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五岁时的回忆
这一年,叶辰四十一岁,他告别了这个记忆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葬下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入山!”
叶辰神色凝重,他动用了巨大的财力,找来了好几位深山猎手,带着很多物资,就往十万大山出发了。
四十岁的他,早已经明白了当初十岁时自己选择离开时那父亲的眼光,每每深夜想起,叶辰都会感觉到痛心疾首,都会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
“百善孝为先,不管怎么样,父亲,我都要找到你,为你养老,我不想这个悲剧重新上演。”叶辰重重的说道。
一大队人,浩浩荡荡的就进入了十万大山当中,虽然他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但十万大山总是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连同行的几位猎手都因此而逝去了。
来时六个月,回去叶辰足足在十万大山深处摸索了两年,才摩挲到原来的住所。
这是在一处大山之巅,落魄的小木屋已经落满了灰尘,到处都结满了蜘蛛网。
在小木屋的门前,叶辰见到了他这一辈子最不想见到的场景,有一块墓碑,立在一块大石面前。
“不…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叶辰神色异
常悲哀,不断的摇头说到。
“叶氏之墓…”
墓碑上,四个大字仿佛如同四道流星一样,将叶辰砸的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这是老猎人的衣冠冢,很早就放在这里了。
叶辰明白,叶辰很明白,上了年纪的猎手在这十万大山当中又如何生存,自己的儿子为了追寻梦想,不远万里,一去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的时间,足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老猎手知道自己没人料理后事,索性便早早的立了一个衣冠冢。
真身则是行走远方,走到哪里,死在哪里,葬在哪里,天下青山都一样。
这一刻,叶辰真的崩溃了,世人常说,梦想和现实不可两头兼顾。
的确,叶辰的梦想都走了大半了,但现实却留下了那么多的遗憾,没有为师尊养老,找寻父亲,却只剩下了一个衣冠冢。
这一天,几位手下担心受怕的看着自己的主人在墓碑前哭到差点断气。
这位已经名动赵国,号称大儒之下第一人儒生,此刻哭的像一个小孩一样,让人心生怜惜。
“父亲,父亲啊…”
叶辰仰天长啸,浑浑噩噩的在大山深处。
“何为真,何为假,父亲,你是
否又去了真实的世界?”
时间悠悠,五年过去了,叶辰在山巅带孝五年,五年后,浑浑噩噩的叶辰离开了大山,在赵国大陆上不断的行走着。
叶辰的情绪有些崩溃,第一次觉得所学的知识如同枷锁一样套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他没有去求学,是否能够帮助父亲安度晚年,如果他没有走向远方,是否能够陪伴自己的师尊?
如果如果如果,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如果了,多到叶辰都喘不过气来,内心惆怅,像是要爆炸一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为何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的寿命!”叶辰咆哮。
一身灰袍的他,披头散发,像一个幽灵,游走在赵国的大地上。
很多人都说大儒之下第一人的叶辰已经疯了。
也有有心人是挖出了叶辰的往事,好心人为叶辰悲哀,恶心人在指责叶辰,大肆传播叶辰学富五车,却没有一点孝心,都没有给自己的师尊,父亲养老,等他们死去,叶辰才回去收尸。
这样的话语,如同尖刀,一刀一刀又一刀的统入了叶辰的内心。
叶辰彻底的崩溃了,浑浑噩噩的行走着,宛若一只行
尸走肉。
这一下,整个赵国的人都知道,叶辰彻底的疯了,整天浑浑噩噩,嘴里却念念有词。
“何为真?何为假?”
眨眼时间,又过去了思念,这一年叶辰已经五十岁了。
在赵国,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步入了晚年,事实上,整个世界并不太平,充满了纷争。
赵国本来是非常乱的,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战,但因为有苏姓大儒的存在,才让赵国有了这三四十年的安宁,才让赵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提升了不少。
叶辰五十岁,赵国的苏姓大儒已经没有逝去,据说还坐镇皇宫,据说有一些修仙之人都在崇拜苏姓大儒。
在赵国,因为苏姓大儒的原因,儒道之人已经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连一些皇家贵族对儒生都是敬佩有加。
因为苏姓大儒的原因,赵国俨然已经成为了儒道发展最为强盛的一个国家。
儒道的发展,社会上的风气都好了很多,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外在威胁的战争,所有人都非常的开心,都在感叹自己活在这样一个盛事之下。
五十岁,是一个分界岭,世人皆称,叶辰已经疯了,但是,叶辰疯没疯只有他自
己清楚。
人生到了五十岁,叶辰也变得四前顾后起来,本来已经模糊的幼年记忆不知为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记得,在自己五岁的时候,父亲曾带着自己坐在巨石上看星星。
那个时候,叶辰是如此的童真,是如此的欢乐,那一晚,叶辰手指高空,指着闪闪发亮的星星,问道。
“父亲,这些星星好亮,就跟假的一样。”
五十岁的叶辰回忆起那天晚上的细节,竟然犹如历历在目一般,异常的清楚。
他记得父亲当初的神情是非常怪异的,又是非常的认真,琢磨了很久,才问道。
“叶辰,为父问你一个问题,何为真?何为假?”
这句话,就像是一道雷霆,轰然在叶辰的脑海当中炸开。
他满脸惊容,之前以为自己对这个问题有如此深的执着,完全是因为师尊问的问题。
叶辰很想明白师尊当时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师尊临死前好像明悟了这个世界的至理,却无法说出什么。
而叶辰自然也就无法问了。
现在经过回忆,叶辰才恍然发现,这个问题从五岁的时候,就从自己的人生当中出现了。
这个问题,伴随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