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回归故乡
陈德忠拖着行李箱,站在家乡的村口,迎面是田间熟悉的稻香和晚风。泥泞的乡间小道两侧,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乡亲们的身影。
远远地,陈德忠的母亲张秀芝就快步朝他走来,脸上洋溢着难掩的激动和慈爱。“德忠啊,你终于回来了,妈还以为你这辈子都在外面跑,不打算回来了呢!”她一边说,一边用那双粗糙的手拍了拍陈德忠的肩膀,眼里带着一丝心疼。
陈德忠搂着母亲的肩膀,笑着安慰道:“妈,我不是回来了吗?这次我打算多待一段时间,好好陪陪您。”
村里的阿婆们也纷纷围上来,一个个叽叽喳喳:“德忠这小子在外面发大财了吧?听说他在澳门混得风生水起呢!”“是啊,你看他这气派,简直像城里来的大老板!”
张秀芝连忙挥手示意:“别乱说,德忠他就是回来看看我们。”但话语中,显然也藏着几分自豪。
晚上,陈德忠坐在院子里,女友也相继来到他家。
一时间,小院子里热闹非凡。
李玉兰端着一杯热茶递给陈德忠,关切地问:“德忠,你在外面这几年,我们都担心你。你现在打算在家里定居了吗?”
陈德忠接过茶,笑了笑:“玉兰,我也很想留下来陪着你们,可是我这次回来,是想安顿好家里的事,然后再去山京城闯闯。”
王翠花一听,忍不住皱眉:“山京城?德忠,你不是已经在外面赚够了钱吗?回乡发展不好吗?山京城那地方,听说很复杂,你再过去,是不是太辛苦了?”
陈德忠轻轻拉起她的手,安慰道:“翠花,钱是赚不完的,机会也要抓住。这次去山京城,我是想在那里做点大事业,不再是简单地靠赌局赚钱了。”
刘芳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眼中透出几分理解与支持:“德忠,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只要你能时常回来看看我们就好。”
陈德忠点头,心中一暖:“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顾好你们。”
女友们的眼中,既有不舍,也有期盼。她们知道,陈德忠的梦想不在这小小的村庄,但她们也希望,能成为他梦想中的一部分。
次日,陈德忠特意赶到镇上的食品厂。厂门口的招牌有些陈旧,但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依旧不绝于耳。工人们看到陈德忠,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露出笑容:“陈老板回来了啊!”
他点头笑笑,穿过忙碌的厂房,推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赵厂长正埋头在账本上写写算算,看到陈德忠走进来,立刻站起身,露出久违的笑容:“哎呀,德忠,你可算回来了!这几年你在外面风生水起,咱们镇上的人可都在议论呢。”
陈德忠摆了摆手,笑道:“赵厂长,别这么说,澳门那地方确实捞了不少钱,但我回来就是想看看咱们厂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赵厂长拉着他在办公桌旁坐下,笑容渐渐收敛了一些,语重心长地说:“德忠啊,咱们食品厂这些年在你投资的支持下,发展得不错。
不过你既然回来了,我还真有件事想问问你——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是不是打算回来接手厂子,或者再投入点钱,把厂子做得更大?”
陈德忠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目光望向窗外那一片熟悉的田野,缓缓说道:“赵厂长,我在澳门赚了不少钱,钱是够了,但总觉得不能停在这儿。
我这次回来,主要是想看看食品厂有什么需要的,同时也想往更大的地方去看看,比如山京城。”
赵厂长听了,脸上露出几分担忧:“德忠,你在外面有钱了,是好事。但咱们这镇上的食品厂也不容易啊,你看这两年全国上下竞争那么激烈,我们的产品能卖出去,靠的就是你之前的支持和那几笔大订单。
要是你再投入点钱,把厂子的设备升级一下,咱们还能再撑几年。”
陈德忠点点头:“赵厂长,我不是要放下厂子。您放心,我的股份不会撤,订单也会继续做。
只是我觉得,我们这厂子已经稳定下来,我想去山京城那边开辟新天地,等我站稳脚跟,再把大城市的机会带回来。”
赵厂长眉头紧锁,似乎还有些犹豫:“德忠啊,山京城那地方可不比镇上,这些年我在外面跑业务,听说那里鱼龙混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赔个精光。你可得想清楚啊!”
陈德忠拍了拍赵厂长的肩膀,笑道:“赵厂长,您放心吧,我这些年经历的风浪不少,山京城虽说复杂,但我也不怕。
再说了,我想让我们的食品厂不光在镇上有名,更要走出去,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咱们的特产、咱们的农产品,凭什么不能卖到大城市去呢?”
