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弘宋,重生赵车神 > 第50章 新规四则

第50章 新规四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登基之后数日时间,赵景都在忙活着制定新规。

第一件事便是改名,这也是他登上皇位后的第一个重要举措。

改名的主要原因在于民间的占星士、术士们联名上奏。这些人对天象和命运有着深入研究,他们认为根据星象预测,未来将出现一位以日为名的伟大皇帝,从而实现天下统一。

这个预言出自著名的《推背图》中的一句谶语:&34;圣朝天子日日积,十年枯木一枝荣,生得霞光如日彩,不需甲马坐三城。&34;

由于历史上《推背图》中的预言大多得以应验,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这个谶语的真实性。为了符合这一预言,五代的皇帝纷纷开始向这方面靠拢。

例如,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给自己改名朱晃。

后唐李存勖名里有日,李嗣源篡他位后改名李亶。

南唐的开国君主李昪自己名中有“日”,后来给他的儿子起名叫李璟。

同样地,建立后蜀的孟知祥给儿子起名为孟昶,

南汉刘弘熙夺位,改名刘晟。

北汉开国皇帝也把名字从刘崇改成刘旻()。

后汉刘知远继位后改名刘暠(hao)。但他自己表示改名是为了大家避讳方便。

以此种种看下来,好像只有后晋石敬瑭、石重贵两代没有信这句谶语,称帝后并没有改名。

而赵景同意改名并不是信这些预言,只是为了尽可能让历史按照原本的轨迹去走。

再者,自己的名字就是家中长辈仿照赵炅而取的同音字,不改说不过去……

继位之后,沈义伦、赵光美再三上书请求改名避皇帝讳,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于此,他本意下旨天下人不必避讳,然百官之中多有反对者,觉得这样有违纲常。

为了这事,他还和百官们掰头了一番,相互有来有往。什么孔孟之道、世代相传、触犯龙颜、天下无此先例等等,总之争论了足有一炷香时间,到底还是赵景说不过那群夫子,只能作罢。

宰相薛居正反应机敏,见场面气氛颇为僵硬,先赞扬了一番赵景体恤百姓,又帮各位大臣解释他们也是为了遵循古制,维护社会秩序,并无违抗君命的意思。

赵景身为后来人,自然明白局限士大夫的封建思想,这事说到底是两个时代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分歧,也没有哪个迂腐的老夫子撒泼打滚让他收回命令,所以赵煚也不至于过分生气,讲几句缓和气氛的话,此事就算翻篇,大家心照不宣的不再去提及。

第二件事,赵景则是呼吁王公、贵胄、乡绅、商贾等富裕人家不要肆意浪费粮食,衣物,当行勤俭节约之美德。

此议来源在于前不久的关中部分地区发生干旱,底层百姓的良田因无水浇灌而荒废万顷,这种时候关中大族为了生宴夜夜笙歌,山珍海味多到难以下咽,即便丢到也不愿给予灾民一丝善意,致使流亡者以千计。

闻讯后赵煚心中既愤怒又悲痛,曾想过要出兵剿灭这帮虫豸一了百了,但被沈伦劝住了。

大族也好地主也罢,其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多轨,牵一发动全身,如今天下初定,妄自动手必会让他们感到危机,于日后治理不利。

且关中距离北汉颇近,若逼得大族反了,难保汉辽两国再趁机发难,待时机成熟后再着手剪除这帮蛀虫最为保险。

头脑冷静之后,赵景深感其分析相当正确,所以现在只能把这事记在小本本上,等着日后算账。

第三,赵景明令禁止各地不得再贩卖人肉,所有相关铺子必须在发布榜文当日关闭,逾期者以逆反罪论处。

后世有个讨论话题,就是五胡十六国与五代十国哪个时期更乱、更黑暗,无数网友相互反驳,争论不断。

至于他们谁更乱,赵景不敢断言,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两个时代有一个相同但又不同的地方:“吃人”。

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加之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而诱发出了吃人行为。

相比之下五代时期的吃人就仅仅是为了吃人而吃人,讲几个段子。

后梁在各大城市设立“宰殺務” ,专门杀人给军队吃。

后汉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喜吃人肝,曾经当面剖开人腹取肝而切成细丝。

切完后人还没死,便取其胆就酒吃喝,因为他相信只要吃够一千个人胆就能天下无敌。

后因叛乱被围困长安,城中绝粮时,就靠吃妇女、小孩充当军粮,每天有一定数量的供给,每次犒劳军队,就屠杀几百个人吃,就像杀猪宰羊一样。

宋初时赵二任开封府尹,他就破获查封了几家专门烹饪人肉并且跟猪肉铺子一样明码标价贩卖的食肆。

这说明什么?说明吃人在五代十国是一个很稀松平常的事,但跟别的乱世“人相食”不同,“人相食”是人被逼到绝境的无奈求生,而五代的吃人是出于习惯或者兴趣,就像卖人肉的食肆,食客出的起钱去吃饭,和你今天吃顿烤肉一样。

所以说,施耐庵笔下的孙二娘包子铺绝对不是艺术加工产物,而是真实存在过的痕迹。

和历史中的一样,赵景第一战就拿赵大的小舅子,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王继勋开刀立了典型。

各地官员眼见赵景手起刀落就把自家亲戚剁了,方才确定他的决心,对此事不敢再有怠慢,带着兵将四处查抄人肉铺子,数日时间仅在山南西道就查抄了三家肉铺,抓捕人贩子、行凶者五十余人。

最后一条便是严令禁止旧时代残害妇女的陋习:裹脚。

裹脚的来源传说始于五代,发展于宋代,兴起于南宋,古有“三寸金莲”之说。

相传最初的裹脚与李煜有关,其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煜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至于真实性与否赵景也懒得去向李煜证实,相较于原因,他更加在乎结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