。
古代以农业为本,认为农业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而商人通过低买高卖获取财富,没有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对国家的作用小。
且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控,主流观念更是鄙夷,这种重利轻义的行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的逐利行为与儒家道德观念相悖。
最主要的是,商人势力过大,就会囤积居奇,影响一方稳定。
甚至是资助政治势力,军队,引发动荡。
李承乾已经预料到了,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若这方世界不是大唐,坐在上面的不是李世民,他绝对不会说出这一策。
只有开放包容的大唐,万国来朝的贞观盛世,才能接纳这些违背主流思想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