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
第35章试一试
之后,哪怕嘉靖放了话让朱福宁不管,朱福宁又怎么可能会不管。
所以,朱福宁让黄守中和李新成查查,最近哪里出了命案。
大过年的查查哪里出了命案,话听起来相当的不靠谱。朱福宁丝毫不觉,“我想知道祭文是谁改的。父皇虽然让我不必再管,我不想管,我只想知道是谁动的手。”这一点哪怕当着嘉靖的面朱福宁都敢坦然承认,因此朱福宁敢让黄守中和李新成查去。
结果不出朱福宁所料,很快黄守中和李新成将查到的消息送来。
“除夕那天死的是太庙里的人,先前的祭文由他抄录。"黄守中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答来。
朱福宁问:“怎么死的?”
真,在一个孩子面前论起生死一事,黄守中和李新成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僵硬。
朱福宁没有听到回答,拿眼望向他们,最终黄守中如实答道:“失足落水。”
但凡杀人,又不想落了人把柄,几乎会选择的方式都是弄成意外。
别管是真是假,至少明面上不会让人捉到把柄。“陛下已经命人查查,真真假假,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以为能瞒过我们陛下,绝无可能。"黄守中对嘉靖信任无比,以为只要这件事是嘉靖命人去查的,无论到底是谁动的手脚,都不可能瞒住。
朱福宁没有作声,她现在在想,嘉靖挑起臣子与之相争,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今大明朝都在嘉靖的控制之下不是吗?
这样为什么还要挑起臣与之争?
朱福宁心中的疑惑没有办法问出,直到元宵过后,胡宗宪终于能给朱福宁上课,那些不便与外人说道的话,朱福宁没能忍住问出,“为人君因何挑动人争?”胡宗宪这个月也过得并不算好,要知道打从听见朱福宁主持祭祀一事开始,胡宗宪便愁啊愁。
宫里的事又是在过年的时候,想仔细探清楚的可能性太小,所有人都在粉饰太平,胡宗宪却感受到所谓的太平之下隐藏的波涛汹涌。
果不其然,朱福宁迎面提出的问题让胡宗宪一怔,胡宗宪的脸上闪过挣扎,最后似是下定决心一般开口,“公主以为君如何?臣如何?”
胡宗宪的一问让朱福宁稍稍一顿。
君如何?臣如何?有句话说得对,上梁不正下梁歪。朱福宁来到大明这些日子,早已不是对大明一无所知的人,正因为不是,嘉靖这样一个不拿人命当回事的皇帝,底下的臣子,仔细了解那些臣子干的事就知道了,大权在握的人,哪一个不是着急忙慌的排除异己。眼下大明朝,夏言几番起复,倒是越发目中无人,没少对下臣呦五喝六。一应行事也都是在不遗余力的铲除不愿意为他所用的人。
至于另一个权利能和夏言平分秋色的人自然是严嵩,严嵩这个人,老当益壮,谁能想到他这样的年纪还能够成为大明的内阁大臣,眼看都要越过夏言去了。要说严嵩不想成为首辅,鬼都不信。
可惜,嘉靖虽然罢黜过夏言,并没有让严嵩接位,由此可见嘉靖心如明镜。
夏言和严嵩之间的争斗,你来我往,谁都不让着谁,谁都想把对方踩下去。
可是,朝堂之上应该如此吗?
