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隆庆大帝 > 第39章 隆庆和议

第39章 隆庆和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庄明——朱载坖身着那金丝织就的华丽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威严的宝座之上,宛如一尊神祇。他那目光犹如犀利的鹰眼,缓缓地扫视着朝堂之下那一群或昂首挺胸、或微微低头的群臣,朗声道:“诸位爱卿啊,咱这大明的北境,那北虏就像一群讨厌的苍蝇,老是嗡嗡嗡地来犯边,搅得朕心烦意乱。朕呢,心里琢磨着,能不能换个法子,用和平的手段把这事儿给解决了。这和平嘛,就像那镜中花水中月,看着美好,可要摘到它,可得费不少心思,既得有那七窍玲珑的智慧,又得有敢闯龙潭虎穴的勇气,还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意志,更得有慢慢熬煮老汤的耐心呐。”

戚继光身着威风凛凛的战袍,腰间那佩剑的剑柄闪烁着寒光,他大步流星地从队列中走出,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鼓点上,铿锵有力。只见他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得如同洪钟敲响:“陛下,继光我这浑身的力气都快憋不住了,就盼着能领兵北上,把那些个北虏打得屁滚尿流,保我大明的锦绣山河,护我百姓的安乐家园。在我眼里,那些北虏就是些偷鸡摸狗的贼,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俞大猷则是一身儒雅的战袍在身,他整个人站在那里,就像是一竿翠竹,透着一股文人的睿智。他微微抬起头,眼神里像是藏着万千星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大猷我觉得吧,这兵啊,就像是那悬在头顶的铡刀,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轻易落下。圣人都讲了,这是凶器,能不动就不动。要是这和议能像一把神奇的锁,把边疆的安宁给锁得死死的,那可就是上上之策啊。咱与其拼个你死我活,不如坐下来喝杯茶,好好聊聊,把问题给解决了。”

庄明听了,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戚将军这股子忠勇之气,如熊熊烈火,朕甚是欣慰;俞将军的深思熟虑,恰似那涓涓细流,朕亦赞赏有加。不过朕今儿个就想试试这和平的法子,看看能不能把这北境的麻烦给理顺咯。”

话说这嘉靖年间,那北虏的犯边可真是让大明苦不堪言。尤其是俺答汗率领的蒙古部落,他们的骑兵像一阵旋风,来无影去无踪。每次犯边,都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的百姓们可遭了殃,好好的家园被付之一炬,牛羊被抢走,百姓们死的死,伤的伤,那场景就像是人间炼狱。

在朝堂上,大臣们也是为了北虏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强硬派的大臣们一个个怒发冲冠,拍着桌子大喊:“陛下,这些北虏简直是无法无天,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咱们大明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应该立刻集结兵力,北伐草原,把他们的老巢给端了,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而主和派的大臣们则是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北伐谈何容易啊。咱们大明虽然兵力不少,可是那草原广阔无垠,北虏又擅长游击战术。咱们一旦深入草原,很可能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到时候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不如咱们试着和他们谈谈条件,看看能不能和平解决。”

庄明坐在那龙椅上,听着两拨人的争论,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深知这两边的话都有道理,北伐风险巨大,可和谈又困难重重。这时候,他想起了曾经的一些往事。有一次,他看到边境送来的奏报,上面描述着百姓们因为北虏的袭击而流离失所,那一个个悲惨的故事让他夜不能寐。他就想,难道就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吗?

就在这时候,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事件发生了。这把汉那吉就像是一个莽撞的小牛犊,因为和俺答汗闹了矛盾,一气之下就跑到了明朝这边。俺答汗这下可急了眼,他对这个孙子还是很疼爱的。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俺答汗派遣其妻三娘子、其子黄台吉、其弟阿力哥等人率领一万余骑兵,押送大量贡品,向明朝上表称臣,请求册封为王,并开放边境贸易。

当俺答汗的上表送到朝廷时,整个朝廷都沸腾了。

强硬派的一位大臣跳了出来,满脸通红地说:“陛下,这肯定是俺答汗的阴谋。他这是想先示弱,然后等我们放松警惕,再狠狠地咬我们一口。我们绝对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必须把把汉那吉杀了,以绝后患。”

主和派的大臣赶忙反驳:“大人此言差矣。俺答汗这次是真心求和的。您看他送来了这么多贡品,还亲自上表称臣。如果我们杀了把汉那吉,那就是彻底断了和谈的路,以后边境将永无宁日啊。”

庄明看着大臣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把戚继光和俞大猷叫到跟前,问道:“两位将军,你们怎么看?”

