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卷 第十七章 敌人
随着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全权负责最高统帅部,身处柏林的皇帝威廉二世逐渐空闲下来,他的精力开始从帝国东西两线的战事转移到调和最高统帅部和总理府文官之间的矛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身处于两个大磨盘中’。小毛奇和法金汉并未给帝国带来绝定性的胜利,反而是之前并不引人注意的兴登堡给帝国带来了惊喜和希望,有欧洲压路机之称的俄国陆军在他的打击下竟然接连失利,东线完全占领了波兰,为帝国开拓了无比广阔的领土。
在皇帝逐渐适应空闲生活的某一个早上,在新任总理大臣的米夏埃利斯的带领下,外交大臣冯屈尔曼带来一个好消息。
“陛下,驻中国的吕特男爵带来了好消息……”屈尔曼看着强作威严的皇帝,小心的说道,“他们的陆军在前些天的早上向中亚地区的俄军发动了进攻。”
“是的,我刚刚听说了这件事情。”皇帝并不太过高兴,“我还听说,为了熄灭英国人的怒火,中国人将把以前俘获的那二十万俄军全部交给了英法,这真无耻的背叛!他,远东的那头狼,只会玩弄一些平衡的把戏,每一次进攻俄国,他总要做一些有损于德国利益的事情。我听说说那二十万俄军生活的很好,他们将是一股生力军,一旦到达法国,将会给西线带来难以估量的伤亡!该死的中国人!”
因为靠的并不远,皇帝口中的猪肉味直喷到屈尔曼和米夏埃利斯的脸上开战之后,帝国的牲畜产量下降的极快,为了弥补肉食,帝国政府只能宰杀生猪,同时在严厉的食品管制下,皇帝在很多时候也只能吃猪肉而不是牛肉。
“陛下,”素来精明的屈尔曼不想这个消息最高统帅部已经汇报了给了皇帝,气势顿时一挫,不过他还是勉强提及第一个赌局。“中国人说,俄国将在今年之内彻底退出战争!”
“这不可能!”虽然俄军节节败退、虽然彼得堡发生了**,但皇帝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好伙伴尼基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特别是最高统帅部扶持波兰王国**的行为,只会让俄国人不死不休。
“是的,陛下,大家也都这么认为。”屈尔曼终于找到了些自信。“但是杨认为俄国必定会推出战争,他愿意为此与吕特男爵……,还有…还有陛下打赌,他说,如果俄国在今年没有退出战争,那么中国将永远保持中立。”
“他难道要对我们宣战吗?!”既然赌注的一边是永远保持中立,那另外一边必定是宣战。有此推测的皇帝猛然站了起来,怒气腾腾。
“男爵阁下的电报中有这样推测……”为了不触怒皇帝,屈尔曼只得撒谎,“但是。陛下,杨的本意是,如果俄国真的退出了战争,那么他断定,如果我们选择在西线进攻,一定会在1918年的冬天失败,所以……”深深的吸了口气,屈尔曼再道:“杨认为一旦确定我国选择进攻,那么中国将对我国宣战,在他的解释中。这个选择会使我国注定失败,复兴军到达欧洲时,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了,中德两**队并不会真正的交锋。中国只会成为名义上的胜利国,并且可以帮助战后的我国……”
“德意志不需要中国人来怜悯!”皇帝真的被激怒了,明明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胜利在望,可中国人却将德国看着一个战败国,准备趁机占好处,这让骄傲的皇帝无法接受。
“陛下。或许中国人的建议应该听一听。”总理米夏埃利斯也说道,“特别是,如果局势真的像杨判断的那样发展。杨是想建议我们在俄国退出战争后,收缩防线、退役一部分军人以加强农业生产,同时修筑坚固的工事,使协约国因进攻而伤亡惨重最终不得不和我国和谈。用他的话来说,这叫以守促和。”
“不!”皇帝正在气头上,他右手用力一挥,道,“如果俄国在今年将退出了战争,那么德意志将获得战争最终的胜利!”
看着皇帝如果表态,屈尔曼和米夏埃利斯心中一阵不安。中国人这么建议虽然有其他的想法,但,以守促和的想法和他们、包括大部分文官的想法是不谋而和的。当然他们的并不完全同于中国人的建议,而是认为既然俄国在今年会退出战争,那么为何不借协约国士气大跌的时候和英法美三国和谈呢?
