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带着钢4的崛起之旅 > 第10章 开炮!10发急速射

第10章 开炮!10发急速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张学希的一声令下之后,整支部队开始动了起来。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这句话是对的大军开始浩浩荡荡的朝着河东军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

一辆辆的卡车和在他们两旁行走的步兵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这个行军方式是张学希提出来的,他就是要让所有的步兵都看到他们后面拉着什么东西!

拉着那12门105榴弹炮!

用这12门榴弹炮激励士气让所有的人都保持高昂的士气,对这一场战斗保持必胜的信心。

毕竟现在可不是打游戏,只要有组织度就能一直打下去,士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不得不说,张学希的办法确实行之有效。

当士兵们看到那一辆辆车后面拖拽着的105榴弹炮时,他们的步伐总是变得更加坚定和轻快了起来。

这些碗口粗的火炮给了他们无尽的信心!

这一点哪怕是第17步兵师也同样如此,毕竟他们装备的只不过是24门75毫米的火炮。

虽然这些火炮在整支大乾的各种部队中也称得上是一流的火炮。

但是比起从自己身边刚刚开过去的105榴弹炮,还是小巫见了大巫。

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是知道105榴弹炮的,真实战斗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这些75毫米野炮。

大乾12式75毫米野战炮。

2 性能参数:

- 口径:75 毫米。

- 炮管长:2325 毫米(倍径为 31)。

- 重量:947 千克,相对便于运输和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部署,但在牵引和转移时仍需要畜力或机动车辆辅助。

- 配用弹种:包括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等,增强了其在不同作战场景下的适用性。

- 火炮俯仰角:-8 度到﹢165 度,俯仰角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不同地形和目标的打击灵活性,但在当时的野战炮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设计。

- 弹丸重量:641 千克。

- 弹丸初速:510 米/秒。

- 最大射程:8350 米,在此时的同口径野战炮中,这样的射程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门火炮曾被直接称呼为大乾军工的巅峰之作!

原因就在于这么火炮哪怕是放在世界的层面上,在同级别的火炮上相比,也绝对是一流的存在。

不过很可惜,虽然大乾研发出了这种火炮,但是大乾的生产能力却不足,能够生产这种火炮的只有三家。

分别是大乾皇室的皇家工厂,辽东总督的辽东军工厂,还有河东总督的河东军工厂。

整个大乾只有这三家兵工厂可以制造这种新锐的野战炮。

而且就算是三家兵工厂加起来,他们一年也只能总共生产200门。

其中有100门的生产量是皇家兵工厂的,剩下六十门则是辽东军工厂,四十门是河东军工厂。

虽然这个75毫米的野战炮绝对算得上是新锐,但是从它的口径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更加看好此时张学希展现出来的105榴弹炮。

没有别的原因,他们都是粗人就因为105榴弹炮的口径更大,体积更大,看起来就让人有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感觉。

大军紧急行军了两个多小时,这才赶到了距离河东军队休息之处的2公里位置。

依靠张学希安排的侦察部队先行一步,所以此时河东军部队所有设下的岗哨都已经被拔除,没有走漏任何的消息。

张学希见到部队全部到位之后,他直接就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所有炮兵立刻开始布置炮兵阵地,准备进行炮击,让这些河东的小兔崽子们尝尝什么叫做火炮轰鸣!”

随着张学希的一声令下,所有的炮兵迅速开始铺设炮兵阵地。

第十七步兵师的24门75毫米野战炮,还有张学希麾下的近卫步兵师12门105榴弹炮共计36门各式火炮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就已经全部部署完毕。

不过在炮兵阵地的构筑上却可以看出两支部队作战理念的不同。

张学希麾下的系统部队采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乱斗后期的标准炮兵阵地。

这一次他们采用的是内三角发射阵地,这样的炮兵阵地,哪怕正面遭到敌军的炮击,都不会使得炮兵出现太大的损失。

同时也不会导致炮弹殉爆,因为内三角炮兵阵地,他们的炮弹储备是放在地下12米左右的v型壕沟内。

同时火炮的后方还是有供火炮进出的斜坡通道,同时还是挖出了矩形防空洞。

而第17步兵师的炮兵则不一样,他们的野战炮只不过是十分分标准的腾出一定位置后一字排开。

这样的炮兵阵地,一旦被敌人发现,可以说几乎是没有存活下来的可能性。

两边的炮兵阵地直接高下立判。

不过对于这第十七步兵师的士兵们却没有发觉,哪怕是周维熙也是如此。

毕竟这是战术上的代差,在没亲眼看到差距之前,别指望人家能够反应过来。

张学希对两个炮兵阵地也没有做出任何的评价,毕竟此时对面可没有火炮能够进行还击,所以炮兵阵地潦草一点就潦草一点吧。

能够进行有效的炮击就够了。

当所有的火炮部署完毕之后,张学希直接站在了炮兵阵地的边上,将自己的手狠狠的挥了下去!

“开炮!十发急速射!”

他周围的士兵也是立刻将他的命令大声的喊了出去。

“开炮十发急速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