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网游之叱咤三国 > 第二百五十四章 百度空间分享(一)

第二百五十四章 百度空间分享(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持续不断的人民反抗斗争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政。官僚机构腐朽。灾害频繁。安帝以后。水旱蝗灾几乎接连不断。仅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当时。“青、冀之域。淫雨漏河;徐、岱之滨。海水盆溢;兖、豫蝗蝝滋生;荆、扬稻收俭薄;并、凉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府帑虚匮。自西徂东。杼柚将空。”①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生产破坏。人民普遍陷于饥荒。被迫流亡。他们“捐弃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②。尽管人民灾难深重。挣扎在死亡线上。封建国家和豪族地主的搜括压榨仍步步加紧。官吏贪得无厌。太学生刘陶上书说:“比年已來。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斗生之计。”③东徙内地的羌人。备受豪强官吏的压榨。“或倥偬于豪右之手。或曲折于奴仆之勤”④。官吏们强征兵徭。更为残暴。各族人民在租税徭役和饥荒逼迫之下。不得不掀起反抗斗争。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剧贼”毕豪率部入平原界。于厌次河战败平原县兵。捉县令刘雄。为东郡太守镇压①。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七月。“海贼”张伯路自称将军。率义军三千余人活动于山东沿海九郡之地。杀二千石、令、长。次年。张伯路与勃海平原诸地义军刘文河、周文光部会合。攻厌次。杀长吏。转入高唐。御史中丞王宗持节调发幽、蓟诸郡兵数万人。与青州刺史法雄共同镇压义军。张伯路率部退于辽东海岛上。公元111年春。伯路复进扑东莱。为法雄所败。退回辽东。为辽东人李久所杀。起义历时三年。②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宁季部义军数千人在朝歌一带。“攻杀长吏。屯聚数年。州郡不能禁”。当地“青、冀之人流亡万数”。朝歌长虞诩自知“难与争锋”。使用诡计将起义镇压下去③。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九月。汉阳人杜琦与弟杜季贡、王信等起义。与羌族人**合。攻克上邽城。年底。杜琦被汉阳太守赵博所遣刺客杀害。次年六月。侍御史唐喜镇压这部义军。王信牺牲④。元初三年(公元116年)正月。苍梧、郁林、合浦“盗贼”群起。“劫略吏民”⑤。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二月。会稽“海贼”曾旌等千余人。起于句章。杀句章、鄞、鄮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尉⑥。同年三月。扬①《后汉书·陈忠传》。

②《后汉书·安帝纪》。

③以上所引皆见《后汉书·刘陶传》。

④《后汉书·西羌传》论。

①《后汉书·独行刘茂传》。

②《后汉书·法雄传》。

③《后汉书·虞诩传》。

④《后汉书·安帝纪》。

⑤《后汉书·五行志》四。

⑥《后汉书·顺帝纪》。

州六郡章河等自称将军。进攻四十九县。杀伤长吏⑦。阳嘉三年(公元134年)三月。益州义军“劫质令长。杀列侯”。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四月。九江蔡伯流部义军数百人攻广陵、九江。杀江都长⑧。永和年间(公元136。141年)。荆州一带的人民起义。“弥年不定”。李固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夏密等六百余人归附。当时太山郡。“盗贼”屯聚历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朝廷徙李固为太山太守。固到。悉罢遣归农①。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扬、徐一带农民纷纷起义。“磐牙连岁”。范容、周生部屯聚于历阳。攻沒郡县。建康元年(公元144年)九月。击败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的官军。杀耀、显。东汉政府派御史中丞冯赦督地方兵数万人进击。这支义军遭镇压②。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婴等于广陵起义。“张婴等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③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十一月。徐风、马勉在九江起义。称“无上将军”。攻烧城邑。次年正月。杀曲阳、东城长。三月。马勉在九江以黄色为服色。称“黄帝”。“建年号。置百官”。历阳义军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杨岑。遭到九江都尉滕抚的镇压④。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十一月。陈留李坚、江舍等起义。坚自称皇帝。被杀害⑤。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月。长平陈景自号“皇帝子”。署置官属;又南顿管伯亦称“真人”。都因准备起义而遭杀害。和平元年(公元150年)二月。扶风裴优自称皇帝。亦遭杀害。永兴二年(公元154年)九月。“蜀郡李伯诈称宗室。当立为太初皇帝”。被镇压。该年十一月。太山、琅邪公孙举、东郭窦聚众三万人起义。攻杀长吏。活动于青、徐、兖三州。次年段颎为中郎将。对义军残酷镇压。义军被杀害者达万余人。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九月。劳丙聚众复在太山、琅邪一带起义。东汉政府派御史中丞持节督州郡兵镇压①。十一月。太山义军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并与劳丙部会合。“州郡不能讨”。东汉政府派中郎将宗资率兵镇压。其后兖州刺史第五种、太山太守皇甫规又以软化手段。才将这支义军镇压下去②。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四月。长沙、零陵义军七八千人。自称将军。南下桂阳、苍梧、南海、交阯四郡。交阯刺史侯辅、苍梧太守甘定望风奔逃;御史中丞盛修募兵镇压。未能得胜。八月。被募來镇压起义的豫章艾县六百多人。因官吏腐败。“不得赏值”。亦起而反抗。焚烧长沙郡县。杀县令。发展为万人以上的队伍。击败谒者马睦、荆州刺史刘度的地方官军。睦、度逃走。东汉政府派度尚为荆州刺史。历时三年。才将义军镇压下去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五月。荆州兵朱盖等因“征戍役久。财赏不瞻”。起而反抗。与桂阳义军胡兰等三千余人会合。共攻桂阳。桂阳太守任⑦《后汉书·顺帝纪》。