中国人希望德国选择防守,无非是希望战争能延续更长的时间罢了。据说中日的商船队已经统治了大西洋,每个月的航运收入有十几亿马克,战争每持续一天,中国人口袋里就要多出几千万马克的收入,这样的好事确实人人都希望继续下去。
“陛下,”短暂的沉默之后,米夏埃利斯说道:“如果俄国退出战争,最高统帅部选择进攻,那么一旦进攻失利,我们就再也没有任何力量防守了,等待德意志的只能是战败的屈辱和可怕的赔款。我们不能像三年前一样,把国家和人民压在一个连指挥他的将军也未必有把握的作战计划上。以之前的经验看,战争中进攻的一方永远处于劣势,一旦由我们发起进攻,那么英法军队只要用很少的损失就能消耗我们的全部力量,我们绝对不能进攻,只能防守!”
总理大臣说完,屈尔曼也说道:“陛下,中国人的意思很明白,俄国退出战争后,如果我们选择防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和谈体面的结束战争。中国人希望我们这么做,对此,杨承诺中国将永远保持中立,但如果我们选择进攻,过多的消耗力量,最终的结果只会彻底输掉战争,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人不介意对我们宣战,因为在不和我们军队大规模交战的情况下,中国可以成为名义上的战胜国,这是杨想要的,也是他对我们的忠告。”
“我们的战争不需要一个中国人来指手画脚。”皇帝虽然勉强把两位重臣的话语听进去了。但心中还留有不少愤怒。
“可是,陛下,以往中国人给我们的忠告都很有用。”从贝特曼开始,御前会议所讨论的中国忠告越来越多。而且越来重要。在贝特曼被迫辞职后,回顾起之前那些建议,特别是禁止潜艇袭击邮轮的建议,帝国总理米夏埃利斯内心深处越来越认同中国人的观点。
皇帝沉默,屈尔曼再道:“陛下。中国人的建议是否应该告之最高统帅部?”
“好吧,我会将这个忠告告诉统帅部。”皇帝终于点头道,随后就出了会议室。
德军最高统帅部并不在柏林,而是设在中欧的小城普勒斯,这里,属于奥匈帝国的上西里西亚,奥德河和苏台德山脉横跨整个地区,风景优美,但最高统帅部选择这里并不是因为其风景优美,而是因为奥匈最高司令部就在临近的特申城(te射n)附近。战争中,两国的指挥部迅速的交流意见越快越好,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两个司令部并未合二为一,但这么近的距离已经足够双方协调各种变故了。
端坐于自己的办公室内,鲁登道夫将军在看过通讯官交递来自于柏林的电报后,他不由放下笔,凝重起来。以过往的经验,中国人的忠告给德国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但这一次却预测一年之后的战局,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元帅在外面活动吗?”最高统帅兴登堡每天早上都会和最高统帅部的实际掌权者鲁登道夫商议战局的变化和应对的策略。之后,他便会去野外活动一个多小时,现在,早会已经过了。元帅照例应该在野外。
“是的,将军。”庶务官伊彭堡男爵上尉答道,“需要把元帅找回来吗?”
