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试探?
唐原在A位面的赚钱大计,整体来说,是越来越顺利、生意十分红火,但这并不说明没有问题,实际上在赚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当多。
就拿最近新开张的“第三产业”来说,出现的隐患就不少,比如有人质疑“倭国女人怎么会因为那区区四十元RMB就那么激动、热情?这可不是‘第三产业’人员应有的情形;在正常情况下,只有酬金极高时,才会有这种现象啊!”
现在谁不知道在支付二成的特别税之后,这些倭国女人还要向红jǐng军团支付四成的保护费?个别rì语较好的人带着这种质疑的心态,在跟这些倭国女人进行“身体交流”的之余,还进行了一些语言上的交流,却发现这些女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酬金数目,以及RMB和rì元的正确比价(1:100)。
个别人还敏锐的注意到,这些倭国女人在提及酬金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应该出现的狂喜,“那可是四十元RMB啊!足足四十元啊!”她们看人的眼神,简直就是在看一座金山一样。
尽管A位面的华夏人,很难把“四十元RMB”跟“一座金山”挂钩,但这种不理解,并不妨碍他们拿点小钱来这里享受“至尊级别”的服务。
其实这些人应该庆幸,他们没有提及时间、历史等“敏感”话题,那些热情的倭国女人也没有违反保密条例拿出“古董版的rì元”,要不然,他们都会在享受着至尊级别的服务时,悄然“失踪”。
对这种小问题,那是很好解释的,压根不用正式回应,就靠几个马甲,放几个小道消息就遮掩过去了,比如强调“这些倭国女人志在文化入侵”、“华夏是唯一正在在准备重新实施金本位的国家,RMB极具持有价值”等。
至于倭国派来摸情况的间谍,那根本就不是麻烦嘛,红jǐng军团悄悄清理几个“渗透”到“红jǐng医院”来的间谍,这事有过错吗?实际上一旦出现“泄密”,那些“当事人”就会被当作间谍给清理掉。
“红jǐng医院”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是“军医院”,原本跟军事禁地没两样,现在只不过是在开放对外医疗业务的同时,腾出一个“后院”给这些“倭国志愿者”而已。
真正让唐原觉得麻烦的是,华夏不少“有关部门”找上门了,有工商、税务、社保等,就连发改委都有派人来,谁叫唐原给自己按了那么多头衔呢?被“堵”在家里的唐原,只好亲自来处理这些“琐事”,尽管心里十分不爽。
就华夏和红jǐng军团现在这种“既亲密合作、又较为防备”的微妙关系下,相互试探是必然的。华夏当局从来就没想过唐原才是真正的指挥官,谁能相信唐原这种小白是指挥官?哪个团体会推选出这样的领袖?继承?那更加不可能。
事实上唐原的多次“出面”,都被认为是红jǐng军团在示好的同时,试探着华夏的态度。
“大用”唐原这个乡下小子,就是示好;跟华夏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还是示好的表现:在红jǐng军团的实际占领区,建立华人自治特区、以RMB为法定货币、以简体中文为官方文字就是最大的示好。
至于把那六个特区在地图上并入华夏、把外交权上交给华夏,只要红jǐng军团还在那里实际“主持防务”,只要红jǐng军团没有明确归属于华夏,这个就只能算试探了。
红jǐng军团在去年年底擅自指定时间、地点,要在燕京搞发布会和会谈,这也是“试探”嘛;明知华夏是禁止“第三产业”的,还要大张旗鼓的派来“倭国志愿者”,同样是“试探”嘛。
唐原这个“外务处处长”的试探手法,这么粗暴、无礼是情有可原的,不仅是因为唐原明显是个政治小白,还因为红jǐng军团的“外务处”至今都还是个空架子,这是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谅解的。
华夏有关部门的试探,就有理有据、合情合法了,在现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下,“据理力争”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工商、税务部门的来人表示,“红jǐng电力集团,在电力业务上是有免税许可的,但是‘红jǐng吉普’和‘红jǐng巡逻车’这两款产品,可不能算电力业务吧。这种高新科技产品,咱们华夏也是大力扶植的,可是有关手续,是不是得办一下?”
这是一种温和的试探,现在红jǐng军团麾下的三个商业集团,至今还没在任何国家注册呢,那么这些企业在华部分,是否愿意严格遵守华夏的法律,这也是判断红jǐng军团对华态度的一个参考嘛。
办相关手续这种事情,唐原还真是忘了,小花、谭雅等“英雄”最多只能在战斗战术、情报分析等方面帮他“拾遗补缺”,在其他方面还真帮不上忙;唐原现在“招募”的那些人,都是优先招募老实本分的,具体岗位也是在基层,比如收取各种费用(电费等)、“值班、看守”、前台销售等,连个经理都没“请”,哪有人能代替他去办这些手续?