⑧《后汉书·顺帝纪》。

①《后汉书·李固传》。

②《后汉书·顺帝纪》。

③《后汉书·顺帝纪》、《张皓传附张纲传》。

④《后汉书·冲帝、质帝纪》、《滕抚传》。

⑤《后汉书·桓帝纪》。

①以上所引皆见《后汉书·桓帝纪》、《段颎传》。

②《后汉书·桓帝纪》、《方术赵彦传》、《皇甫规传》。

③《后汉书·桓帝纪》、《度尚传》。

胤逃窜。苍梧太守张叙被活捉。转攻零陵未克。东汉派中郎将度尚。将幽、冀、黎阳乌桓步骑二万六千人。又与长沙诸郡兵合。并势讨击。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④。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⑤。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冬。济南爆发起义。攻东平陵⑥。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十一月。会稽许昭起义。自称大将军。立其父许生为越王。众以万数。攻破诚邑。东汉政府派兵镇压。连战三年。才镇压了这次起义①。

周边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在东汉后期也此起彼落。持续不断。

在汉族人民所受压迫加深之时。周边各族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更深一层。因而也不断反抗。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对东汉封建统治打击最大的是西羌起义。

徙居内地的羌人。深受豪强和官吏的压榨。“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②官吏强征兵徭。更为暴虐。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夏。骑都尉王弘强征金城、陇西、汉阳羌人数百千骑出征西域。群羌害怕远屯不还。行到酒泉。多有散叛。各郡发兵堵击。并捣毁沿途羌人庐落。激起羌人相聚反抗。由于武器缺乏。这些羌人“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屡败官军。武都、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羌人都起而响应。“众遂大盛”。他们“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钞三辅。断陇道”。多次击败进剿的官军。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起义羌人深入河东。至河内。迫近首都洛阳。给东汉皇朝以沉重打击。许多地方官“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③。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新任并州刺史來机、凉州刺史刘秉对待羌人虐刻。扰乱。又激起羌人反抗。次年夏。且冻、傅难种羌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羌胡联合。大举进攻三辅。杀长吏。羌族起义者分兵攻武都。烧陇关(今陕西陇西)。夺取苑马。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在射姑山(今甘肃天水附近)击杀东汉征西将军马贤。“贤及二子皆战殁”。“于是东西羌遂大合”。焚烧皇帝园陵。“掠关中。杀伤长吏”。但终因起义缺乏集中领导。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后。在护羌校尉赵冲等人的进攻和利诱之下。起义又告失败。羌族人民的第三次大起义。发生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当时郡县官吏贪残暴虐。引起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反抗。进兵陇西、金城塞。扩展到三辅及并、凉二州许多地方。护羌校尉段颎对羌族人民进行血腥镇压。但起义仍不断发展。“寇势转盛。凉州几亡”。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西羌各部先后被镇压下去。段颎又移兵东讨。对三辅、西河、上郡、安定、北地等地的起义羌人血腥屠杀。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东羌诸部亦被征服①。羌族人民的三次起义。先后延续了五、六十年。由于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使整个西北地区残破。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

