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当李世民来到北宋 > 第 34 章

第 34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34章第34章

第34章

今夜来的果然是长孙无忌和屈突通,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十多个押运着马车的黑衣壮士。

等院门一打开,两人就急忙悄声指挥着人往院子里搬箱子,等十来个大箱子全搬进内院,那些壮士就主动赶着马车离去了。

长孙无忌这才坐下来给他家陛下解释。

原来,这是用那批丝绸跟一个珠宝商换来的金银珍宝,他们为了赶时间运粮就没去换成兑票,全都给陛下送来了。

这批运粮的队伍明日就能抵达青州,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才加速赶路先把这批财物送来的。

李世民借着灯光仔细打量着两人,见他们并没有受伤,才开口问路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孙无忌忙开口,“请.…”

话刚出口,他就想起上回约定的"按如今的官职姓名称呼”一事,立刻改口道,

“请官人放心,我们一路走得很顺畅,那些匪首很给李兄面子,偶有不安分的也很快被制服了…”原来,像屈突通这样一举占据一百多山头的大匪首,放在整个大宋也是独一无二的风光大帮派,俨然成了许多山寨争先拉拢和讨好的对象,所以沿途那些有名有姓的匪首,在收到屈突通发去的通行照会函后,都忙不迭第答应绝不会抢李大侠护的镖。

唯一的那趟意外发生在两日前的广县,不过对方虽然有上千人,但身手远不如屈突通派来押运的数千蜀地悍匪,所以连一个时辰都没到,对方就被打得结队落荒而逃了。李世民听着,不由蹙起了眉头,“广县?它也是青州下辖的县城,可我近日整理署衙的历年案宗公文,上面并未提及过广县有匪徒一事。”

屈突通想了想,也觉得此事匪夷所思,便提醒道,“若是这样就确实太过蹊跷了,您调来青州不过一两个月,那帮人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突然拉起一支上千人的大队伍.….”

长孙无忌立刻接过话头看向他,“难道,你怀疑是青州官府的人在帮这伙匪徒遮掩?”

屈突通点头,“是,既然童党在此地经营了数年,以他们一向毫无廉耻的行事风格,勾结匪徒做些见不得光的事也并非不可能。”

于是他面色凝重看向李世民,迟疑着道,“还请官人多警惕几分,要不,这趟就让我这边的人留下来…”他当然很想留下护陛下周全,却又很担心自己手下的这帮人在青州逗留久了,兴许会被人认出来,到时,反会连累陛下沾上勾结匪徒的大罪名。

李世民笑道,“你们不必惊慌,青州军营有七千兵士在此,想来,那帮匪徒再张狂也不敢进城来做什么,倒是这帮匪徒的底细我还得设法去查一查…”

说着,他又把赵佶今日让人传旨,让自己在青州组建一支骑兵的事说了。

屈突通和长孙无忌听完也是狂喜不已,急忙恭贺自家陛下这下终于能光明正大练骑兵了。

长孙无忌想了想,又谨慎地分析道,“不过,我看这个赵佶颇有一番权衡权术的城府,但此人行事又屡屡毫无章法,可见是个反复无常之辈,他这回无缘无故要在青州练骑兵,官人还是需多小心几分呐。”

屈突通倒是看得很开,笑着安慰道,“歙,在官人预示天机的那个梦里,大宋江山正是亡在他手上的,可见此人只是有些阴谋弄权的城府,并没有统揽全局的能力,他就算真有些见不得人的盘算,又如何斗得过我家官人?要我说,就该先啥也别管,赶紧练出一支能打蛮夷的骑兵来!”

李世民颔首赞同道,“言之有理!赵佶此人颇为痴迷鬼神仙道,这回他突然要在青州练骑兵,兴许又是得了些什么天机启示也说不准。总归,朝廷既然公开下了这道练兵的命令,我先跟着照做也出不了什么差错。”不过为了防止赵佶哪天突然又反悔,看来自己“表忠心"的奏章还得多写几封。

这时,他突然又想起一事,就关切地看向长孙无忌,“惟平,沈安吉这回丢了这么大一批货物,可有迁怒于你和你母亲?”