“贵人事忙”是个很好的理由,大家也都能理解,双方很快就这件事达成了一致,“这两款先进的电动车,列入按高新产业扶植计划,前三年免费,三年之后还有两年的半税优惠,五年后参照‘中资普通企业’,全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华夏有关部门,对红jǐng麾下各个商业集团按“中资企业”算,是非常满意的,这是不是在表明一种立场呢?
关于水泥等建材方面,几个有关部门联合表示,“从你们修建的公路里程来看,你们采购的那些水泥等建材,连万分之一都修不了。我们抽查过,质量那是没得说,非常好,那么‘多出来’的那些建材,是不是遗漏了税款?这可不是高新产品,不存在三年免税的。”
为什么材料上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很简单,唐原悄悄动用了红jǐng基地的“水泥墙”。“红jǐng石墙”,这种竖立在地面上的两米高、一米宽、可以“无限”延伸的玩意,本来唐原是以为没啥意义的,现实中可不是游戏,不说随便搬个梯子就能翻过这2米高的墙,在墙体下面挖洞也行啊,现在工兵铲又不是啥稀罕玩意。
可是在知道“红jǐng石墙”的具体数据、造价和原理之后,唐原的态度就不一样了,生怕这种“墙”不够用了。
“红jǐng石墙”,极为坚固(即便遭遇红jǐng核弹的打击,也不会彻底损毁,仅变得“残破不堪”)、对温度的变化极不敏感(不怕热胀冷缩引起损坏)、造价低廉(每100T矿,可以得到“长五米、高两米、宽一米的整块墙体”)、需要消耗矿渣(不要以为提炼T矿的副产品只有单晶硅、黄金等值钱货,还有大量矿渣的。与沥青相似,都是“提炼”的副产品,都适合用于“建筑”)。
沥青,是石油在提炼出各种燃油之后的副产品,只能拿来修路;红jǐng矿石厂提炼T矿的各种副产品也是有用的,硅、金就不说了,平时也存放在内空间的矿渣主体,也可以用来生产坚固的“红jǐng石墙”。
“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唐原按“一百万一米的高标准水泥路的方案”去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偷工减料是更不可能的,名义上是“村村通大路”的公益事业,实际上是他现在运输“原料”、将来调动部队的需要。为了节约成本,唐原自然打上了“红jǐng石墙”的主意。
唐原把“红jǐng石墙”那一块块墙体,看成一块块巨大的“条石”,别人修路,最多挖开一米多点,然后就开始压路、修路,唐原选择的是,挖开两米多点、把地基压紧,然后“放”下一块块“红jǐng石墙”,每隔一段就特意留下一点空隙,在浇筑普通的钢筋混泥土的同时,用常规水泥路的修建方式,把表面给“盖”住。
这样修的路,够厚实、够坚固,即便表面那层“掩饰”用的水泥层损毁了,路还是路。这样修建出来的、宽十六米的、高标准四车道“水泥路”,每五米长的成本,才1600T和四万RMB,实在是物美价廉啊。
实际上华夏有关部门提这个修路的事情,压根就不是想收税,而是对那“路面”下“真实的路”感兴趣。唐原通过“夜间突袭施工”,避开了有心人的“直接监视”,但这么好的“路”,是“瞒”不住有心人的。
华夏有关部门可是试过的,那种巨型“条石”,极为坚固,比现在最高标准的钢筋混泥土还要坚固得多;从红jǐng军团大规模动用来看,应该是“物美价廉”的、极好的基建材料,这种材料技术才是最令研究人员上心的。
唐原可没想那么远,直接答道,“这些修路的材料,是‘红jǐng矿业集团’捐赠的,用于‘村村通大路’这个公益事业的。咱们可没想过‘收取过路费’这个事情,这是捐赠,不是商业行为,按理,你们应该给予奖励,或者减免税收嘛,怎么能说我们‘涉嫌偷税’呢?咱红jǐng军团一向正大光明,从不偷税漏税,该交的税,一分都不会少。”
众人知道,唐原这个小白没有明白他们的意思,都特意点出“巨型条石”这种不错的材料了,唐原却还纠结在“税款”上,这一点,从他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于是只好点明:“其实,我们关心的是那多出来的材料本身,我们对那种材料技术很好奇啊。”
唐原这下终于明白了,这帮人一直在隐晦的试探些什么。具体是在试探什么,他这个小白一时还没明白,“技术上的事情,不归我管啊。在‘村村通大路’的计划完成之后,你们不嫌‘条石’笨重的话,可以买样品回去自己研究嘛。红jǐng军团虽然从来不直接提供技术,但从来也没反对这种研究嘛。不过,我的建议是,红jǐng军团的研发思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轨道,研究、仿制这些‘技术’没多少意义,不如走出一条自己的轨道,至于成品,感觉好用就用,不好用就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