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神秘的书房二楼
“醒醒,德穹,吃饭了……”
章德通上前唤醒章德穹。
“嗯,嗯?下课了吗?这么快啊……”
章德穹一脸迷茫。
章德婉扭头看着二哥的表情完完全全地是高山仰止:“二哥,你真强。听着祭文当催眠曲睡觉……除了你也是没谁了。”
章德穹一脸懵逼:“什么鬼?祭文?谁死了?”
章德通看向二弟的眼神完全是充满了叹服:“德穹啊,先生刚刚讲的《祭十二郎文》乃是祭文。众人闻之没有不落泪慨叹的。你却当成催眠曲……二弟啊,我从未发现你竟是如此有才。”
“……”
章德穹一脸无辜:“我不知道啊……”
吃过午饭,章德穹小憩片刻后,坐回到了后堂之中,决意认真听讲。
李先生将书本放在讲桌上,侃侃而谈:“长安城,是两朝首都,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面积约八十七平方公里,是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最多时人口近一百万之巨。”
“通过外国人士的资料汇总,长安城乃比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大整整七倍;比公元八百年所建巴格达城大六点二倍,比古罗马城大五倍。”
“对于本国而言,比刘汉王朝建立的汉长安城也要大二点四倍。”
“可以说,我大唐长安城的面积之大前无古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同时,唐长安城布局极其整齐,规制严密,坊市分离,网格分区,成为我国历史上规划最为规范的一座城池。”
“……”
李先生在讲桌旁唾沫横飞,一脸自豪,与有荣焉。
事实上,这些内容众人已听了无数次,但每次再度听闻,仍是心中豪情顿生。
章德穹没有睡觉,因此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先生讲的仍是废话居多,但章德穹却认为这是先生讲的最成功、最有意义的课之一。
日渐西移,先生已讲完了今天的内容:“明日我们讲《洛神赋》,乃三国时期曹植所书。请诸生多加预习。诸生请散!”
众人拱手致意,先生拿起书,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
看着大哥狂热的眼神,章德穹连连摆手:“今天就不去演武场了。”
“为何?”
“今天我要去书房看书。”
“父亲的?”
“不,是章府的。”
“……好吧。”
章府的书房,在茶室之后。而茶室正对着后堂,因此路并不长,比回院甚至更近许多。
书房与茶室,均为十米乘十米,共一百平米的空间,呈南北分布,没有任何间隔。
书房与茶室的西部,是一个南北宽二十米、东西长三十米,共计六百平米的一片竹林。竹林正中央,有一座小亭子,名曰竹亭。
至于竹亭的大小,也是一如既往的五乘五的规模,不知是否有什么讲究。
书房,需从茶室中穿过去才能抵达。或是从竹林的小径绕进去。
一百平米的书房中,林林总总有三十余个书架,每个书架连都有一个长条凳子,便于读书。
由于是书房,所以向西方的竹林共开了五扇大窗户,利于借光。
书房中的悬挂式烛台、立地高脚架式烛台,加起来也共有三十座,便于夜晚读书。因此,这些烛台在白天,仅亮五座,将书架间的阴影区域照亮,夜晚无人时,也仅常亮五座。只有有人来读书时,才会依个人需要点燃灯烛。
章德穹并没有点燃更多灯烛,因为有五座,足够了。
章德穹熟门熟路地找到一本置于角落书架中的书卷,拿到光线下细细观看。
《六十四卦初解》,这是一本手录之书,仅有数页而已。
章德穹翻至“无妄”卦。
“无妄,下下卦,唤作天雷无妄,无妄而得。卜到此卦者应顺其自然、顺应本分,万不可有过于激进之行为。”
解释极为简略,比何老解释得更加简略。
“无需无妄,无妄而得……究竟怎样才算无妄?怎样才算尽本分?得,又在何时?又得何物?”
思索半晌,无果。
“去找何老吗?可惜天色已晚。”
夕阳已要西下,何老的茅草屋早应闭上了门,开始休息了。
章德穹看了看紧紧锁着的二楼楼梯间,叹了口气。
书房分有两层楼,但二层楼常年上锁,谁也不知里面究竟有什么。
据说,书房刚建好后,曾祖带着一位好友上了二楼,待了三天三夜。而后,二人神色如常地走了下来。曾祖章永平吩咐将二层楼封锁起来,并嘱咐:“非危难之际不可上楼。”
自此,书房的二层楼成了章府唯一的禁地。只有当章府的藏宝库修建完毕后,章府才多出了第二个禁地。
用脚趾想都能想明白,曾祖必是留下了一样足以使章府在危局翻盘的底牌,但没人知道那底牌是什么。即使章平老爷子也不知道。
走出了书房,章德穹回到了德穹苑,在思索之中吃了晚饭,洗漱之后上床便睡。
天,蒙蒙亮,而空中已有细小的雨丝飘落。打在屋顶、打在屋檐,绵柔无声。
看着面前随风飘荡的雨丝,章德穹想起了父亲所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久旱逢甘霖。
但旋即微笑摇头。久旱逢甘霖,有一个前提:久旱。
何谓久旱?就是年不下一场雨的那种,才称得上是“久旱”。
至少上一周,长安才下过一场雨。
心中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章德穹拿起黑色油纸伞,向外走去。
看着在雨中忙碌着收衣服的两位小侍女,章德穹道:“绿草、红花,下雨了,多穿些衣服,免得着凉了。”
“多谢少爷关心。”
“恭送少爷。”
后堂。
李先生带书走进来:“今日,我们学习曹植的《洛神赋》。请诸生拿出书卷。”
下雨的夏天,人总是容易犯困。
某人毫不费力地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沉沉睡去……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李先生吟咏地一如既往地抑扬顿挫,催眠效果极佳。
于是刚讲了一个序,还未到正文,章德穹已是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