在羌族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中。其他各族也陆续进行反抗斗争。如蛮族④《后汉书·桓帝纪》、《度尚传》。

⑤《后汉书·酷吏阳球传》。

⑥《后汉书·灵帝纪》。

①《后汉书·灵帝纪》、《臧**》。

②《后汉书·西羌传》。

③以上所引皆见《后汉书·西羌传》。

①以上所引均见《后汉书·西羌传》、《段颎传》。

的槃瓠诸部。在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澧中蛮以郡县徭税失平。怀怨恨。遂结充中诸种二千余人。攻城杀长吏”。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汉顺帝依照武陵太守的建议。要对蛮族征收与汉族地区一样的赋税。澧中、漊中蛮“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叛”。蛮族聚集二万人围攻充城。八千人进攻夷道。桓、灵以后。由于朝政日益腐败。激起长沙蛮、零陵蛮、武陵蛮先后如火如荼的斗争。东汉州郡官吏望风溃逃②。蛮族廪君各部。由于同样原因。也不断反抗东汉的反动统治。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因“郡收税不均。怀怨恨”。南郡的巫蛮“遂屯聚反叛”。东汉末年。江夏蛮不断起兵反抗。他们和庐江黄穰领导的农民起义相联络。掀起了十多万人的大起义。“攻沒四县”。坚持数年之久。对于住居于巴中的板楯蛮。东汉统治者利用他们“天性劲勇”、“善于兵战”的特点。经常征发从军作战。而地方官吏的剥削也很残酷。“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颈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①这种非人的奴役。迫使板楯蛮奋起武装反抗。黄巾起义爆发后。又跟巴郡黄巾军相结合。进行推翻东汉皇朝的共同斗争。

此外。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苍梧蛮夷因不满东汉皇朝的统治起兵反抗。次年。联合郁林、合浦等郡的蛮人和汉人数千攻苍梧郡城②。西南地区的邛都夷本來“慕义内属”。但当“时郡县赋敛烦数”。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反抗。杀遂久县令。次年。永昌、益州及蜀郡的少数民族皆起而响应。“众遂十余万。破坏二十余县。杀长吏。燔烧邑郭”③。后來。在益州刺史张乔的镇压下失败。在此时期中。北方广大地区。内迁的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亦有先后反抗东汉统治的斗争。

据以上不够全面的列举。自安帝开始至灵帝的几十年中。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即达数十次之多。起义越到后來次数越多。时间的间隔也越來越短。起义的地区。几乎波及全国。烽火遍地。从起义的力量看。安帝时的起义不过几百人。多者数千人;顺帝以后。起义就以万來计数。越到以后。起义人数越多。范晔评论说:“安顺以后。风威稍薄。寇攘寖横。缘隙而生。剽人盗邑者不阕时月。假署皇王者盖以十数。或托验神道。或矫妄冕服。然其雄渠魁长。未有闻焉。犹至垒盈四郊。奔命首尾。”①羌族人民的反抗。使东汉皇朝军饷耗费“前后数十巨万”。加深了东汉统治的危机。封建史家惊呼:“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②一些默默无闻的被统治者。打得声势煊赫的封建统治上层手忙脚乱。这不仅反映东汉地方统治的虚弱。也暴露东汉中央集权统治的腐朽。各族人民的反抗越來越强。东汉统治越來越弱。这就是汉安帝以后的基本形势。

黄巾大起义②以上所引均见《后汉书·南蛮传》。

①以上所引均见《后汉书·南蛮传》。

②以上所引均见《后汉书·南蛮传》。

③《后汉书·西南夷传》。

①《后汉书·张宗杨旋等传》论。

②《后汉书·西羌传》论。

东汉后期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斗争。为全国性的大起义积蓄着力量。准备了条件。在斗争中有的利用阴阳五行相生或相胜的道理。作为斗争武器。如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在九江起义的马勉。以黄色(土德)为服色。火生土。表明要用土德代替火德(东汉光武帝刘秀以火德自命)。同年。华孟起义则自称黑帝(水德)。以示水能克火。东汉必定灭亡。这些反映人民某种要求的阴阳五行观与当时“黄老道”宗教形式相结合。成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旗帜和纽带。在道教经典《太平经》里虽充满宗教迷信说教。但也包含有平均平等和变革天命的积极思想成分。如它谴责富有者:“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间大不仁人。”③主张变革天命:“天失阴阳则乱其道。地失阴阳则乱其财..君臣失阴阳则其道不理。五行四时失阴阳则为灾。今天垂象为人法。故当承顺之也。”①认为水旱之灾。政治腐败都是天道变乱的征兆。苦难的人们不能再忍受饥寒交迫的现状。在这种变革天命思想的基础上。汉末形成了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两个道派。

