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中医不传之秘~剂量(下)
沈学文听儿子沈卓然说的比较具体,有些疑惑的问道:“儿子,你说的这些,我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也有所体会,说的不错!”
“同一种中药,在不同的方子中剂量不同,确实会带来不同的治病效果,包括一些疾病的症状,对同一种中药不同的剂量,反应也是不同的。”
沈卓然点点头,调皮地说道:“老爸,您是老中医,我说的这些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从书上看来总结出来的。”
“但我想,有一句话说的好,理通法自明,只要道理说的清楚,明白,我想再经过实践的验证,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整统一的。”
“比如在《伤寒论》书中的传统经方小柴胡汤中,柴胡作为君药,用量比方子中其他的中药剂量大,甚至比有的中药剂量大一倍以上,它能起到透邪外出,疏肝利胆的作用。”
“比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柴胡在逍遥散里是臣药,用量和其他的如当归,茯苓,芍药,白术等中药都是相同剂量,主要是起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作用。”
“再比如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是作为佐药的,用量比较小,也只是在10克左右,因为用量比较小,又是佐药,主要是起到升举清阳的作用。”
“所以说,老爸,同一种中药,针对不同的病症,在不同的方剂中占据君臣佐使的地位不同,所用的剂量大小不同,所起到的作用和治病效果以及针对的病症也是完全不同的。“
沈学文听了儿子说的这些理论,虽然儿子还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但是能说出这些,说明儿子确实在中医大学用功了,也禁不住的连连点头,心中对儿子也由衷的赞赏。
沈卓然看老爸面容慈祥,笑容可掬的静静聆听自己的讲述,心中也非常高兴,说明老爸对自己论述的这些中医知识比较认可,自信心爆棚,情绪价值也完全被调动起来,又继续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
“老爸,您应该也知道,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书中的经典方剂四逆汤,是由附子,干姜和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肾阳衰微,寒邪内盛,其中,附子作为君药,用量达到了15克,也就是换算成制附子在45克左右,附子作为君药,又具有大辛大热的特性,这个用量还是比较大的。”
“而在《伤寒论》书中经典方剂真武汤中,是由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组成,附子作为君药,用量也是在15克左右,相当于制附子45克左右,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等症。”
“当外感风寒,寒邪已经是由表入里,表证里证都有的情况下,单纯的用麻黄汤已经不能驱邪外出,这时候用《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再恰当不过。”
“其方中麻黄发汗解表, 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细辛既能助麻黄发汗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三药合用, 补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出,又可以护阳, 使里寒散逐。方中的附子虽然是臣药,但是起的表里的寒邪驱除,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用量也比较大,用量在10到15克左右,如果是制附子在30到45克左右。”
“再比如出自《伤寒论》书中的经典方剂黄土汤,是由伏龙肝(灶心黄土),阿胶,黄芩,干地黄,白术,制附子,甘草等组成,主要是治疗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疗阳虚,便血,吐血,妇人崩漏等。”
“君药灶心黄土温中止血,白术健脾益气,附子在黄土汤中作为佐药,主要起到温阳的作用。”
“脾阳不足会导致脾不统血,血液失去统摄而溢出脉外,发生便血等出血症状。附子温运脾阳,使脾的运化和统血功都能恢复正常,辅助君药和其他药物达到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目的。”
“因为黄土汤所治病症的根本,在于脾阳不足与血虚,附子虽然是佐药,但起的作用很大,只不过因为是佐药,用量不需要过大,但也不宜过小,以免过于温燥而伤阴血,制附子在30到45克左右,如果是生附子,用量则在10克到15克左右。”
沈学文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儿子这么棒,这么有才华,让他心中升起了满满的自豪感。
沈卓然笑呵呵的看着老爸沈学文,说出了最后惊人之语:老爸,我认为中医的不传之秘,就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