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开设各个学科,分班教学
毕竟朝中一向反对朝廷旨意最多的就是这群勋贵们,只要他们点头了就不会有人再去挑事。
勋贵们对林安的态度如此之好,甚至公开站出来赞扬林安。
再加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一众文官大臣站队。
这林老弟未来的官运,那还不亨通?
看着下面臣子一个个全都对林安极尽赞美之词,李世民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啊。
好,太好了!
这下自己再给林安提拔的话,不会再有人来反对了吧?
当然,他也不可能一下就把林安给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就在这个时候,文官们也反应了过来,跟着一起称赞林安的观点高明,那叫一个佩服。
武官一派就更不用说了,就差跟林安称兄道弟了。
就连李世民都惊呆了。
这还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次出现三方口风一致的局面。
林安,真乃神人也。
李世民也不急着打断,等到这些人称赞了足足两三分钟,李世民这才摆了摆手。
很快,太极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接着,他便笑着对林安说:“林爱卿,刚才你说的那些话,朕是心服口服。”
“方才众大臣的反应你也都看到了,你说的相当好。”
“不过朕还是想问问你,在重开国子监这件事上,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或者说,具体该如何操作,你可以跟我们解释的更加详细一些。”
李世民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来提这件事,就是为了要让文武大臣完全接受林安的那些观点,让他们日后也挑不出毛病来。
被李世民这么一问,林安沉思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国子监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招生方式,奏折里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既然陛下让臣详细说说,那臣就跟各位大臣好好念叨念叨。”
此话一出,所有官员立刻就集中精神,准备听听开设国子监,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重开国子监是板上钉钉了。
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就变得尤其重要。
尤其是各方面的文官,更是恨不得那一个小本本做笔记了。
毫无疑问,以后这国子监必定会成为朝廷一个炙手可热的部门。
这要是差事给办砸了,陛下归罪下来,说不定乌纱帽都保不住。
……
在万众期待下,林安开口道:“开设国子监,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就是国子监的博士,一定要包罗万象,擅长各派的学说,不可独尊一家。”
“我们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培养人才,百年之后的大唐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这是我们谁都无法预料的。”
“如果国子监教的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学说,那久而久之,教出来的学生就全都是思想固化的废物。”
“到那个时候,我大唐危矣。”
林安的这一观点一说出来,在场众人无不暗中竖起大拇指。
走一步看十步,这眼光真够长远的。
他们还在想着眼下的事情呢,人家都已经考虑到百年之后了。
仔细想来,林安的话,非常正确。
一个想要持续发展的朝代,不可能几十年上百年都施行一种政策吧?
如果以后的大唐真的是那样,不知道进步,不知道改变,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就比如说西汉王朝。
从高皇帝一直到汉景帝,奉行的都是黄老的无为而治,轻徭薄税,以恢复国力。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转变成独尊儒术。
国家的中心也从恢复国力,转变到了加强军事,剿灭匈奴。
这两种政策,一个是保守,一个是激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无所谓对错,都是适应当时代的明智之举。
所以,不同的时代需要提出不同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林安这一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一时之间,太极殿内,频频发出感叹之声。
此人降生大唐,真乃大唐之幸啊。
真没想到大唐还能出此等大才,对一件事分析的如此透彻,眼光如此之高远,实属百年难得一见。
正当众人惊叹之余,林安继续说了下去。
“国子监的博士必须要足够的博学,对各类学说都有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大唐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面面俱到。”
“届时,我大唐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可以直接从国子监挑选,也就不会出现无人可用,策不对政的局面了。”
说完这句话,林安顿都没顿一下,继续说出了下一个注意事项。
“其次,国子监除了要教人读书之外,还需要开设其他的学科。”
“比如说骑马射箭,比如说算数,音律,刑法,医术等等。”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大唐的繁荣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的贡献。”
“到时候,报名到国子监的学生,想学什么就去哪个学科。”
“那么以后六部哪个位置的官员有空缺,就可以直接让国子监的学子顶上。”
等林安说完,李孝恭便笑着说:“林主事,你干脆就直接说完吧,你这说一会,停一下,弄得我们心里就跟猫抓的似的,痒痒的很呐。”
“倒不如你一口气直接说完,也让我们好一次性听个痛快。”
听到这话,在场的官员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林安赶紧冲着李孝恭行了一礼,笑道:“李郡王不要着急,马上就说完了。”
回应了之后,他也不敢耽搁,继续说:“最后一点,算是一个建议吧,就是把通过三种入学方式进来的学生,分班而教。”
“国子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入学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功勋子弟,富家子弟,以及寒门子弟这三方的才俊相互结识。”
“可实际上如果将这三种学生放在一起教学的话,到时候怕是会弄巧成拙。”
“所以,最好是能把那些寒门子弟单独分到一起,只有他们羡慕别人,才会激发他们刻苦读书的决心。”
林安考虑的很是周全,事实也确实如此。
如果他们每天都和那些富家子弟一起读书,一些生活,见识到对方的极尽奢华。
有几个穷孩子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初心?
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嫉妒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