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在灼热的炮火下和陆航的猎杀下,第17“浦那”装甲骑兵团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巴基斯坦陆军第6装甲师所属第9装甲旅主力在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从侧翼打开局面后,全军压向印军第1装甲旅。
第6装甲师的师直属第6支持炮兵团的又一轮炮火齐射后,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终于撕开了缺口,第1中队全体压了上去,那些99G主战坦克咆哮着冲入印军的阵线中。刚刚才被第8侦察直升机中队的那些武装直升机给洗礼过的第17“浦那”装甲骑兵团此时已经崩溃了,横冲直撞的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在打开突破口后,三个中队的坦克迅速的由菱形横队调整成横队,向着崩溃了的第17“浦那”装甲骑兵团压了上去。
此时的第17“浦那”装甲骑兵团因为OH-6“小马”和OH-58D“基奥瓦勇士”直升机群的屠戮早就已经溃不成样了,高原荒漠之上,遍布着那些被击毁了的印军主战坦克的残骸,戴着俄制坦克防撞帽的印军坦克手们横尸遍地,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死去的尸体。就在这样的战场惨景中,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的第2中队、第3中队和团部中队从正面扑了上去。
99G主战坦克低矮的车身从烟尘中冒了出来,楔形的炮塔上,125毫米口径滑膛炮不断的瞄准目标开火,一阵阵火光闪动,随即便是呼啸而来的金属弹丸,因为侧翼崩溃及陆航直升机攻击而产生混乱的第17“浦那”装甲骑兵团坦克群根本无法抵抗,那些T-90S主战坦克在这样个攻势下,顿时被杀得个人仰马翻。而这还只是开始,完成了侧翼撕裂的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第1中队忽然做了旋转,全体呈锋矢队形压了上来。
这是第6装甲师的中国军事顾问组制定的作战策略,即,将主要作战方向集中在侧翼,而非正面,面对印军第1装甲师的攻击,第6装甲师下辖的第7装甲旅、第8装甲旅级战斗群、第9装甲旅、第29装甲骑兵团及第314战斗工兵部队虽然尽皆投入反击之中。但其中,第9装甲旅、第7装甲旅在左右两翼的分别攻向印军的第16装甲旅和第1装甲旅,而在中间位置上,第8装甲旅级战斗群和第29装甲骑兵团则在第314战斗工兵部队的支持下,向印军第43装甲旅攻击。中间位置上的第314战斗工兵部队主要以两侧布雷的手法,迟滞敌第43装甲旅可能向两翼靠拢的企图,第8装甲旅级战斗群和第29装甲骑兵团集中力量压迫印军第43装甲旅,迫其只能后退,印军第16装甲旅正面的第7装甲旅则主要迟滞敌攻势,主要突围方向选择在印军第1装甲旅的方向,也正是如此,巴军才把最竟然的第9装甲旅使用在这个方向上。而第9装甲旅的最侧翼又是最精锐的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事顾问组的组长“王”,对哈尼亚少将等一众第6装甲师的军官们所说的那句话。谁都知道正面的敌人是印军第1装甲旅,而这个旅的建制下有最精锐的17“浦那”装甲骑兵团。
第61“卡拉奇”装甲团和第24“俾路支”步兵团以及第6“真主”装甲骑兵团全都集结在印军的正面,这其中,和第24“俾路支”步兵团可是全师的预备队。
不得不承认,第6装甲师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官兵素养上,都不如印军第1装甲师,但是第6装甲师却是有一支精干、强大、有效率的中国军事顾问组,这一点是印度人所无法想媲美的。他们比不了,因为中国军事顾问组的存在,使得印军根本无法应对,他们的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巴基斯坦陆军,他们习惯了对付巴基斯坦人。毕竟无论是巴基斯坦陆军还是印度陆军,其根本都是那支“英印军”。
英属印度是指英国人在1858年到1947年间所统治的印度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而不列颠印度军队,或作“英国印度军”则就是英属印度时期的印度武装部队,它既是一支印度本土的安全保卫力量,同时也是世界战争和其他舞台的一支武装力量。1903年至1947年间,印度军队由印度人和英国人分别组成编组,前者属于来自印度本土的印度人组成,后者则是出生于英国,被派往印度服役的英国人组成。那个时候的印度人包括如今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人。后来,随着英国人在印度大陆的殖民统治结束,各国纷纷独立,而英印军也就自然土崩瓦解,但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却是继承了这支军队的衣钵,无论是军队建制还是战术思想。