惟平,是长孙无忌如今的身份:沈随舟的字。提起这个,长孙无忌立刻就振奋起来,“沈安吉并未迁怒我们,反而更疑心是那个庶子暗中与人勾结吃了沈家的货.…他派了好几拨人去查,没想到那东西胆大包天,这几年还真贪了沈家上百万贯的货钱,他母子几人前些年还联手在后宅作孽,害死了沈家另外一个颇有几分得宠的庶子.….沈安吉当场就让人把他抓来打断了一条腿,又把他们全都逐出了沈家…

我还查到那小妾原是沈安吉青梅竹马的邻居,两人本有婚约在身,但后来沈安吉为攀上我母亲家中获得助力,就毁了婚约瞒下此事,改娶母亲为妻后,他又将那女子纳为了妾室,也正因如此,他对那女子和她生的孩子百般溺爱纵容,那女子也暗恨母亲抢了她的正室之位,才会一再怂恿她的长子对沈随舟下手.…″

而在他莫名来到这个朝代时,原主已经被那庶子推下水溺死了,原主柔弱的母亲,也被欺负得连院子里的丫鬟都全是那小妾派来的人一一

就算他后来一再为沈安吉献策出力,助力沈家的生意规模扩大数倍不止,对方也依然对那小妾的儿子百般偏宠,更让她的长子和自己平分了管家中生意的权力。所以,长孙无忌为了削弱对方的力量已经暗中筹谋了好几年,这回,不过是利用沈安吉被自己日渐挑起的疑心,才给了对方致命一击。

这样一来,被真爱重创的沈安吉就转而把希望寄托到了颇有经商才能、又攀附上青州知州的嫡长子身上,毫不犹豫答应了他提出的“买粮北上迎合赵知州"的建议。这时,长孙无忌取出了他藏在怀中的账本,“官人,这趟沈家和薛家一共运来了两百五十万石粮食,蜀地那几个富商买的两百多万石也在路上了,想来再过几日也能抵达青州.…”

李世民惊诧接过来一看,“怎么这么短的时日,你们就筹到了四五百万石粮食?”

能在一个月左右就把粮食运来青州,意味着他们一回到江南就得立刻开始买粮了,可在这么的短时间内,又怎么可能筹集到两百多万石粮食?

而且他还记得屈突通上回说过,蜀地的富商是要去岭南一带买粮的。总不能是把江南百姓要吃的粮食也买来了吧?但他想着二人又不会如此行事…

屈突通急忙笑着解释道,“官人不必担心,我们买的粮食并不会影响江南的百姓,是那个薛季阳不知找了什么关系打听到,两浙路转运使宋卿臣为了帮岭南福建两地推销他们滞销的粮食,就收了对方运来的五百多万石粮食囤在杭州城中…”

运送花石纲的船队是从平江府出发,到汴京城抵达,刚好把中间这段至关重要的水道给堵住了,这样一来,气候温和而粮食高产的南边,就无法再源源往北边运粮售卖,而遭遇雪灾紧缺粮食的北边,也无法再正常买粮。长孙无忌笑眯眯接上了话头,“南边那些官员为了来年的政绩,只得拼命朝人口繁荣平江府以南的州路推销粮食,他们甚至愿意先把货运到对方的官仓中,等卖完了再结算钱,可也只有两浙路的宋卿臣接下了这个担子.….也正是薛季阳打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才能一下就从杭州的官仓里买到这五百多万石粮食。”

李世民轻轻抚着账本笑道,“没想到那位宋转运使倒是个有魄力的,如此机缘巧合之下,南边的百姓一下就卖出了五百多万石积压粮食,咱们这边,也能一趟解了北边大半百姓的缺粮之苦,往后要是有机会,我得当面感谢他一番。”

别的官员不肯帮这个忙卖粮,自然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想来日被对方寻个由头、牵扯进沾上什么麻烦。这样一来,愿意接收这些粮食帮扶南边百姓的宋卿臣就成了一个异类,一个让李世民欣赏的忧民忠正之臣。听了这话长孙无忌突然一拍脑袋,起身跺脚道,“哎呀!出发前薛季阳托付给我两个包裹,说是宋卿臣让咱们顺道帮他女儿捎带的东西,可我当时忙着数车子,忘记给他搁哪辆车上了…”

他也认为宋卿臣这样的人日后定能为自家陛下所用,自然想抓住一切机会拉拢结交。

李世民也站起身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总归是在咱们的车里,吩咐他们卸货时留意些就是了,想来,女子专用的包裹也是很显眼的。”

以宋卿臣的身份,总不可能拿个男子专用的灰扑扑包袱给女儿装东西吧?

