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认知篇:认识你自己给心灵松绑 (3)
案例
1941年底,爱迪生付出毕生心血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200万美元。那年爱迪生已经67岁了,儿子查理斯疯狂地找他,怕他想不开。等找到了,却发现爱迪生平静地看着大火,对他嚷道:“快把你母亲叫来,她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一早,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以前的谬误已经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我又可以重新再来了。”三个星期后,爱迪生就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点评
走出痛苦,才能迎来幸福。面对挫折,我们需要从头再来的勇气,面对苦难,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它的决心。要想成为一个强者,就要尽快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灾难,它的价值就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灾难过去,一个美好的明天正等着我们。
第271天 得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一只狐狸赶上葡萄成熟的时候,看到葡萄架上沉甸甸的葡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是无论她怎么抓、跳,尝试了很多次,仍拿不到葡萄于是他就安慰自己:“那葡萄又酸又涩”。后来狐狸在路边捡到一个“柠檬”,就说柠檬的口味正适合自己。后人就把对得不到就说不好的人心理称为“酸葡萄心理”。
案例
小王,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几次管理层的竞聘,他都没有入选。虽然她心里很想能有更高的职位,使工资待遇等翻倍,但是每次都安慰自己:“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哪有现在逍遥自在啊。”
点评
酸葡萄的心理是通过强调自己得不到事物的不好的一面,在强化能得到的事物的好的一面而以达到心理的一种平衡。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种心理,当人们对结果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心理可以帮人们更快的从挫败感中走出来,以免心理失衡,可以说它是一副很好的止痛药,是人不偏执的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是能珍惜得到的美好。不好的一面是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这种合理化的自我安慰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变相的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理性运用酸葡萄心理。
第272天 不以己度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好恶、个性、观念等加在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也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想法,结果却给双方带来误会或伤害。
案例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点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把自己的好恶、个性、情绪等归属到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相同的特质,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在骗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父母会为自己设计前途等,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就如上例的编辑们自己关注什么就认为别人也应该关注什么。还有一个笑话:有一个胖太太怀疑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丈夫回家她都得检查丈夫身上有没有各种女人的头发长的、短的、卷的、直的,当她什么也没发现时顿时号啕大哭说:你居然连秃头的女人都爱。笑过之后,希望我们都能认识到“投射效应”的危害,不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别人的好恶同自己的好恶是不同的,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保持理性,学会客观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第273天 自救的人有出路
人生的舞台,有欢笑也有泪水,危难时我们总渴望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能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然后我们会拼尽全力地抓住这个手,以为有了这个手就什么都不用怕了,然而,我们却忽视了自身蕴含着无穷的潜力。
案例
9岁的小男孩和他的一个士兵朋友约好星期天早上5点一起去钓鱼,小男孩兴奋不已,要知道这时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周六的晚上,他准备好钓具、鱼钩和鱼线,两份三明治,凌晨三点就坐在家门外等他的朋友,可是他的朋友一直没有出现。小男孩没有抱怨朋友的爽约,没有和母亲及朋友诉苦,更没有自怜自艾,而是花光自己帮工赚的钱,买了一辆二手橡胶救生艇,自己摇着桨滑入水中,他还钓到了一些鱼,享受了他的三明治和果汁,他认为那是他一生最美妙的日子之一。
点评
这个小男孩就是著名的激烈专家魏特利,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人能带你去钓鱼。”更多时候,我们只有靠着自己的力量去成功,去摆脱那些困扰我们很久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士兵失约后小男孩没有向别人抱怨,没有渴望博得别人的同情与注意,而是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凭着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许久的愿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医生也可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每个人必备的本领就是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剔除出去,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些走出心灵困境的努力要靠我们自己做出,也只有我们自己不会对自己爽约,可以为自己负责到底。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
第274天 当机立断不犹豫
生活中,你是不是对自己很没信心?做事拿不定主意,常常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你是不是发觉自己总是选择困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
案例
李开道,27岁,高大帅气,爸爸旗下的公司已经上亿,他现在在爸爸的公司从基层干起。他周围自然少不了追求者,只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他觉得自己选择困难,小到一份早餐吃什么,买哪件衣服,大到在哪里买房,选哪个女孩做女朋友,让他做决定真是难,总是犹犹豫豫的。为此,老爸也教训过他:“优柔寡断是一个领导者的大忌,一个领导者无法做决策,会错失很多商机。”他自己也很苦恼……
点评
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曾讲过一个寓言: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因为在两捆相同的草料中不知如何选择,所以被活活饿死。后来人们就用“布利丹驴”形容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心理学家分析:优柔寡断是一种认知障碍,他们对事物的本质没有清晰的认识,自身缺乏知识经验,或者过分谨小慎微,害怕犯错误,是缺乏自信和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她们有的家教过严,使她们循规蹈矩,没有冒险精神和胆识,情况变化也不敢变通。要不就是从小备受溺爱,独立能力得不到锻炼。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就要自强自信,要有独立意识,遇事要积极思考,要有主见,可以给自己规定个时间,在此时间内一定要做出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不论对错事后都不后悔,这样从小事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信心。同时要学会取舍,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就行。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不要怕犯错而犹豫不决,没有失败,哪来成功?最大的失败就是在犹豫不决中让时间白白流逝。
三、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
第275天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一起生活,在成长的重要阶段缺少父母的陪伴。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2000万,那么他们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
案例
小马是四川农村一名留守儿童,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可以跟父母一起出去玩,可以和父母撒娇,就很羡慕和嫉妒,而越发觉得自己孤单。后来慢慢的他不愿意与小伙伴们玩了,他只想自己呆着,而这些心里话他不愿和爷爷奶奶说。小马到了上学的年龄,终于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可是没多久,妈妈患病,他不得已辍学,远离了家庭和社会的小马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点评
有调查表明:70%的留守儿童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人格形成的早期,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亲情缺失,加上监护人的重养不重教的观念,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所以留守儿童多内向、悲观、学习不好,辍学厌学现象严重,她们心理不平衡,情绪起伏大,容易染上不良恶习。由于中小学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身的变化、学习及人际压力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内心会有很多冲突和困惑,但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情感抚慰,在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会对社会的他人冷淡甚至敌视,缺乏安全感,产生过分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心理专家建议:要多和孩子沟通,祖父母等也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帮助她们解开心灵困惑,要多倾听她们内心的想法,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常回家看看,多与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多关心帮助留守儿童使她们也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276天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城市百分之九十,农村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有人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十八九、二十好几的人却仍然稚气未脱,一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像个小孩儿,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案例
小军,21岁,大学二年级,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与同寝室的其他同学相处不好,因为谁打扫寝室卫生的事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寝室其他人都觉得他太自私,渐渐疏远他,他也越来越孤僻。后来,与之相恋三年的高中女友提出分手,他受不了刺激,吃了一百多片安眠药,幸好抢救及时,后接受心理医生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