戚继光皱着眉头说:“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虽然北虏求和,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如果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战争会让无数百姓受苦。”

俞大猷点头称是:“陛下,臣觉得可以先和俺答汗接触一下,看看他的诚意。如果他真的愿意遵守承诺,那封贡互市对我们大明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促进边境的繁荣。”

庄明听了他们的话,心里有了主意。他决定先派人去和俺答汗谈判,摸摸底。

派去谈判的大臣回来后,向庄明汇报:“陛下,俺答汗看起来确实很有诚意。他表示只要能让把汉那吉平安无事,并且明朝同意封贡互市,他愿意约束自己的部落,不再犯边。”

庄明听了汇报后,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

强硬派的大臣还是不依不饶:“陛下,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我们不能相信。万一他反悔了,我们该怎么办?”

主和派的大臣则说:“陛下,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但我们可以在和议中制定一些条款,对俺答汗进行约束。比如,如果他违约,我们就停止互市,并且出兵讨伐。”

庄明思考了许久,终于开口道:“朕决定给和平一个机会。朕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能够让俺答汗遵守承诺。”

于是,隆庆六年的正月,明廷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赐给他金印、王旗、龙袍等物。同时,明廷还开放了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并放宽了贸易的种类和数量。明廷还赦免了把汉那吉,并任命他为都督佥事。

册封仪式上,庄明庄重地宣布:“朕希望,从今日起,大明与蒙古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共享太平。”

俺答汗接过金印,感激涕零地说:“陛下之恩,俺答汗铭记于心。我定会遵守承诺,让两国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高拱在一旁笑着说:“顺义王,这是双赢之举。大明的丝绸、茶叶等物,你们蒙古的马匹、皮毛等,以后都可以自由交换,大家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随着和议的达成,边境上的变化日新月异。曾经戒备森严的边境,如今变成了热闹的贸易集市。

一位明朝的商人笑着说:“以前啊,每次来边境都提心吊胆,生怕北虏突然来袭。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安心地做生意,赚大钱咯。”

一位蒙古的牧民也高兴地说:“我们的牛羊有了更好的销路,还能换到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这都是大明皇帝的恩赐啊。”

戚继光站在边境的瞭望台上,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感慨地对俞大猷说:“这和平的景象,真是来之不易啊。希望以后都能这样,百姓们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俞大猷点头道:“是啊,这和平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庄明在宫中听到边境的好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想着:“朕要让大明在和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让大明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昌盛的国家。”

然而,和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判期间,双方就一些细节问题争论不休。比如贸易的税收问题,明朝的大臣们希望能够多收一些税,以充实国库;而蒙古方面则认为税收过高会影响贸易的积极性。

明朝的一位户部大臣严肃地说:“这税收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不能过低。如果按照你们的要求,那朝廷的开支如何保证?”

蒙古的使者则皱着眉头说:“如果税收太高,我们的商人就不愿意来做生意了,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十分紧张。这时候,高拱站了出来,他笑着说:“各位莫急。我们可以这样,先制定一个适中的税收标准,然后根据贸易的发展情况,再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朝廷的收入,也不会影响贸易的繁荣。”

众人听了高拱的话,都觉得有道理,这才化解了一场危机。

还有关于边境的管理问题,明朝担心蒙古人会借着贸易的机会,刺探军情或者进行一些非法活动。

戚继光提出:“陛下,我们可以在边境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往来的人员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

蒙古方面则表示担心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俞大猷说道:“我们可以让双方的人员共同参与管理,互相监督,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让大家放心。”

经过一番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和蒙古之间的和平关系越来越稳固。两国之间不仅在贸易上往来频繁,在文化交流上也逐渐增多。

一些蒙古的年轻人来到明朝的城市,学习明朝的文化和技术;而明朝的学者也有机会到蒙古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庄明看到这些变化,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和平带来的不仅仅是边境的安宁,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将为大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决心继续推行和平的政策,让大明在他的领导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