哪怕为人臣子想争想斗,为名为利本来也应该斗。可是上面的君王更应该告诉他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争。就嘉靖现在的作为,严嵩是靠迎合嘉靖的心思一步一步上来的。
而且嘉靖对严嵩的器重远在夏言之上。
因此,别怪严嵩有心心取夏言而代之,当官没有不想当丞相的,入了内阁,不想尽办法成为内阁首辅怎么成。胡宗宪的眼中闪过一丝悲哀。朱福宁懂的事,胡宗宪何尝不懂,可惜他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
“莫问前程,只求一个问心心无愧。公主,我们毕竞太渺小了。"胡宗宪相信朱福宁肯定能明白他话中所指的意思,而胡宗宪同样明白,他无能改变的局面,现在的朱福宁同样也没有能力。
朱福宁陷入沉默之中,胡宗宪想,他该怎么劝朱福宁才好,好些事其实原本不该朱福宁参与的,胡宗宪也不明白,嘉靖为何要让朱福宁卷入其中。
一如朱福宁对嘉靖做的很多事情想不明白,胡宗宪同样也是。
而他们都有同样的处境,无论皇帝想干什么,他们无法改变,大抵唯一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做好份内的事,力所能及的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
“胡大人趁早去浙江吧。"让胡宗宪留下,谁知道将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趁早走吧,离嘉靖远远的,以免不小心又被卷入其中。朱福宁没有选择的机会,却希望胡宗宪可以早些离开。
胡宗宪一时语塞,最终化作一揖。
“朝廷是这样一个朝廷,君王是这样一个君王,希望胡大人在任上能为百姓多谋划些,至少莫让百姓太苦。另外,有些事也希望胡大人去做。“朱福宁确实听进了胡宗宪的劝,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原因的。皇帝做事不问原由,只在于喜好。或许他闲来无事就会挑动底下的人,让他们争让他们闹。这一切他们无法控制,也不可能阻止。既如此,何不用利用皇帝的随性而为多作些事。就现在来说,嘉靖还是护着朱福宁的,朱福宁比起很多人是有利的。
与此同时,朱福宁想到了在厨房看到的一应粮食,大明朝多年来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吃尽了苦头,有多少人饿死怕是没有人敢登记。
一些在后世有利对抗干旱洪涝的农作物,明明大明都有了,只是没有人重视,也没有人推广,才让这些农作物埋没了。
“我前些日子意外从宫人们口中得知,有几样农作物抗旱耐涝,生长环境还不挑,如果我们大面积推广,咱们大明的百姓往后不用再一直挨饿受冻了。“朱福宁确实也在着手准备这些事,当初没能从宫人口中问清楚五谷,还有一应的农作物,朱福宁之后缠着嘉靖给她找懂行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有懂的。
朱福宁借此良机让人仔细讲解,甚至不忘让人用实际的数据告诉她,到底收成怎么样。
别管被嘉靖喊来的人到底怎么想的,面对朱福宁要求给出数据,行吧,老老实实的交上来。
嘉靖那儿,朱福宁拎了数据给他看过的,只是可惜,嘉靖扫过一眼后只问朱福宁道:“福宁想怎么样?”朱福宁非常干脆,试啊!
别管真的假的,反正试试总不会吃亏。
嘉靖听完之后没有立刻接话,只是提了一句胡宗宪要往浙江去了,朱福宁既然挺认可胡宗宪的,不如换一个方式帮胡宗宪一把,把这作物交给胡宗宪实验,一但验证可以大面积推广,这是大功一件。
朱福宁对嘉靖想出的主意,她只想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让胡宗宪办这件事,朱福宁认可。“啊。"胡宗宪心情原本十分低落,刚开始看朱福宁好像比他还差的心情,一会儿的功夫倒完全看不出伤心难过了,果真是孩子性。提起农作物,胡宗宪立刻正色以对。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靠天吃饭,大明朝上上下下哪里不需要粮食。
可是大明天灾不断,有一说一,朝廷多年忙于救灾的事数之不胜,粮食,真不太够。
如果可以,谁不希望粮食产量能够提高,或者有一些好的农作物能扛天灾人祸的。
想归想,他们谁都清楚,一切只能是畅想。现在朱福宁告诉胡宗宪,一切他们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极有可能。
“虽然有相应的数据,没有亲自种过,可能并不遂于人意,胡大人要试试吗?"朱福宁说完话后半天没有等到胡宗宪的回答,有些不太确定的追问。
“试。“胡宗宪分明是被惊到了,他的反应叫朱福宁有所误会,胡宗宪先急了。“公主放心,这些粮种臣到了地方一定会仔细试,必给公主一个满意的答复。”能够抗旱耐涝,如果这些作物真做到了,对大明百姓而言就是救命的好东西。
试,不管真假,一定要试上一试。
“好,我让种过的人陪你走一趟,等将来种出来,种好了,也记他们一份功。"朱福宁相信,靠着严嵩的胡宗宪,又在嘉靖那儿露了脸,只要拿出足够的政绩,将来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你在江南试,我也会在北京试。不为别的,只为我大明的百姓。"朱福宁完全可以想像大明朝现在的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她都被嘉靖当棋子一样的推出去了,无论她将来怎么做都不可能避免嘉靖会再一次将她落子,她倒不如放开的做,想做什么做什么,为自己多争些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