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如今的第9军已经被完全围困了,司令部内一片混乱,所有的人员都在忙碌着,“苏里耶”兵团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奉命出发。作为目前第9军最强大的机动兵团,“苏里耶”兵团一直被当作最为有力的预备队被控制使用。现在印度人在思考,这个时候是不是要放出这个决战兵团。因为283高地方向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确很是糟糕。
来自前沿的报告全是呼叫增援的,但283高地方面的呼叫却是重复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人已经攻上来了,如果不能够迅速给与支持,那么283高地方向肯定无法给与更多时间的支撑。
283高地虽然距离核心阵地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个高地却是整个核心阵地的屏障,一旦283高地失守,则中国人的装甲部队能够沿着大路一路东进,六十公里的距离上,第9军将再无屏障可以用来阻滞中国人。所以从某个程度上来说,283高地就是整个第9军的门户,对于现在的第9军来说,没有什么比283高地的存亡更能够事关生死的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苏里耶”兵团的派出是很合情理的。
但是司令部的参谋们却并不都是这样看待。对于目前283高地的情况,虽然多数人认为的确很是紧急,可以将“苏里耶”兵团派出到283高地附近,进行机动防御,但是却参二官却显然提出了质疑。
作为负责情报的参二官,也就是情报参谋,他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目前第9军的确是处于在被合围的状态中,但是中国人并没有全部的能力来合集第9军,他的观点依据是,目前“印藏特别边境部队”正在中国人的纵深活动,虽然目前情况不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支部队迟早会给中国人带来麻烦的,所以中国人不会将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第9军的正面。
参二官的这个观点,多数人并不反对,因为他们知道这的确是符合目前情势的,无论中国人的近卫集团军有多强大、多可怕,他们的主要作战力量也就是机械化步兵第182师、机械化步兵第85师、机械化步兵第82旅和机械化步兵第196旅,炮兵旅、陆航旅这些支援力量,并不能够算作是直接作战力量。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人只有两师、两旅的作战部队。
无论中国人的一个师级作战部队或者旅级合成群多么具有战斗力,他们的兵力毕竟有限,这么点兵力不仅仅要对第9军实施攻击,还得维持他们的控制区、警戒补给线、保卫重要后勤设施。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分散出部队来保护集团军司令部并围剿“印藏特别边境部队”,这样一来,能够完全投入在第9军正面的部队其实并不会很多。
除了这之外,参二官还认为,无论283高地方向中国军队的进攻多么猛烈,都不应该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军队的兵力不足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在正面投入太多的兵力。按照这个情报参谋的估算,中国人能够投入在正面的兵力绝不超过两个团的兵力,所以,以283高地的地形和防御部署及兵力情况,他认为,守军部队应该能够抵挡得了中国人的进攻。
只要283高地的守军能够坚持一下,也许情况就会好很多。这个时候,也许“苏里耶”兵团就不需要投入在这个方向上了。这是参二官的认为,在这个年轻的参谋官的眼里,中国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他只是个参二官,负责情报的参谋,在那些作战参谋的面前,他的这些话语几乎只有参考的价值,如果那些作战参谋和司令部参谋长觉得这些情报分析是荒谬的、没有价值的,那么也就根本不会采用。也正是这样,此时情报参谋的建议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一纸空文,毕竟现在283高地方向的守军正在拼命的呼叫增援,电台内急促的呼叫声远要比其他任何情报分析都更是具有说服力。
“派出苏里耶兵团向283高地做紧急的增援。”这是司令部最终下达的命令,随着这个命令的下达,也就意味着参二官的建议完全被否决了,第9军在战局面前,选择了决战。
决战,此时近卫集团军需要的正是决战,但却绝不会和印度人硬碰硬,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第85机械化步兵师依然在集中253团的全部力量攻击283高地,同时又命令岳海波的254团主力,向着253团的侧翼位置运动。
之前岳海波在指挥254团配合兄弟部队完成对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完成围剿之后,命令1营长戴安西,带领1营立即前去支援和警戒前指,这样一来,实际上,254团的作战兵力也就知道2营、3营和团直。在歼灭了敌人的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第1战斗群和第53装甲步兵营、第103装甲团等部后,254团迅速按照命令,与第196旅、第82旅组成西进集团,以配合第85师和第182师主力围歼敌印第9军的第26步兵师和第29步兵师。
岳海波很清楚,只要消灭敌人第9军,那就等于是打开了东北方向的局面,这等于是打开与北方的第21集团军、新疆军区第4和第11步兵师的联系,只要这个联系打通了,那么全局基本确定了。这个时候,254团被赋予侧翼作战的任务,岳海波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等于是集团军、师领导都把打败敌人的最后一记重拳寄于在254团的身上。
部队是趁夜开进的,远处的火光和隆隆的爆炸声在告诉岳海波,此时253团的战友们正在对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萧扬、253团从上到下,大部分人都是自己的老相识,老部下,老同事了。此时他们正在一线浴血,正为了积极调动这个“苏里耶”兵团,只要能够将敌人的这个决战兵团调出来,那么整个作战也就基本达到目的了。岳海波看了看腕表,对一边的参谋长说道“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天亮前进入位置。”
天空中,不时的有武装直升机咯咯咯的飞过,涡轴引擎的咆哮和旋叶搅动气流的沉闷轰鸣让所有人都有些不舒服,那种震彻耳膜的闷声几乎是在告诉地面上的人,天空中这些蜻蜓的飞过,是一种力量。
部队全部关闭车灯行进,这是为了隐蔽。所有的车辆驾驶员都是在山路上依靠观察设备驾驶车辆。当然了,先进的热成像、红外成像、大功率的夜视观察设备使得这些窝在铁壳子中的驾驶员们能够从容不迫的驾驶他们的战车。但这毕竟还是有些危险的,然而为了能够隐蔽接近敌人,这些险都是必须要冒的。这是战场,不是演习,所有的一切都关系到成败,都关系到战局。
此时,印度的“苏里耶”兵团也在集结。为了防止中国人的空袭,为了避免在中国空军的打击下遭到损失,“苏里耶”兵团一直是分散隐蔽的,此时完成集结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战局不等人,第9军司令部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司令部给与“苏里耶”兵团的命令是“分散开进,在D地区完成集结。”
D地区距离283高地大概有15公里左右的路途,那里靠近第9军第26步兵师的防御线,由283高地是一个突出于整个防线的防御点,所以增援部队必须要通过这15公里的突出位置。D地区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集结地,分散隐蔽的“苏里耶”兵团进行隐蔽开进的时候,是从各个方向往D地区开进,这样,就算中国空军采取空中打击,也无法伤及到兵团主力,而D地区又靠近第26步兵师的阵地,所以集结的时候,可以得到第26步兵师主力的掩护。完成集结的部队只需要通过这15公里的突出地带,便是可以到达283高地。继而对中国军队实施反击,策应高地守军。
印度人的计划做得相当周密,他们几乎考虑到了所有,他们也相信这所有。然而他们忘记了,计划永远都只是计划,存在于纸面上的东西而已。就如同中国人的那句俗语“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的确,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任何完美的计划都不会周密地计算到每一步,尤其是在情况讯息万变的战场上,再完美的计划都只是计划,并不是真正能够解决一切麻烦。就如同此时“苏里耶”兵团开始集结开进一样。
当这些印度人开始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开始集结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在远方,有什么在等着自己,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将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