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生活要懂点经济学 > 第7章 交际经济学:轻松打破人脉僵局 (4)

第7章 交际经济学:轻松打破人脉僵局 (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这是一种势利,但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却是一种理性。理性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为何富人借钱的时候通常都会很容易,而穷人借钱却是难如登天,这其实也是一种经济学上的付出与回报的问题。因为把钱借给富人就不必担心自己的钱打水漂,还可以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富人帮忙;而借钱给穷人,所要承担的风险相应地就大了很多,很有可能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更别说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利益性的回报了。

常言道:“好朋友,勤算账。”其实这也是一种理性投资。因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就算是在朋友之间,如果算不清账,彼此都觉得自己吃了亏,长期下去,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会反目成仇。所以,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朋友间实行AA制势在必行。

为什么与人交往不能我行我素?

生活中有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但有时候就算是一些个人行为,其实也不仅仅只是自己的私事。我行我素的做事风格,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是行不通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不能只按自己的意愿来做,因为个人行为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对周围的人产生好的或不良的影响,令周围的人受益或利益受损。经济学上把这种因个人行为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叫外部性,因为好的影响能够给人带来收益,所以叫正外部性,而不好的影响则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叫负外部性。比如美女扮靓,打扮是她自己的事,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装扮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但不同的装扮带给人的效果却是不同的,浓淡相宜,落落大方,走在街上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正外部性;浓妆艳抹,袒胸露背,只会让人觉得影响市容,这只能是负外部性。

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又积极向上的人,给周围人带来的往往会是乐观和信心,而一个总是郁郁寡欢,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前途一片渺茫的人,他无形中的行为已经让周围人感到生活的压抑和无望。上司对下属、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外部性是最为明显的。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子好汉”。如果用经济学让的外部性观点来看,并不是因为遗传了“老子”的优质基因,或“老子”有钱又有权,而是父亲为人处事的乐观、积极、努力、坚强、不放弃等行为给子女带来了正外部性,使子女受到激励,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从而走向成功。而父母总是会有不当行为,如:赌博、酗酒,争吵、打骂,消极、悲观等,这些行为带给子女的必定是负外部性,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大都会有些偏激,严重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言行间要给学生带来正的外部性;作为上司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给下属带来正的外部性。

外部性也是具有一定的传递性和扩张性的。王某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为了处理好公司事务,给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规定自己每天都必须按时到公司上班。可是有一天早上,他因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和上班,当他发觉的时候已经快要迟到了,但他为了不迟到,在公路上超速驾驶,正好被警察抓到,警察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还罚了款,最后他还是迟到了,为此王某窝了一肚子火。当他到公司的时候又看到员工因他不在而打闹嬉笑,王某看了气不打一处来,一时间气愤难挡,到办公室后,就叫来经理对其发了一通脾气。经理被骂得不知所以,气急败坏地走出了王某的办公室,然后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故意挑剔他的毛病。秘书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也是一肚子火,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看到儿子在玩游戏就对着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觉得委屈,因为他的作业都做完了,因此也很恼火,但他心中有火无处发泄,这个时候家里的猫正好对着他叫,于是他就狠狠地踢了猫一脚。

只因王某一人的心情不顺,而让那么多的人跟着受气,竟连一只猫也跟着遭殃。虽然这个故事有点儿偏激好笑,但却揭示出一个人的外部性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这样的事,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外部性的传递性与扩张性用经济学上的乘数理论来概括再合适不过了,乘数理论说的是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以乘数加速度的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就好像王某发的一顿脾气,最终导致脾气以乘数加速度似的增加——大家都在发脾气。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人人都能够从点滴做起,让自己的言行产生正的外部性,那么整个社会上光明和快乐的总量就会以乘数加速度的方式增加。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什么人越是落魄的时候,越要抬高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物价上涨得越快,人们的购买欲望越疯狂。以房地产为例,人们最怕的就是房价上涨,但奇怪的是房价越是上涨,人们越是疯狂地买房子。有钱人甚至一买就是几套,而没钱的人也在想方设法地购买,有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有贷款分期付钱的,也有为了房子勒紧裤带过日子的。股票市场上同样是这种情况,当某支股票价格上扬的时候,人们都是疯狂地抢购这支股票。而当它的价格下跌的时候,反而没多少人购买了,拥有的人此时都希望尽快的抛出去。还有2003年“非典”的时候,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哄抬物价,把米、面、油、盐等日用品的价格提升到了最高峰,而人们出于心理上的恐慌,都是疯狂的购买,购买的人群多得无法计量。