太平道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流传。用符水治病作为组织群众的手段。

“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它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②的变革天命的主张。根据五行相生之说。汉朝统治者自云属火。即赤德。而土为黄德。火生土。这句谶语告示人们:受命赤德的汉朝气数已尽。以黄为服色的起义军是应运而起。当取而代之。

太平道领袖是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他自称“大贤良师”。

太平道为道教一支。奉黄帝、老子为教祖。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进行秘密活动。他派弟子八人到各州传道。太平道被苦难人民视为救星。“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③。遍于青(今鲁西北、胶东)、徐(今鲁南、江苏、长江以北)、幽(今冀东、辽宁)、冀(今冀中、冀南)、荆(今湖北、湖南)、扬(今苏南、皖南、浙、赣、闽)、兗(今豫东、鲁西)、豫(今豫东、皖北)等八州之地。太平道将各地的道徒组织起來。全国共分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④。

太平道的传播引起东汉统治集团的不安。朝廷屡颁赦令。以瓦解流民对太平道的信奉。司徒杨赐上疏提出:“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①以达到消弥人民“作乱”的目的。但杨赐的书奏沒有送达灵帝。其原因恐怕是由于当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②。太平道同黄老道有一脉相通之处。而且宦官封谞、徐奉等人早已成为太平道徒。

张角积极部署大起义的准备。事先向各地道徒传布起义口号。决定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在各地同日发动。他们在都城洛阳和州郡官府③《太平经·六罪十治诀》。

①《后汉书·襄楷传》注引《太平经》。

②《后汉书·皇南嵩传》。

③《后汉书·皇南嵩传》。

④《后汉书·皇南嵩传》。

①《后汉书·杨震传附杨赐传》。

②《后汉书·襄楷传》。

墙壁上。用白土大书“甲子”二字。作为起义攻打的目标。张角又派大方首领马元义先召集荆、扬地区信道群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马元义几次往來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不料起事之前。张角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马元义被捕车裂牺牲。与太平道有联系的官兵、百姓千余人遭捕杀。张角被追捕。“角等知事已露。因晨夜敕诸方。促令起兵。”③大起义被迫在当年二月发动。

二月。三十六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群众都头裹黄巾作为标帜。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起义军声势大。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攻打豪族地主聚居的城池坞壁。“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④大起义很快就遍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黄巾军在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捷报频传。二月。河北黄巾军活捉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三月。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市)黄巾军张曼成攻克郡城。斩太守褚贡。四月。汝南郡(治今河南平舆北)黄巾军在波才、彭脱指挥下。打败了太守赵谦。并败右中郎将朱。广阳郡(治今北京市)黄巾军击毙了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①。左中郎将皇甫嵩主力被起义军包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嵩兵少。军中皆恐”②。广大起义军在张角兄弟指挥下击败卢植、董卓所率领的官军。东汉政权“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③。黄巾军在战斗中迅速扩大。形成了三部分义军:在颍川由波才指挥的黄巾军。在南阳由张曼成指挥的黄巾军。在河北由张角兄弟指挥的黄巾军。这几支军队从南北两方。形成了包围洛阳的形势。

黄巾起义急风暴雨的形势。使东汉朝廷十分惊恐。急忙派遣大将军何进率重兵驻扎洛阳附近都亭。“以镇京师”;同时在函谷、大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和小平津八个险要地方。设八关都尉。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另方面。汉灵帝又接受吕强、皇甫嵩的意见。“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④。和缓地主阶级的内讧。东汉政府又调兵遣将。各地豪族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对黄巾军残酷镇压。

起义军面临严重的困难。各地虽同日起义。毕竟事出仓促。起义之后必须同地方封建势力相持。义军在短时期内无法汇集为几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被分割在许多地区。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义军数量虽占优势。装备上则不及官军。并缺乏战斗经验。特别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下。东汉政府所组成的统一的军事力量。具有相对的机动性能。自洛阳派出的官军往往能和地方军配合。因而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区上。就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以至义军处于相对劣势。造成了被东汉官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醉憨认为这个大哥汇总的很好。就拿过來了~请大家一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