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新屋入伙开会
转眼就到了新屋入伙的那一天,天还未亮,村长便敲起铜锣,大声喊:“起床了,大家快起床,快到祠堂门口集合。”
村长从村尾喊到村头,再由村头喊到村尾。
真服了这个小老头,这么早就爬起来,那么有精力地游走,声音如此洪亮,按照这样的状态,村长活到九十九完全没有问题。
程顾卿流着哈喇子,睡得可香甜,猛然地听到铜锣,本能地跳起来,随后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透过窗外,看到红灯笼。
程顾卿愣了愣,想了想,原来是她上次在吉庆府买回来的灯笼,今日新屋入伙又能用上了。
黄氏敲了敲门喊道:“阿娘,起床了,村长让俺们到祠堂集合。”
程顾卿大声地应到:“俺就出来,娃子们也起床了吧?”
黄氏回应一句:“阿娘,俺去喊他们。”
程顾卿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天色还是黑黑的,不过因为屋檐挂上灯笼,大家能看清楚,不用摸黑干活。
家里的大壮,二壮,三壮打着哈欠,迷迷糊糊地蹲坐在石板上。
江哥儿一看就没睡醒,程顾卿笑着骂:“昨晚就叫你们早点睡,结果玩到凌晨了还在说话,看,今天就起不来了。”
徐老大洗了一把脸,又吃了一个大包子,乐呵呵地说:“阿娘,村长也太早了吧,哪里用的着抹黑去拜祠堂。”
徐老大的包子还是程顾卿从上元县买回来的。
程顾卿买了不少包子和馒头交给黄氏安排,因为天气冷,所以不会馊。
黄氏把家务活弄完,走了出来,笑着说:“村长说要看着时辰入伙,可不能随便入伙,瞎子叔算了一个天还未亮的时辰,说这个时辰入住新屋最好,保证徐家村兴旺发达,后代子孙幸福安康,枝繁叶茂。”
程顾卿看大家整理好了,便喊了一声:“老二,老三,你们准备好没,快到祠堂集合。”
至于明珠,分宅基地没有分到程顾卿附近,路过的时候喊了一声。
谢锤子和肥团已经准备了,胖妞明珠倒是摸摸索索,弄了老半天才弄好。
很快,村里人都聚集在祠堂门口,大家说说笑笑,乐呵呵,好一番热闹场景,一扫困境。
村长让程顾卿帮忙清点人数。
程顾卿立即化身逃难大队长,让原来 的十个小队长清点自家队伍的人数,最后再给她打报告。
等了好一会儿,黄毛七说到:“大队长,俺们1队齐人了。”
慢慢地其他小队长也说其人了。
落户以来的第一次集合,想不到乡亲们那么配合,而且没有出差错,这让村长和七叔公很满意。
村长敲了敲铜锣,瞬间人群安静下来。
村长咳嗽几声说到:“今日大家齐聚在此,是俺们逃难落户后第一那么齐人的聚合,今日也是俺们的新屋入伙好日子,俺非常高兴。这么早喊你们起床,那是要看准吉日入伙,半瞎子已经给俺们算好日子了,俺们按照他算的好日子做,肯定能保佑俺们徐家村一帆风顺,乡亲们平安如意。”
村长说完后,大壮和二壮立即鼓掌,还拍的非常大声和热烈,乡亲们随后也鼓起掌来,给村长最大的肯定。
村长赞许地看了看大壮和二壮。
每次开会,每次讲话完毕,这两娃子都鼓掌,不错,非常会做娃子,美娇教得好。
至于大壮和二壮为什么鼓掌?
那完全遵从程顾卿的吩咐。
只要村长说完话,除了骂人时不鼓掌,其他时候都必须鼓掌,这样村长才会高兴。
大壮和二壮是好娃子,真心喜欢村长,也想村长高兴,便每次都非常配合地鼓掌。
看到村长果然高兴,大壮和二壮鼓掌更起劲了。
村长说完,七叔公接着说:“各位,俺们好不易容逃难到蟠龙山脚下,好不容易在此落户安家,好不容易有地有房。俺们真的不容易。
今日俺们家家户户都能住上青砖屋,俺非常高兴,俺要感谢乡亲们齐心协力,努力干活,俺们才能过上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乡亲们,今日新屋入伙后,俺们虽然不在一起干活了,但俺们必须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好好建设徐家村。”
七叔公说完后,大壮和二壮依旧使劲地鼓掌,随后乡亲们也鼓起热烈的掌声。
七叔公像村长一样,满意地看着大壮和二壮,心里想着美娇教得很好,大壮和二壮是个体贴的好娃子。
村长和七叔公讲完后,轮到最有文化,学历最高好的徐秀才说话了。
徐秀才向村民拱了拱手,笑容满面地说:“各位乡亲们,这些天我们在城里做事,村里的房子多亏有你们才建好。在此我先表示感谢。”
徐秀才拱手弯腰继续说:“乡亲们,今日徐家村新屋入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我们徐家村能有今天,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希望大家往后还要继续努力,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接着程顾卿也被叫上去讲话。
程顾卿向来直言直语地说:“乡亲们,好听的话俺不多说,俺希望大家以后争吵起来,都想一想俺们逃难时团结齐心,互相互助。俺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俺们都是一家人,俺们只有一起出力,才会度过以后的无数难关。”
程顾卿说完后,大伙自觉地拍手掌。程顾卿说得对,以后肯定会出现吵闹。
只希望大伙每次吵架,就想想逃难的日子,想一想他们当初是如何齐心地度过难关。
大家都希望他们徐家村淳朴至善, 是十里八乡的好村长,是让外村人羡慕的好村子。
会议开完,村长便领着大伙进祠堂祭拜,禀告祖先他们有了新屋,祠堂祈愿,祖宗显灵,愿子孙后代,前程似锦,步步高升。
当然少部分外姓人比如张夫子,谢锤子就自个到自己的祠堂祭拜,人多的多人拜,人少的少人拜,但都要禀报一声,好让祖先知道后代子孙在哪里落脚,免得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