“不,不需要。”鲁登道夫愣了一下,轻轻的将电报放下。在心中,他对于俄国退出战争并不吃惊。因为在他的运作下,一批俄国革命者已经通过战区,带着上千万的卢布回国。以1905年的俄国内乱为例,即便俄国不退出战争,也会因为革命和内乱彻底丧失进攻能力,所以,第一个赌局并没有好赌的,中国的情报机构很早就接触过这些俄国革命者,只是不知道为何中国人没有将他们送入俄国去闹事。
在伟大的老毛奇元帅看来,参谋官有两种,一种是‘懒惰而聪明’,另外一种则是‘愚蠢而勤奋’,显然,鲁登道夫是属于前者。中国人真正判断在于,俄国退出战争之后,德国唯一的希望是求和而不是胜利如果德国选择求和,那么中国保持中立,如果德国选择进攻追求胜利,那么认为德国毫无希望胜利的中国人,将对德国宣战,以成为名义上的战胜国,他们断定自己赶到战场时,战争已临近结束,德国即将战败。
中国人的判断虽然武断,可执掌整个最高统帅部的鲁登道夫却知道,经历上一个‘蔓菁之冬’,德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正在积攒,如果粮食的供应情况还是得不到好转,那么彼得堡现在发生什么,柏林明年就会发生什么。
以帝国粮食局的报告,去年的马铃薯产量从五千四百万吨下降到两千五百万吨,黑麦则由一千万的减到八百万吨,而主食小麦,减少的更加厉害,产量从开战前的四百三十万吨,减少到两百九十万吨,加上无法进口,小麦总的减少了四百二十万吨。虽然在政治处冯巴尔腾韦费尔上校的宣传下,粮食大规模减产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去年冬天实在太冷,因而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农业减产的真实原因在于,原本在农村耕作的五百四十四万人中,有两百万离开了农村,走上了战场;
同时,因为军队需要,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百万匹马被征用,从而使得农村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畜力;肥料上铵肥虽然增加,但磷肥磷酸的生产从六十三万吨减少到了三十二万吨,以及因为劳动力减少而造成有机肥大量减少,整个肥料供应在大幅下降;
最后最关键则是因为配给制的推行,使得农民、或者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使容克地主失去了耕作的积极性,虽然德军俘获了一百多万战俘,但容克地主们不想农庄亏损,因此大幅度的减少了耕种面积:土豆减少了近一百五十万公顷,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黑麦和燕麦减少了减少了三百五十万公顷。占战前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三;小麦同样减少了十分之三。
产量因为缺少人力、畜力和肥料而减少,这可以让人理解;可在有一百多万战俘、农村还有大量妇女、儿童、老人这些非服役人口的情况下,耕作面积减少三分之一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想到这里鲁登道夫不得不羡慕中国能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农会,复兴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可以通过农会系统下达到每一个村庄。即使劳动力、畜力、肥料有所损失,但农村耕作面积也不会像德国现在这样大面积减少。最高统帅部也许可以借鉴中国总参谋部的管制经验,但却无法复制中国深入村庄的管制组织,毕竟,中国的贵族和地主们已完全被政府抛弃。而在德意志,要建立中国那样深入村庄的农会,势必会受到各阶贵族、容克地主的反对。
也正是因为中德两国土地所有权的差异,中国人所建议的收缩防线、休养生息并不会给德国带来真正的胜利,除非皇帝能强势的要求各阶贵族和容克地主放弃私利、亏本经营,或者像中国那样,通过政府强制折价赎买,将土地分给农民,以此加强农业生产而提高粮食产量,使德国多坚持一到两年。最终实现以守促和,但,这可能吗?
除了固有的历史问题,盟友奥匈从去年皇帝约瑟夫去世后,接任者卡尔皇帝是因为斐迪南公爵被杀才得以继位,因此丝毫没有政治经验,在齐塔皇后的鼓动下,他正在通过皇后的亲戚,在比利时军队服役的西克斯图斯冯帕尔马亲王调停,希望同法国政府谈判。以迅速退出战争。如果不能迅速获得胜利,那么无法再忍耐的奥匈将单独退出战争或者发生内乱,等待德国的还是灭亡。
电光火石间,‘懒惰而聪明’的鲁登道夫很快就明白了依照中国人忠告会得到什么结果。在否定中国人忠告的同时。他觉得中国人是因为不了德国、不了解德国的盟友才会出此下策,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人和他一样,潜意识里也认定英法甚至包括美国都没有和谈的诚意,德国即便退出法国、放弃比利时、甚至将阿尔萨斯洛林也交给法国,依然不可能得到体面的和平。
