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客(1)
一名身着深蓝色印花长裙的女人站在那栋大别墅的门口,似乎是房主,等待着黄粱和张芷晴两位不速之客。张芷晴这才收敛了几分,装出一副在陌生人面前才会使用的‘大家闺秀’状态。
“您好。”还没等走到台阶,黄粱就主动问好。
“两位好。”站在台阶上的女人微笑着点点头。她梳着一头温婉的齐耳短发,很适合她这张尖下巴的瓜子脸。能看出这女人年纪不小了,起码在四十岁往上,不过这倒不是说她外表显得很老,不,她看起来非常年轻,用黄粱的话来形容就是那种一辈子没吃过苦的人。
主要是身上散发出的沉静稳重的气质只能由时间赋予。不夸张的说,这位身材保持极佳的女士比活跃在电视剧中大多中年女明星还要气质出众,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都有极强的存在感,让你无法把视线从她那恰到好处的微笑和精致的五官上挪开。
张芷晴羡慕的仰视着台阶上的女人,心想等自己到她这个年纪时,是否也能做到温润如玉呢?
“两位进来坐坐吧。”女人说,“我叫苏美霞,看房子的。”
“啊,苏女士你
好,我叫黄粱,她是——”
“我叫张芷晴,苏姐姐好。”张芷晴一副笑颜如花的表情。
“我都是阿姨的年纪了,”苏美霞捂着嘴笑着说道,“我侄女萱萱和你差不多大。”
“是吗?完全看不出来啊,”张芷晴故作惊讶的说,“黄粱,苏女士看着和你差不多大,是吧。”
“是。”黄粱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心说又来了。
“呵呵,说笑了,我是不能再碰瓷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进屋说吧,黄先生,张小姐,刚好今天年轻人多。”
“年轻人多?”张芷晴几步跨上台阶,好奇的跟在苏美霞身旁,“苏女士,您家里有客人吗?我和黄粱这时候打扰您是不是不太合适啊,要不我们就不进屋了。”
“怎么会不合适,来了就是客——”
相逢就是缘。黄粱在心中补充了一句。
“——房子这么大,平时就我一个人住,说实话还挺寂寞呢,难得人多热闹,两位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坐下来一起聊聊吧。”
“倒是不着急不打扰您就好。”张芷晴转头看向跟在后面的黄粱,用眼神示意他别说话。黄粱只能叹了口气,乖乖把
嘴闭上。
跟在苏美霞的身后,黄粱和张芷晴被带进了这栋奢华的别墅内部。或许是光线太过明亮的缘故,黄粱一走进门厅就觉得有些眩晕,不由得用力眨了眨眼。换上精致的羊毛拖鞋后,苏美霞领着两名陌生人走进位于一楼的会客室。足有一百平方米大小的会客室内是中西合璧的风格,既有厚重的实木家具,又摆放着极简风格的欧式沙发,营造出一股不拘小节的舒适氛围。
会客室内坐着三女两男,总共五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齐刷刷的转头打量着苏美霞身后的两张陌生面孔,毫不掩饰惊讶和好奇。
“姑姑,这两位是?”一位肤白貌美、梳着马尾辫的漂亮姑娘从依偎着的帅气小伙子的臂膀中挣脱开,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求助的人。”黄粱自我介绍道,“我叫黄粱,这位是我女朋友张芷晴,我们的车在附近抛锚了,误打误撞的找到了这里,就大言不惭的前来寻求帮助。打扰到几位了,真是抱歉。”
“啊刚才就是你们吧。”那个样貌出众的帅小伙懒洋洋的说,他像是在故意炫耀线条分明的好身材,穿
了一件淡粉色紧身t恤和一条奶白色的长裤。
“啥?”黄粱问。
“王嘉明好像看到你们了。”帅小伙指了下坐在单人沙发上捧着电脑、戴着耳机的方脸男孩,后者毫无反应,专注的盯着电脑屏幕看。黄粱瞥了一眼,发现他似乎正在打游戏。
“看到我们是说?”张芷晴不解的问,“啊刚才那辆车上的人就是你们吧。”
“对上了。”帅小伙略显油腻的眨了下眼,“就是我们,开车的是我,始终盯着路呢,没看到你们,我还以为是王嘉明看错了呢,他眼神不怎么好。”
黄粱默然点头,心说但凡戴着个酒瓶子底厚的眼镜片,眼神能好到哪儿去?
“抱歉啊,”一个脸上有雀斑的可爱姑娘说,“我当时也隐约看到两位站在路旁了,还以为两位是下车歇会儿,没想到你们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开车过去的。”
黄粱对着这位梳着蘑菇头的可爱女孩摇摇头,说:“你们还是帮到我们了,不然我们也不会找到这里,只能说是殊途同归吧。”
“你想多了,荀宝仪,就算当时停下了也没用,这两位还是得自己走过来。”那
位正专心修指甲的长发女孩用冷漠的语气说,“萱萱的车能装下我们五个就不错了。”
“那也应该停车问一下的,是吧,萱萱?”荀宝仪看向几个人的中心、同时也是外表最为出众的马尾辫女孩。
“宝仪是对的,至少应该停车问一下。”被叫做萱萱的女孩给出了结论,“姑姑,家里还有干净的房间吗?”
“还有,我担心可能会临时来人,就多备了几间。”苏美霞说,“萱萱,你确定不会再有其他朋友过来了吗?”
女孩回答:“毕竟是我二十岁的生日,我只想和最亲近的朋友一起庆祝。”
“这么说我应该走人才是。”长发女孩淡淡的说,“我明显不符合这个条件啊。”
“马艺瑶!说什么呢”荀宝仪轻轻拍了长发女孩肩膀一下,“你是萱萱最好的闺蜜啊。”
长发披肩的马艺瑶冷笑着说道:“之前可能是我,现在你才是公主陛下的新宠啊。”
荀宝仪尴尬的愣在原地,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那个,我和芷晴不打算打扰各位太久。”黄粱说,“能让我们给救援车打点电话就好,打完电话我们就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