与其说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战争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倒不如是说是当年英印军之间的内战。彼此之间,太了解了,因为彼此之间本就连战术都一样。这样的了解使得彼此之间的对抗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因为同是英印军的底子,同是英式操典。似乎这一切都很自然。然而当中国军事顾问到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变得是那样让印度人感到陌生,甚至措手不及。
按照中国军事顾问的建议,第6装甲师除了使用步兵在一线抗击外,装甲主力已经后退到二线防御阵地上待命。这一点在之前的防御作战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那些步兵成了削弱印度第1装甲师实力的主要手段。印军之前的作战,主要是以T-90S主战坦克掩护,以第40炮兵师加强炮火,配合各旅的支援炮兵团进行炮火覆盖,而由一辆辆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以及轻型卡车组成的突击群则快速进行冲击,伴随进攻的部队处于在两翼。
这种作战手段很是英国化,即是以装甲部队进行主要冲击,而以步兵进行跟进,一旦装甲部队撕开缺口,突击群则迅速进入巴军阵地,释放步兵,同时两翼的步兵跟进,在突破口处进行撕开作战和巩固作战。
这样的战术如果在之前肯定有用,因为巴基斯坦陆军的步坦结合作战水平很糟糕,往往不能够做到很好的协同,步兵和坦克之间往往是彼此顾不上对方,要么步兵惨遭装甲部队的蹂躏,要么是装甲部队孤军深入,遭到印军步兵的杀伤。这种情况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曾经不断的上演过,尤其是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那次战斗,也就是给巴基斯坦第1和第6装甲师带来噩梦的那一场战斗。
然而今天,这种情况变了,印军反而成了当年巴基斯坦军队的翻版。正面进攻的装甲部队频频遭到巴基斯坦的反坦克火力的攻击。那些中国人的“红箭”反坦克导弹的巴基斯坦版本-“绿箭”带给印军坦克手们简直是噩梦。T-90S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可是一直以来都是被印度人当作是不可击破的“神话”的,因T-90S主战坦克的炮塔是由复合装甲钢铸造基壳,内镶435毫米厚的塑铝复合装甲,其抗穿甲弹能力相当于53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抗破甲弹能力相当于52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在附加“接触”-5双防反应装甲后,炮塔的正面被动防护能力大为提升,其抗穿甲弹能力相当于780~81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抗破甲弹能力相当于1020~122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
然而这样的“神话”是那样的不堪一击。毕竟“绿箭-9”可是中国人的“红箭-9”的翻版,这种导弹的前部是两级串联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其前级用于破坏装甲目标上的爆炸反应装甲,后级用于击毁坦克目标。由于采用了新型战斗部和引信,所以几乎成了所有坦克的噩梦,它的静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可达1200毫米,而美国“TOW-2A”重型反坦克导弹的静破甲垂直穿透厚度仅为1040毫米。在动态条件下,能够击穿带或不带PBFY-1标准反应装甲的60°320毫米均质装甲钢靶,这一穿甲能力可以摧毁世界上任何现役主战坦克,可谓“一击必杀”。这样的能力,怎么会是T-90S能够防护的。
坦克在步兵面前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而那些步兵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了装甲部队的支持,那些印度步兵在炮火覆盖和机枪扫射下,几乎是遭到了极其惨重的伤亡,步兵支持不了装甲部队,装甲部队也支持不了步兵。几次进攻均告失败,也就自然不奇怪了。现在,当中国军事顾问组亲自指挥巴基斯坦第6装甲师突围的时候,印军又一次见识到了巴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