法国人绝不会放弃灭亡德国的机会。而英国,一样希望彻底打垮德国,使德国再也不能成为她世界霸权的威胁。这种认识,比刚刚辞职的帝国总理贝特曼、以及政府内部、国会里的幻想家强多了。德国的原罪不是因为德国不够仁慈、不够民主,而是因为德国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具有致命的威胁,要解除这种威胁,其结果只能是灭亡德意志。
只有当敌人的尸体堆砌的高度超过阿尔卑斯山,和谈才能成为可能,而要达到这结果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进攻,趁美**队未到之前,占领巴黎、围歼协约国主力;另外一种办法则是依照中国人的忠告,利用工事和反坦克战术,以守促和。以现在的战局和战术看,后面一种办法是最优的,但德国忍耐不起、德国的盟友也忍耐不起。
“我要见格勒纳将军。”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的鲁登道夫对着副官道。不过在副官官出门的那一霎那,他又改变主意,“我想,你还是先帮我把尼古拉少校找来。”
“是的,将军。”副官并不知道鲁登道夫心思转了好几次,回答之后便去了。
为了应对战争,各国的情报部门都得到了扩大,在最高统帅部内,情报处一向是由尼古拉少校负责,他手底下大约有一百多名情报官,管辖的间谍网几乎遍布整个世界。
“将军。”瓦尔特尼古拉少校不一会就出现在鲁登道夫的办公室。
“请坐,瓦尔特。”鲁登道夫对少校并不客气,以生硬却高效的普鲁士作风开始工作,他道:“根据可靠的情报,中国将在明年对我们宣战。”
“这不可能!”尼古拉少校吓了一跳,战争期间,德中两国的情报部门多次合作,使德军取得了难以估量的胜利,这么一个朋友忽然变成敌人,不管是感情上、还是逻辑上,少校都无法接受。“他们新任的情报官昨天还是和我……”
“少校!”鲁登道夫忽然有些悲哀,尼古拉少校完全是一个严格的普鲁士军官,可他现在却因为中国人的立场而变的不冷静,这不是一个情报主管身上应该发生的事情。“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人需要欧洲发生战争,这样他好收回以前被俄国吞并的土地,并且从战争中获得超额利润,但……”
鲁登道夫说到这里忽然短路了,中国认为德国主动进攻必然失败,所以要成为名义上的战胜国,而不是真的要和德国为敌。这个意思他很明白,但是他无法将中国人的这个判断坦然告诉尼古拉少校,因为他潜意识里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战争之初都没有拿下巴黎、打垮英法联军,那么经过四年战争、精疲力竭的德军,虽然可以将东线的部队抽调到西线,可真的能获得彻底性胜利吗?
一向表达准确、快捷的鲁登道夫将军这一次却迟疑了。好一会他才道:“你不需要知道原因,你只要知道,明年的某一天,中国将会变成我们的敌人,而且这一点无法改变。”他说罢又看了尼古拉少校一眼,问道:“少校,你明白了吗?”
“是的,长官!”听闻将军这么说,少校严肃的答道。
“从现在开始,收集一切与复兴军出兵欧洲有关的情报,刺探或判断他们的战争策略,加紧渗透到中国政府和复兴军内部。”鲁登道夫命令道。
“是的,长官!”尼古拉少校严肃答道,趁着鲁登道夫未下达其他命令的空挡,他道:“长官,因为人种和语言的差异,情报处未必能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的反间谍机构很强大,各国的情报人员只能以外交武官为掩护,打听一些不知真假的消息,要想真正了解复兴军的内部计划,情报处没有把握。”
“这是命令!”鲁登道夫重复道。
“是的,长官!”尼古拉少校又一次答道。
“威廉公爵也需要派人监视。他和中国之间还有通讯,要想办法明白他和中国人在谈论些什么。”鲁登道夫道,“另外,从现在开始要时刻关注英国人法国人的战车生产和设计情况,这是我们最需要的情报,他们将会用这种武器来突破堑壕。”
“明白,长官。”尼古拉之前就在关注协约国的战车情报,“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改进他们的坦克,但显然,即使改进,也还是不成功。而中国人虽然销售了几辆新坦克给他们,可那都是盗版的,和中国现役坦克根本不一样。”
“你怎么知道?”鲁登道夫问道。因为中国的引导,他的观念慢慢开始从战车无用转变为战车制胜,督促战争局加快战车设计生产、以及关注英法战车情报,就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
“因为在吕特先生的要求下,中国的正版战车和盗版战车都销售给了我们。”尼古拉少校说道,“中国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我国战车生产出来后,不能和中国现役战车外形相同,他们担心协约国谴责。”
“那样车什么时候可以运到德国?”中国是最早使用战车的国家,能拿到中国二代样车,对马上就要试产的德国战车至关重要。
“商船已经出发了,我想下个月就能看到它们。”尼古拉少校道,说到这里,他心中还是不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德意志的敌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