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龙翔图
女帝心情大好,大手一挥:“来人,将今日西域供奉的龙翔图给苏哲送去!”
吴胜正要领命,可女帝却画风一转,兀自摇摇头,自言自语说道:“再这么赏他,会不会惹得群臣猜忌?也罢也罢,这事终究不能摆到明面上谈,朕记在心中,日后有机会再一起补给他。”
而正坐在返回苏王府马车上的苏哲并不知道他又一次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就算知道了也不慎在意,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苏哲早就学会了在万众瞩目中保持平静。
依旧是和寻常时候一样,吃过晚饭,七阎君的魔鬼课程再度开启。
往后两三日,苏哲就是熬练体魄,内务府点卯,读书,上课······周而复始,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连出去欺男霸女的心思都没了。
这一日,刚下过一场秋雨,空气又冷了几分,苏哲熬练体魄完毕,一身气血激荡并不怕冷,但即墨如雪还是给他添了两件。
拗不过即墨如雪,苏哲便乘车前往内务府点卯。
在那一日大闹之后,内务府上下风气为之一清,仿佛之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也侧面印证了李元理论的
错误,并不是人人都想着升官发财的,大多数人都是混口饭吃,只要能吃上饭,他们是没有太多野望的,就算少了一部分收入,心里有些怨气,可时间一久,怨气也就消了。
大家都拿不到,又不是一个人拿不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心里一下子就平衡了。
“世子爷,外面有人寻您。”曾百元自从升了官职,行事那是一个殷勤,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承担了苏哲随侍的功能,虽然不加钱,但是能够在领导面前表现,他乐此不疲。
苏哲落笔,将一份案卷合拢:“是谁?可有名帖?”
“名帖在此。”曾百元将名帖送到苏哲面前,苏哲低头一瞧,上好的宣城水纹纸,拜铁上更是以锦绣覆盖,金丝银纹缠绕,显得奢华非常。
仅仅这一张拜贴,价值绝对超过寻常百姓家半年的收入,寻常一品大员都没有这个排场,看来所来之人身份非比寻常。
苏哲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将拜贴打开之后,是一个名为武津云的川蜀人士,拜贴中各种溢美之辞夸的苏哲都有些飘飘然了,可任凭苏哲搜寻脑海,还是想不起这家伙究竟是谁。
向后
翻阅,在拜贴的最后一页,赫然是一张叠起来的纸层,好家伙,竟然还夹带私货?
苏哲眼露好奇,将纸层摊开一看,这上面赫然是京城周边三千五百亩良田的地契!苏哲的瞳孔陡然收缩成针眼大小,这家伙,倒是好大的手笔!
一亩下等田,一亩售价大概在二两银子左右,中等田也要番一倍,需要四两银子,上等良田还要在翻一倍,也要八两银子才能买下一亩。
三千五百亩良田,差不多就是两万八千里两银子,细算一下,苏王府名下的所有庄子加在一起,恐怕都没有这一张地契上面的多。
武津云,虽然不认识这家伙是谁,但一看就是一个有钱人!
“这么有钱,断然不可能不知道我前两日刚肃清过内务府贪腐,可明知我素来廉洁还要顶风作案,给我送钱,不是愚蠢,就是自信。”
“我倒是要看看,这家伙可是长了三头六臂!”
苏哲心中暗暗盘算着,将地契砸在拜贴之下,望向曾百元:“让他进来吧,记得让周围人都退下吧!”
“属下明白!”
两分钟之后,只看见一身青色锦袍,头戴金冠的青年从屋外走
来,面色如玉,长得倒也称得上仪表堂堂。
“学生武津云,见过苏大人!”武津云一看到苏哲,当即下跪行礼。
苏哲蹙起眉头,将眼睛眯起来:“你这厮好生无理!本官和你非亲非故,你为何自称学生?本官至今不过二十有一,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你这么个学生?”
苏哲自己才多大,他可不记得自己收过学生。
武津云却不紧不慢:“苏大人莫怪,是学生唐突了!大人为本届科举考官之一,而学生则是本届科举士子,依照惯例,世子爷当为吾之座师,自当以学生自处。”
“据我所知,唯有金榜题名者,方能如此称谓,而今科举尚未开始,汝就有如此自信?”苏哲笑了笑,又伸手将那三千五百亩上等良田的地契摆在桌上。
“而且,汝之拜门礼物过于贵重,本官可不敢收。”
再武津云说出科举两个字的时候,他大概就想到了对方的来由,这是要用这三千五百亩上等良田贿赂自己,为武津云博一个前程。
他从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些,今日却这么经历了。
“学生初见大人,不知该带什么礼物,又听闻大人
两袖清风,视钱财如粪土,便自作主张换了些许土地。还希望大人不要嫌弃才是。”武津云不卑不亢,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两袖清风,视钱财如粪土,所以就送地是吗?果然是非常清晰的逻辑,一点毛病没有!
“大人尽管放心,这只是登门拜礼,是学生的一番心意,切莫推辞。”
苏哲低眸:“此地也没有其他人,你就直说吧,想要什么?”
他并不认为,会有人无缘无故的送给自己三千五百亩上等良田,如果有,肯定有所图谋。
武津云一钲,以往时候,不都影咖含蓄一些吗,怎么苏哲如此直白,搞的他准备好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了,但也只是稍微迟疑,又将一张名帖送上。
“大人快人快语,学生佩服!”武津云拱手说道:“我父乃是蜀地豪商,名下铺子产业如云,但终究只是商贾之家,难登大雅之堂,故而从小请来先生传授我四书五经,圣贤道理。”
“自蜀地过了童子试,乡试,得了个举人出身,如今有幸参与科举,和大人一见如故,只想求一个进士出身,三甲之名,还请大人助学生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