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表面上,九王爷似乎是出于对皇室和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皇上的忠诚而答应帮忙,但实际上,九王爷心中已有盘算。
正如卿梦迟所言,无论结局如何,巩固自己地位、扩大影响力便是他这个九王爷重中之重的事,而现在便是一个绝佳时机。
于是,九王爷趁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要求皇帝将军权暂时交由他掌握。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只有这样,才能动用全国的军力去寻找已经失踪的九王妃,并以此为契机,彻底解决围绕先帝下葬之谜的一系列问题。
九王爷的这一提议,实际上是在测试皇帝的信任度,同时也在不动声色中加强自己在军事上的控制力。
对于皇帝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定。
他内心必然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深知九王爷的军事才能与影响力,相信他能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军权的转移意味着皇权在某种程度上的削弱,这是任何帝王都不愿面对的局面。
哼,九王爷可是个男人,一个小小的九王妃,又岂会为了她大动干戈?
还不是想从自己这里重新夺回军政总权?!
可是,如若被有心之人先一步找到先帝,那他将会处于万分的被动之地。
于是,在现实的重压之下,尤其是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与紧迫性,皇帝最终只能忍痛点头同意。
这一系列的互动,展现了宫廷朝中局势的复杂与残酷。
它不仅仅是权力的游戏,更是人心的较量。
皇帝与九王爷之间的这一交易,表面上是合作解决问题,实则暗含着权力的重新分配,预示着后续更加激烈的宫廷斗争与权力博弈。
而九王妃的失踪,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寻人事件,而是成为了牵动整个国家命运的关键线索。
在深沉的夜色中,京城的灯火已渐次熄灭,然而皇城之内却是一片不寻常的紧张与躁动。
卿国公这位权倾朝野的老臣,以六皇子派领袖的身份,聚集了一众重臣,他们身着官服,面色凝重,踏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皇宫中心进发。
此行的目的,是直指当今天子前几日的一项惊人之举——私自开启先帝陵墓,这一行为在传统礼法中被视为大逆不道,严重违反了皇家的尊严与规矩。
卿国公深知此行的风险,但他更明白,富贵险中求,作为朝中重臣,维护祖制与皇室的颜面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手持先帝遗训,心中揣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决心要在今夜迫使皇上公开承认错误,发布罪己诏,以示天下的公正与皇室的自我反省。
然而,皇宫内的景象与外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得知卿国公一行人的意图后,皇上显得异常冷静,那张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脸上此刻布满了决绝。
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辩解,而是冷冷地命令大内侍卫统领傅锋,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以忠诚和武艺著称的勇将,率领精锐侍卫前去应对。
傅锋接令后,迅速集结人马,准备阻止这场可能动摇国本的宫廷冲突。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卿国公展现出其老辣的朝堂手腕。
他事先安排的暗桩和亲信在宫中各处响应,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重臣们齐声高呼,聚集在皇宫大殿,要求皇上明辨是非,立即发布罪己诏,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场面一时陷入僵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意外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
九王爷陆今安,当时跟皇室宗亲们一起劝阻过皇上不该打开先帝棺木的皇族成员,跟皇上一样皆是先帝的儿子。
却在此刻率领着巡防营的精兵强将,犹如神兵天降,让卿国公等人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为官多年的卿国公自然有他的独特之处,当即上前劝阻九王爷。
“王爷,老臣跟随先帝征战天下,说句托大的话,对于先帝的感情,老臣不比陛下和王爷少,如今先帝陵墓无端打开,尸骨受惊,实在是让老臣寒心无比,至于这天下之人又将如何看待陛下?!”
卿国公声泪俱下引得不少老臣落泪,接着,他又装作情真意切的说道:“依老臣看,陛下只有发布罪己诏,才能让这个老臣和万民们安心。”
九王爷的出现打破了大殿内的逼迫气氛,他冷凌的双眼不鄙夷的看着卿国公,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卿国公稍安勿躁,皇兄之所以前去父皇陵墓,也只是想要验证心中所想罢了,毕竟那,陵墓中所葬并非我们的父皇你们的先帝,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替身,真正的父皇或是尚活于世,亦或是遗体早已秘密安放于另一处更为隐秘之地。”
“什么?先帝有可能尚在人世?”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原来,皇上此举背后隐藏着更为深远的考量,或是为了保护先帝免遭有心之人的威胁,或是先帝当年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眼看众臣皆倒向皇上和九王爷这边,卿国公连忙问道:“不知九王爷之言是否可信?”
“卿国公是想说朕和九王弟联合起来欺骗诸位?”
皇上严肃的声音让卿国公连忙低下头,“老臣不敢。”
九王爷带着众将士的及时出现,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也揭示了皇室内部的复杂斗争与深谋远虑。
在九王爷的强力压制下,卿国公及其支持者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被迫暂时收手。
皇上借此机会,宣布将择日召开朝议,公开说明此事原委,同时承诺将遵循先祖遗训,维护国家稳定。
这一夜的风波,虽然暂时平息,却在朝野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预示着未来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与皇室内部的深刻调整。
如此一来,这场宫廷剧变不仅是对皇权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朝臣们的忠诚与智慧的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