赵厂长闻言,表情渐渐放松下来,眼中露出一丝希望:“要真能做到那样,那可就厉害了。不过你也得答应我,不管在外面混得多好,得常回来看看厂子,毕竟这里有咱们一起打下来的基业。”
陈德忠点头,语气温和:“放心吧,我在外面闯荡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等山京城那边有了眉目,我第一个就回来找您商量。”
赵厂长听到这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啊,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德忠跟着赵厂长在厂内巡视了一圈。机器运转的声音混杂着工人的脚步声,厂房内外一片繁忙。
赵厂长指着一条新投入使用的生产线,得意地介绍道:“德忠,你投的钱都用在这里了。这条线是新购置的,全自动的,效率比原来高出不少,现在村里的农产品都能在这里加工。”
陈德忠看着忙碌的工人和流水线上的产品,心中感到一丝满足:“赵厂长,这几年您辛苦了。接下来,我会继续支持厂子的升级扩建,争取让我们镇上的产品能销往更远的地方。”
赵厂长笑呵呵地拍了拍陈德忠的肩膀:“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你在外面闯,但咱这厂子,你永远都是主心骨。”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心中都明白,这家食品厂不仅仅是他们共同的事业,更是他们连接着家乡与外界的纽带。
陈德忠和赵厂长走出厂房时,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小声议论。
“你们听说了吗?陈老板在外面赚了不少钱呢,现在回来了,厂子肯定又要有大动作了。”一个年轻的工人小声说道,眼中满是羡慕。
另一个年长的工人叹了口气:“是啊,陈老板真不简单,从咱村里走出去的人,能赚这么多钱的,少之又少。他这次回来,不知道还能带来什么好机会。”
“只要陈老板还投钱,咱们厂子就有前途,没准儿哪天真的能把咱们的产品卖到大城市去呢!”
陈德忠听到这些议论,笑了笑,转身对赵厂长说道:“您看,大家对咱们的期待不小啊。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山京城,我一定要去闯一闯。”
赵厂长点头,拍拍他的背:“去吧,德忠,你在前面冲锋陷阵,我在后方给你守好家。”
在村里的几天,陈德忠和乡亲们聊天,大家对他的成功纷纷表示祝贺,也在心中寄予了厚望。
“德忠,你可得带带咱们村里人啊,你看咱们这年轻人,除了出去打工,也没别的出路。”村支书点着一根旱烟,语重心长地对陈德忠说。
陈德忠笑着拍了拍村支书的肩膀:“支书,您放心,我在外面也认识了不少人脉,这次回来,我打算把村里的特产推广出去,让大家都能赚点钱。”
村支书听了这话,眼中顿时充满了期待:“德忠,有你这句话,大家伙心里都有了盼头。你要是能带着大家一起干,我们村以后也能大有作为!”
乡亲们围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陈德忠的计划,大家对他的期待和信任溢于言表。陈德忠站在众人中间,微微笑着,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陈德忠来到服装厂,厂区门口挂着醒目的“陈氏服装厂”的牌子,阳光照在厂房上,显得格外亮眼。
厂房内,缝纫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埋头赶制新订单。
陈德忠穿过厂房,看到流水线上整齐摆放的服装,心中感到几分自豪。这些衣服从设计到制作,都是厂子里的工人们一针一线赶出来的。
他走到一台缝纫机前,弯腰查看了一下做工细节,看到线头收得干净,衣服的缝线也很均匀,陈德忠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大家这段时间都挺用心的。”
旁边的工人们见到老板过来,一个个笑着招呼:“陈老板回来了啊,这次是不是又有什么大计划?”
陈德忠笑了笑:“是啊,这不回来看看大家,顺便再商量点事儿。”
走出厂房,陈德忠来到办公室,推门而入。副厂长王远山和销售经理吴春玲已经等在里面。
王远山站起身,面带笑容地迎上来:“陈哥,您可回来了,这几天厂子里的事儿可多着呢,特别是这批大订单,得加班加点才能赶上。”
陈德忠拍了拍王远山的肩膀,点头道:“王副厂长,辛苦了。厂子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伙儿的努力。你放心,回头我给加班的工人们发奖金。”
吴春玲也走了过来,递给陈德忠一份销售报表,笑着说道:“陈哥,这是这几个月的销售数据,整体不错,不过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品牌虽然打出来了,但还是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
陈德忠接过报表,仔细翻看了一遍,眉头微微皱了皱:“吴经理,你说得对,现在咱们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不能就这么安于现状,得继续扩展销售渠道,把我们的品牌推出去。”
吴春玲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陈哥,我在想着,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山京城那边开一家旗舰店,再找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代言。这样一来,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肯定能迅速提升。”
王远山在一旁补充道:“陈哥,咱们现在的生产规模也上来了,这几年你投资了不少新设备,生产效率提升不少。如果能有更广阔的市场,厂子的产能绝对撑得住。”
陈德忠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得有道理。山京城是大城市,消费能力强,只要我们的产品够好,就一定能打开市场。吴经理,你抓紧时间做个具体的计划书,看看怎么在山京城开展业务。”
吴春玲听到陈德忠的指示,立刻点头:“陈哥,您放心,我会把这件事当成头等大事,争取尽快给您一个详细的方案。”
王远山也趁机提出:“陈哥,我有个建议。既然咱们准备进军山京城,不如再购买一些时尚的衣服,邮寄回来,我再找找设计灵感。”
陈德忠想了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行,王远山,你这想法好,回头我们再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弄。我回来这趟,就是要把厂子里的事安排妥当,咱们不光要在镇上出名,还要在大城市里站住脚。”
王远山和吴春玲见陈德忠决心已下,脸上都露出笑容。王远山拍着胸脯说道:“陈哥,您放心,只要有您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把厂子做得更好。到时候,山京城的百货商场都能看到咱们的品牌!”
吴春玲也笑道:“陈哥,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把陈氏服装做成全国有名的品牌。”
陈德忠站起身,望着窗外的厂区,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好,那咱们就一起加油,把这块牌子打出去!”
屋外,厂房里机器的声音依旧轰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照亮了那一份份订单和报表。陈德忠站在窗前,心中早已对未来的蓝图有了更清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