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次盘点空间
王大爷哈哈大笑:“小林子这手艺,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啊。”
张泽用筷子指了指林李,笑着说:“下次你还是带上我,我也想见识见识你的本事!”
众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刘大妈则在一旁附和:“是啊,小林子的手艺真是没得说,我们都受益了。”
屋外,北风呼啸,院子里的树枝在风中摇曳。
屋内,暖黄色微弱的灯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显得格外温馨。
“哎,我说,你们年轻人可要学会珍惜这份邻里情啊。”王大爷感慨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怀旧。
李敏点头,微笑着看向大家:“是啊,有这样一群邻居,真是我们的福气。”
随着时光的流逝,桌上的菜肴渐渐见底,但大家的兴致却丝毫不减。
林李再次举起酒杯:“来,最后再敬大家一杯,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
“干杯!”大家再次举杯,彼此眼中流露出真诚。
窗外的夜色愈加深沉,但屋内的温暖却久久不散。
林李望着这一大家子,心中感慨良多。
这一刻,他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丰盛的食物,而是这份难能可贵的情感。
夜渐渐深了,大家心满意足地道别,踏着夜色回家。
林李和爷爷林守信目送着大家,直到院子里恢复宁静。
“李子,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林守信拍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
林李点点头,微微一笑:“爷爷,我们一定会让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多。”
两人相视一笑,关上门,屋内依旧温暖如春。
窗外的风声渐渐远去,留下的是一片宁静祥和。
1960年1月18日,己亥年,农历腊月二十。
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纸缝隙,洒在了林李的脸上,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
从被窝里爬出来,林李蹲到了桌前,翻开日历,今天的日期赫然显现。
按照之前的推算,今天空间里的稻谷应该可以收割了。
林李迅速进入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稻穗饱满,沉甸甸的,仿佛随时要垂下来。
他心中涌上一阵兴奋:“有了这片空间,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心念一动,他开始收割稻谷。
随着意念的发出,稻谷整齐地收割下来,迅速堆积在储物空间中。
金黄的稻谷如同小山一般,很快堆成几大堆。
林李站在一旁,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收成真不错。”林李自言自语,随后开始新一轮的播种。
种子一粒粒撒入泥土,随着意念的控制,整片田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播种完毕后,林李又开始了稻谷转化为大米的工作。
只见他意念一动,稻谷迅速变成了一颗颗洁白的大米,堆满了储物空间的一角,还好储物空间本身就是静止状态的,这样保存的大米永远都有一种刚脱壳的香味存在。
片刻间,林李已经得到了约2800斤的大米,加上之前的,共计3350斤大米。
“哈哈,这下子,足够咱们吃好一阵子了。”林李满意地拍拍手,
此时林李顺便盘算了一下空间的物品,心中不禁盘算起空间中的物品。
3350斤大米让他感到安心,这可是他们度过寒冬的重要保障。
接着,他一一整理空间中的其他物资:80瓶茅台酒(其中有2瓶赖茅),60瓶汾酒,60包中华香烟,60包大前门香烟,“大团结”43946元现金,25斤狍子肉,25斤鹿肉,还有16根“大黄鱼”。
这些物资在这个年代可是极为珍贵的,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空间里的古董:一对清早期和田玉的佩饰,清代正宗海南黄花梨木雕,清嘉庆年间的青花瓷小瓶,清康熙青花留白双龙盘,清康熙铜质景泰蓝珐琅狮子戏法高脚碗,3个清康熙的鼻烟壶,以及一个青花罐子。这些古董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等到了2000年之后,这就是“重宝啊”。
“嘿,这才穿越过来半个月,就有这么多好东西,已经很好了。”林李心中暗自得意,但也清楚,不能太过嚣张,这个年代谨慎行事才是王道。
这时,外面传来爷爷林守信的声音:“李子,可以起床开始晨练了,一日之计在于晨。”
“来了来了。”林李赶紧应了一声,走出屋子,
走到院子中央,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但林李并不在意,随着“八极拳”的起势,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迅速进入状态。
八极拳,刚猛有力,是他一直以来跟着爷爷学习的。
这段时间的练习,加上持续不断的肉类蛋白质补充,让他的身体明显强壮了不少。
拳风凌厉,动作精准,每一拳每一脚都充满力量。
他感到体内的气息流转,更加顺畅,仿佛整个身体都获得了新生。
“哈!”他猛地一声断喝,拳劲骤起,仿佛空气都被撕裂。
整套拳法打下来,已是一个多小时,林李额头渗出了细汗,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和力量。
“李子,吃早饭了!”爷爷林守信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带着温暖的关怀。
“哎,来了!”林李应了一声,收拳立定,深吸一口气,缓缓吐纳,整个人瞬间恢复了平静。
他走到院子的角落,拾起地上的一团干净的雪。捧在手中揉搓了一下,轻轻拍在脸上,清凉的雪水顺着脸颊滑落,带走了最后一丝疲惫。
踏进客厅,桌上已经摆好了简单却温馨的早餐。
林守信坐在桌旁,笑眯眯地看着林李:“李子,今天的拳法练得不错啊,爷爷听着都觉得有劲。”
“爷爷,您可别夸我,还是得多练。”林李笑着拉开椅子坐下,顺手拿起一个馒头。
桌上的早餐:白米粥加上1个咸菜。
虽然简单,但林李知道,这在1960年的北京已经是很不错的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