而且对方的女儿既然就在青州,这事不管怎么说,也还是有机会弥补一番的。

屈突通听完李世民这话,登时眼睛一亮,“是不是那两个青蓝缠枝纹的包裹?我以为是你的什么贵重东西,装车时就顺手丢到箱子里了。”

长孙无忌急忙取出钥匙去开锁,在接连打开四个珠光宝气的大箱子后,总算找到了那两个青蓝缠枝纹的包裹。他高兴地把它们递给李世民,“官人到时正好趁着送包裹的机会,结识一番宋家在青州的亲戚,往后我们想拉拢宋卿臣也能方便几分。不过薛季阳说了,此事不急,等我们忙完再送也不迟。”

说着,他又把地址告诉了自家陛下。

李世民点点头,随手接过包裹放到了桌上,又提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明日粮队到了城外暂且不要进来,童贯如今正在城中,若他知晓我们运粮来低价出售,必会利用官职来强压此事。”

屈突通猝然一愣,“童贯那奸贼怎么突然跑来青州了?”

长孙无忌也皱紧了眉头,“粮价这局,既然是童党专为官人设下的,有童贯这贼首在此.….不行,必须设法让他尽快离开青州。”

李世民方才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不疾不徐地拿出赵佶赏赐的那个匣子,笑道,

“法子我已经想出来,只要他借到此物,必会迫不及待离开。”

长孙无忌刚一打开这个精美匣子,屈突通就眼尖地瞥见了《太宗兵法》四个大字,立刻把它拿了起来,“是陛…官人的兵法精髓,我也想读一读!”说着他就兴致勃勃翻开阅览起来,长孙无忌这时也瞥见了书名,急忙劝道,

“官人,绝不能把您的兵法传授给童贯这种奸.”话还没说完,屈突通已经猛地阖上书页,怒道,“这是个狗屁的兵法!那帮无耻小人竟敢打着我家官人的名头招摇撞骗,简直是厚颜无耻!”

长孙无忌忙小心地把这兵法夺过来,翻开一看也傻眼了,“这…″”

是哪个鼠辈敢这么不要脸?!

李世民爽朗大笑起来,提醒他们道,“这世间的太宗,可不止唐太宗一人啊。”

长孙无忌立刻就反应了过来,满脸一言难尽地把这本“豪情万丈"的兵法,呼啦丢回了匣子中。屈突通想了一下,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不会是高梁河那位吧?他竟然还有脸写兵法来传世?”这人打仗的水平,还比不上他呢!

长孙无忌也很鄙视道,“我听说,不管是大唐后来的两百多年间,还是如今这大宋朝,都有许多不得志的文人武将会跑去长安的昭陵哭太宗,可见,在天下人的眼中,太宗这个庙号就是专指的咱们唐太宗.他家的后人倒是脸皮厚,一边给祖宗蹭了我家太宗的庙号,一边拿太宗的名义命名这样一本兵法”(1)

李世民倒是看得很开,嘴长在人家的身上,就算有后人要改名叫“李世民”,他也总不能从昭陵里爬出去找对方吧?于是他笑着拿起了这卷兵法,“无妨,既然童贯一心想要这兵法,我借此支走他,倒也算物尽其用了。”屈突通两人忙高兴应了下来,这种本就该拿去生火的废纸,能用来帮大家把童贯那狗东西支走,也算是它功德圆满了。

君臣三人又商议了一番后,屈突通就起身告辞了,说方才来的那些人正在城外等着,他得赶回去盯着粮队。至于长孙无忌,还得暂时留在城里等待李世民的消息,在他没有赶去城外发出指令之前,粮队还不能进城。第二日一大早,刘泌昌又跑了过来,再三让李世民把《太宗兵法》借给童太尉一观。

李世民假意拒绝了好几趟,最后才“无可奈何"地勉强应了下来,他派杂役回府邸把匣子抱了过来,承诺看在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和百姓的份上,愿意借给他观看几日。没想到童贯人品忒差,立刻又趁机得寸进尺,说想带回京城观摩后再送回来给他,还承诺:此事他会亲自去向官家解释的,绝不会让李世民被责罚。

