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桂枝附子汤
沈卓然一看,又有患者进来,不敢怠慢,就连忙去给王老爷子按方抓药。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慢悠悠的走过来,沈学文看着似乎有些面熟,应该是和自己一个小区住,但又叫不起对方的名字。
患者走到就诊桌前坐下,表情有些痛苦地说道:“沈大夫,我姓李,也是咱们这个小区的,就是我平时身体还不错,没上过您这来看病,所以您可能不认识我。”
沈学文点点头,让患者张开嘴巴看了看舌苔,又示意他把手腕放在就诊桌上,开始给患者诊脉。
那边沈卓然按照宣阳汤方剂,一共抓了十副药,等沈卓然抓完了药,就把中药递给了正在等待的老王,沈学文笑着对老王说道:“老王,这个要你自己拿回去熬,自己熬的药,药效更好。如果在我这熬药,你也不能天天领老爷子上这吃药,一次熬出十副药,放在冰箱里储存,药效可能会有所降低。”
“你回去再让老爷子连续吃十剂,然后再看看老爷子的排便情况。如果排便情况完大大好转,没有严重的阻塞之感,或者小便淋漓不尽的症状都有所改善,那可以再继续按这个方剂,再吃它10副20副的。”
“如果吃完这十剂药,老爷子排便还有阻塞之感,小便仍有不通畅,效果不理想的话,那么领老爷子再来复诊,根据症状再进行加减或者改方。”
“好的好的,老沈,听你的,你的水平我信得过!我领我家老爷子回去,吃完这十剂药再说,你这有患者先忙吧,不打扰了!”
老王连连感谢,说完就扶着自己的老爹,拎着中药回家去了。
王老爷子排出了憋了三天的尿,解除了病痛,走路也比来时快多了。
沈学文接着给看到患者老李看病,看他的舌苔淡白,脉象虚浮,又有一点涩脉之象。随即笑着问道:“李兄弟,按您的脉象,脉象虚浮,是得了感冒的脉象。但我还要问您一下具体的症状以方便下药。”
“您这都有什么感觉?肌肉酸痛与否?怕不怕风?出汗吗?”
中年男子老李连忙回答:“沈大夫,我是得了感冒,浑身肌肉酸痛,四肢关节屈伸也感觉有些疼痛,躺着翻身有些困难,不过身上微微有些出汗。”
“在家试体温38度,发烧有两天了,吃了点退烧药,但药劲过了,还发烧,而且吃退烧药出了汗,浑身更难受了。”
听患者说到这里,沈学文又追问了一句:“那您有口渴呕吐的症状吗?”
“没有没有,就是上面这些症状,没有口渴呕吐的症状。”
患者老李听沈学文发问,转了转眼睛想了一下,摇摇头说道。
沈学文沉吟片刻,患者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单纯的感受风寒的实症,属于有些虚实夹杂,以虚症为主。属于阳虚之体,感受风寒湿邪,为痹症之初的表现。
患者这种情况是不能用麻黄汤的,麻黄汤虽然发汗解表的作用比较强,但那主要是针对于感受风寒湿邪的实症而言。而且是针对于没有汗出的症状,像患者这种本身有出汗的症状,不属于实症,属于虚实夹杂,以表虚证为主,不利于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汗过多而伤津液。
沈学文在大脑中搜索了一下治疗患者的目前这种症状的方剂,正如《伤寒杂病论》书中所说: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吐不渴,脉虚浮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患者的症状和《伤寒杂病论》书中的论述几乎完全符合,想到这里,沈学文心中已经有了数。
患者这是属于表虚症,不利于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因为患者本身是有出汗的情况,再用麻黄汤发汗解表的药性太强,会造成患者出汗过多损伤津液。
而以桂枝附子汤就比较适合,桂枝发汗解表的药性比较温和,而附子又可以外达皮毛,去除表寒,下达内里,温通经络和脏腑,对患者的阳虚症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虚作用。
想到这里,沈学文拿起笔,在处方本上写下了桂枝附子汤方剂。
桂枝20克,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六枚,制附子20克。
先服用三剂,三剂基本就可痊愈,如没有痊愈,再根据病情再做调整。
沈学文写完了药方,看着患者问道:“李老弟,您这药是在这熬呢,还是回家自己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