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镇魂
京兆尹灭门惨案,起因便是兰若归京,掀起了凌捭阖与慧妃铺天盖地的桃色绯闻,把宫闱秘辛放在朝堂上去讨论。
晋王一党抓住慧妃这一污点,大肆宣扬,添油加醋,掀起了第一波清君侧的浪潮。
但有些事,声势越浩大,嗓门越响,往往说明造势者心里越没有底。
兰若和苏城世的一家之言,并无实证,无法致人于死地。况且,慧妃沈晚棠一介后宫女子,并非晋王一党的最终目标。
彼时晋王苗头对准慧妃,心思却早就动到了肃王武瑛玖身上。
如何能借助抹黑慧妃的谣言将肃王拖下水,是那时晋王一党苦思冥想的事情。
所有才有了后来震惊朝野的,京兆府灭门惨案。
晋王一党将京兆府满门人命影射到肃王身上,才算正式拉开了党争的序幕。
他自以为大局在握,殊不知,他这点段位,肃王不屑与之正面交战。
肃王只派了一个凌洒金,便迅速稳住了京都局势。此后运筹帷幄,坐收渔翁利,将晋王乃至慧妃暗藏的势力连根拔起,清扫了个干净。
仿佛这一切,只是肃王武瑛玖决定“让谣言飞一会”的一场谋划,京都城的乱局与破立,实则全在肃王殿下与小儿凌三川对弈的棋盘上。
失子是小,占地多者,胜。
有关凌捭阖与慧妃沈晚棠的陈年往事,其中固然有晋王一党故意抹黑慧妃沈晚棠而添油加醋编造的谣言,然空穴不来风,终归在有心人心上落了个痕迹。
待京兆府灭门案水落石初后,慧妃曾着力平息这些谣言,恢复其往日的高贵形象,成效颇丰,京都城中流言渐止。
但这些绯闻,在凌姑娘这里注定是过不去的坎。
她愈探究当年之事,便会发现慧妃沈晚棠与父亲凌捭阖有诸多不合规制的牵连,更何况,她曾亲眼目睹慧妃在凌捭阖的书房里呆了一夜。
那一幕的刺痛,在凌照水心中至今没有抹平。
她因此深信,想要找寻凌捭阖一案的真相,只能以慧妃沈晚棠作为突破口。
可要撬开慧妃沈晚棠的口,实在是太难了。她本身便是弄权多年的后妃,她身后还站着高不可攀的肃王殿下。
凌姑娘赌上全部,兵行险着,才能够勉强站在慧妃沈晚棠面前,以下克上,质问她一句:
“慧妃娘娘,我父亲的死,究竟是不是因为你?”
“不是我,不是我,捭阖他不是因我而死的。”
在凌姑娘的咄咄逼问下,慧妃沈晚棠好像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连连否认道。
凌姑娘费尽心思,当然不会再容她再有狡辩的机会。
她朝身后高喊一声:
“碧玉,将东西搬上来。”
殿外,碧玉姑娘应声而入,她一出场便带来了重量级的证物。
“碧玉啊,你搬块石头来作甚?”
气氛无比沉重的大殿上,碧玉竟然搬了块更加沉重的大石头入内,双脚轧地以防搬石砸脚的形态颇有些可笑,凌洒金见状,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话音刚落,便见妹妹凌照水望着那石头说起了一桩旧事:
“多年前,有好心的贵人替我父亲罪臣凌捭阖收尸,为他秘寻得一处阳光茂盛之地,令他入土为安。”
“为报答贵人的恩情,我决心,卖身葬父。”
凌姑娘这一句“卖身葬父”,解答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凌洒金捏紧了拳头,达拉王子长叹出一口气,而肃王武瑛玖,他亦终于明白了凌照水当年委身于自己的真相。
并非命运轻贱,而是,自愿报恩。
肃王武瑛玖闭了眼目,他早该知晓的,从今日的凌照水可以推论当日的哝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以色事人只是表象,知恩图报才是真正的凌照水。
可惜,她一腔真挚,终究是错付。
那时的慧妃并未以真面目示人,以至于凌照水在不了解其一贯为人的情况下,便轻信了她。
旁人不认得这块石头,肃王武瑛玖认得。
这些年,皇帝不能出行,不坐车辇,代为前往泰山祭天的都是肃王武瑛玖。
肃王认得,碧玉扛着的石头是泰山石,便也知晓了这块石头的用意和过往:
泰山之石,可以镇压亡魂。
慧妃沈晚棠最初埋葬凌捭阖的墓道外,便镇压着一块巨大的泰山石。
用意,看似是阻人通行。
后来凌姑娘引爆了凌捭阖的棺椁,才在泰山石的压制下,生生炸开一条逃生之路。
从前她以为,慧妃沈晚棠设那墓室,下葬凌捭阖,费尽巧思,为的只是不想被人识破,如今想来,却是居心歹毒。
泰山石压住了凌捭阖魂魄,火石球铺满他的棺椁,在这样的境况下,他要么永世不得翻身,要么魂骨碎身化为子虚乌有。
都不是什么好下场。
凌姑娘当年为了报恩付出的巨大代价,在如今看来,简直荒唐可笑。
碧玉如今搬进殿内的这块石头,是当年泰山石炸毁后散落在山崖上的一部分。
肃王引百鸟朝飞,向凌姑娘求婚,凌姑娘在鸣金山头四处走一遭,无意间在山岗杂乱处,瞥见了这块石头。
凌姑娘觉得那石头熟悉,与当年爆破后,她在墓室外边偶然拾得的碎石类似,便命碧玉将石头搬回去研究。
请来了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肃王属官吕茗吕大夫参详一二,吕大人拍着胸脯告诉新任肃王妃:
这便是如假包换的泰山石。
鸣金山主峰上最不缺的便是石头,若是为了建墓修坟,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这硕大的泰山石出现在凌捭阖的坟墓前,便显得耐人寻味了。
凌姑娘想起那一百只绿嘴白鹦,茅塞顿开:
肃王母子,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肃王借百鹦之啼,慧妃移他山之石。
各怀心思,别有他图。
“慧妃娘娘,我父亲如若不是因你而死,你又为何要用千里之外的泰山石镇压他死后的亡魂呢?”
她的声音愈加显得激动:
“你分明是对其有愧,怕他亡魂索命,才会费心将其入殓在无人觉察处,并且在其坟前,立上这永世不得翻身的泰山石。”
其心之毒,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