实际上李世民并不担心赵佶会问责,他也当过皇帝,也赐过前人的兵书字画给臣子,当然知晓如果只允许臣子一人密观,圣旨上会提出这个严苛的要求。既然没提,想来赵佶并不介意他把这兵法借给谁看,对方想表达的,只是把这份兵法赐给自己的恩宠而已。于是他假装万分纠结地思考了片刻,才同意了此事,又一再要求童贯必须遵守约定,不能再妨碍青州施粥一事。童贯以为李世民终于肯屈服于自己的威势了,心中油然生出征服的快」感,自然心满意足地捧着匣子如获至宝,一再承诺绝不会再追究对方擅自施粥卖粮一事。甚至,他反而还担心心李世民会突然改口反悔呢,于是从青州署衙一出来后,他就立刻带着那群侍卫前往码头,坐船飞快往汴京去了。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轻笑一声,这可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啊。

收到消息的长孙无忌立刻就往城外出发了,昨日他们就商量好了,一定要顺势要趁这个机会为陛下立下贤名,好为来日要做的事收拢天下人心。

到了黄昏时分,青州许多百姓惊喜地发现,大街上出现了一支一眼看不到头的运粮大队伍。

众人急忙兴奋上前去打听,得知这是他们的赵官人为了解决北边的粮食紧缺,特意求了南边的友人走陆路运来的粮食,等今口这些粮食入了署衙的粮仓,明日大伙就能按80文一斗的价格痛快买个够了。而家中完全买不起任何粮食的百姓,还能继续来粥棚领粥熬到秋收。这个消息对天天忧心着会不会断粮的青州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虽然官府这个月一直在施粥赈灾,但那是专为真正买不起粮的贫户准备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吃。而且施粥只能堪堪吊着命,绝不可能让人一趟吃个饱,但凡还买得起粮食的人都不想去吃。

所以,有平价粮食买才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大的好消息,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日子终于能恢复正常了,再也不用每日数着米下锅了。

很多人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那可是实打实的满满一车车粮食啊,而赵官人要说服别人掏那么多钱走匪盗遍地的陆道运粮过来,不知暗地里费了多少的心血……他是一个真正爱民如子的好官!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也迅速传遍了青州,老百姓们快高兴疯了,刘泌昌看着那些苦着脸找上门来的粮商,却气得快冒烟了。

他甚至开始怀疑,今天赵时明肯把太宗兵法拿出来借给童太尉,就是居心不良,故意想支走他的!于是他连夜派人去追童贯,但次日凌晨,他派去的人灰溜溜跑来说:童太尉那艘官船是大宋最快的神舟,他们紧赶慢赶追了一整夜压根连船影都没看到。(1)刘泌昌思来想去,还是艰难地放弃了喊人来抢粮的疯狂念头一一

别说那些一看就不好惹的镖师还没走,就是青州那帮饿疯了的贱民合起伙来,也能把抢粮的人撕成碎片的,毕竞寡不敌众啊…

屈突通到了城门外就找个地方住下了,并没有跟随粮队一起进城,而自称“江南粮商”的长孙无忌,则带领着那几千假称镖师的蜀地匪徒留下来处理售粮一事。这时,李世民收到了宗泽的来信,问他青州如今粮价如何,又说登州的粮价已经涨到了140文一斗,如今,城中粮食愈发紧缺了起来,他想上书朝廷劝官家不要再运花石纲。

李世民急忙写了一封书信劝对方不要轻举妄动,又派吴闲闲马上带着书信,领一千兵士走水路,押运四十万石平价粮前去登州给负责粮赋的宗泽解围。

他知道,以赵佶的性子,宗前辈这封谏书除了让他再次被贬去偏远县城,绝不会再有任何其他的用处。他们只有先把眼前的粮食一事解决了,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劝阻花石纲一事。

几日后,蜀地那几个富商也在蜀地匪徒的护送下,亲自押着两百多万石粮食抵达了青州,如此一来,京东路各州县和相邻的陕西路河北路各州县,也陆续有了来自南边的平价粮上市。

数量如此庞大的平价粮一到,立刻就将各地原来的高粮价冲击得一路下跌,短短十来日的功夫,北边很多地方的粮价就回到了原来的8/90文一斗。

他们还带人往汴京开封府和应天府也运去了几十万石粮食,让那些饱受220文高价粮之苦的京城百姓,也能买到80文一斗的粮食,也能看到熬到秋收的希望。与此同时,“青州知州赵时明大义奉公,为朝廷解决北方粮食危机"的美名,也随之传到了北方各地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对赵官人感恩戴德的广大北方百姓,很多正直的乡县官吏也十分感激李世民的为民解难之恩。童贯一抵达汴京就听闻了青州那边粮食的事,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被对方用一部兵法耍了。

于是他立刻出尔反尔,拿着《太宗兵法》去宫中找赵佶告状,状告赵时明狂妄自大,不但在青州擅自施粥沽名钓誉,还不爱惜官家的御赐物,转手就将兵法送给了自己。他就不信了,官家身为太宗一脉的子孙,还真会那般维护一个太/祖一脉的宗亲?

但是,先前宣旨的太监早一步回到了宫中,已经把童党在青州种种胡作非为的状给告了。

在赵桓、蔡京、梁师成、李靖、魏征几人的各自煽风点火下,赵佶对“勒令官员见了他必须下跪,以大宋第二主人自居,嚣张跋扈毫不似人臣"的童贯简直忌惮到了极点,又如何肯信这部《太宗兵法》是李世民送给他的?在他心中,只有自己这个“政和主人"才是大宋唯一的主人,他往日肯纵容童贯当条威风凛凛的狗,是为了让他替自己看家护院震慑人心,绝不是为了养出一个“大宋第二主人"!

再说了,近日皇城司的探子来报,汴京和周边的很多百姓因为花石纲堵了水道一事,已经对朝廷和官家有了些怨言,赵佶正为此心烦着呢,奇山异石他想要,仁君美名他也想要,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终究不美。

可是李世民甫一上任,就帮朝廷摆平了北方粮食之事,及时挽回了自己的仁君形象,可见唐太宗派来襄助自己这帝君的赵氏宗亲,是何等的忠心率直,这又哪是什么沽名钓誉之举?他又岂会把自己的御赐物随意送人?一定是童贯仗势欺人抢来的。

更可恨的是,自己分明是派童贯去登州安排联络金人一事的,他悄悄去了青州不说,还想反咬一口这样一个忠臣,可见其狼子野心张狂到了何等地步!更可恨的是,就算自己眼下已经知晓了他的野心,为了大局着想,一时也不能撤了他的兵权!

于是赵佶气咻咻让人把这部《太宗兵法》收了回来,又根本不肯听童贯的狡辩,当场就让梁师成拿出李靖刚写好的一份圣旨,念给他听一一

“童贯身为人臣不遵本分,不敬君王不敬赵氏皇族,有失贤臣之德,褫夺景福殿使和开府仪同三司之职。”童贯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个同时担任景福殿使和襄州观察使的宦官,而他心心念念盼了数年的开府仪同三司的名衔,也在提出“联金灭辽"的建议后得官家赏给了他,堪称权力之盛,盖过了满朝所有的文武。

开府,指的是官员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置办幕府和幕僚,而仪同三司,则是可以享受三公三师的待遇。开府仪同三司,是大宋文散官的最高正一品官职,也是一个臣子身份中最尊贵的名衔,是何等的显耀威风。可是现在,就因为自己在青州稍微管了一点闲事,官家就夺去了他的景福殿使和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童贯失魂落魄地跪谢了皇恩,却愈发下定决心要尽快除去李世民。

十月上旬,屈突通在城外跟手下的人会合后,就马不停蹄往回赶了,而长孙无忌也立刻赶回平江府安排事宜,准备用“赵知州十分赏识我"的理由,往后就名正言顺留在李世民身边了。

而接连数日前往青州各处巡察粮食情况的李世民,也终于在闲下来回到府邸时,注意到了那两个青蓝缠枝纹包裹,想起了要帮宋卿臣送东西一事。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亲自去送以示隆重,第二日一忙完上午的政务,他就携着包裹翻身上马疾驰而去。按照长孙无忌当日的叮嘱,这包裹是要送去城东一户姓赵的人家,交到一位自号′易安居士"的人手中。这是一处青州城中随处可见的青砖灰瓦方正宅院,胜在遮掩着前宅的绿木花色清幽淡雅,隐约透着几分烂漫的盎然诗意,可见主人品味极佳。

李世民拉着门环敲了一会,见并无门房出来开门,只得又喊了几声,“请问易安居士在家吗?",门内依然静悄悄的。

看来是自己这趟来得不巧,对方并不在家中。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两个包裹,思索着是继续再等一会儿,还是下回再来送。

这时,一道悦耳而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了起来,“请问阁下,是来找我姨父的吗?”

李世民心跳骤然加速,猛然抬头看向眼前的来人,刹那间眼中已翻滚起风卷云涌的澎湃情绪。

过眼年华,故人依旧,只是相逢犹恐是梦中。(2)是她!真好,她也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