如果按照正常的供求规律,在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应该是下降的。但为什么价格越是上升,需求量反而越大?经济学家吉芬在研究爱尔兰土豆的销售情况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土豆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竟随之减少的现象。是因为土豆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大都是穷人,而穷人由于囊中羞涩买不起面包,只好买价钱便宜的土豆来充饥。当土豆的价格上涨以后,穷人能够用来买面包的钱就更少了,只好接着买更多的土豆备用。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吉芬现象。人人都抱着那种,别人买,我也应该买的心理。但是当大家都抢着买的时候,供需平衡被人为地打破了,物质变得紧俏,物价自然跟着上涨,越上涨大家越买,越买价格就越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简单地说就是越高越买。

其实在人交往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吉芬现象。或许大家对这样的情形都不陌生:当你遇到困难向别人借钱时,你越表现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就越难借到钱;而那些总是摆出一副理直气壮样子的人,反而轻而易举地就借到钱了。借到钱的人有时候通常只是说:“我现在只是一时之需,救个急,等这个急缓过来了,立马还你。”或“我现在正在做一项投资,再故意把这件事的收益夸大一些说给他听。”这样干净利落,又充满了自信,对方肯定会放心地把钱借给他了。通常,人们在决定是否借钱给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是取决于这个人遭受的困难程度,而是这个人能否按时将钱还给他,或是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如果你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一副活不下去的样子,那么你借钱十之八九会失败。因为没有人想让自己的钱打水漂,而你的表现会让人感到借钱给你,很可能会是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虽然“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但应注意越是在落魄的时候,越是要抬高自己,

有个人开了一家工厂,正在招工,这时候正好有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孩子找不到工作,能否帮个忙,在他的工厂给安个职位?如果他说:“虽然是自己办的厂子,可也有其他合伙人,不嫌弃就来吧,都是自己人,我会想办法给弄个岗位的。”朋友肯定会对他感激万分。可他却说:“哎呀!太好了,现在正愁找不到人,随时欢迎。”这样尽管帮了朋友的忙,朋友的孩子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但朋友并不会因此而感激他,可能还会觉得是给他帮了大忙。如果工作当中出了什么问题或工资发得不理想,朋友还会说他黑心,在自己人身上“扒皮”。其实做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人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越是把自己位子摆得高高的反而越容易受人“重视”,越是“平易近人”反而越是被人“忽视”。就好比有些人帮了人家的忙,反而落不到好,其中的缘由就是降低了自己,又太过于“平易近人”,帮人家的忙反而像是求人似的;有些人在别人有事求他的时候,一般都要先把自己抬高一下,再把这件事说成很难办,显示出很为难的样子,然后再尽全力去办,这样不但会得到他人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好人或坏人?

人性都是利已的,机会主义可以把一个老实本分的好人,在顷刻间变成一个十足的“坏蛋”。所以,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方和你的关系有多密切、背景有多大、职位有多高,在每次合作前,都必须把合作的各个事项提前讲清楚,双方的责任和利益也要有明确的划分,口头达成协议后还要有书面合同,以此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因为,只要是人,他就有利己的本性,如果没有合同的约束,到机会、条件成熟之时,人的利己本性就会显现出来,以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这天晚上,李某接到了彩票老板电话,说他中了500万大奖。李某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出发去工老板对现,这时候又接到了老板的电话,老板说自己眼花,弄错了,说李某并没有中奖,让他不要去找他了,免得白跑一趟。李某一听傻眼了,所有的兴奋心情都被这个电话抹杀掉了,感觉好像一下子跌到了冰窖里。事后,李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就进行了一番查证。查证结果是,本期的中奖数字确实是他前几天在电话里报给老板的那组数字。李某很生气,进城去找老板算账。可李某找到老板后,他矢口否认李某前几天电话委托他买彩票的事。无奈之下,李某报了警,经警方调查,确认本次的奖金已被人领走,获奖人正是彩票老板的岳父。在经过警方的多方调查取证后,证实了李某的话是真实的,最后,把本该属于他的大奖归还到了他手里。

对于个人来说,追求的是个人收入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对一个单位或企业来说,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对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所追求的就是GDP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人性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所有的人性都是相通的,普天之下也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利己主义,凡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也许大家都会觉得那个彩票老板品质恶劣,见利忘义,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在警方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他平时有什么恶劣行迹,周围群众反而都反映他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可是为什么在面对500万大奖的时候便品德就大变呢?这就是人在利己本性下的机会主义的表现。所谓机会主义就是理性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都会趋向于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哪里有利就到哪里去,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他都有可能去做,至于对别人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他就考虑不到了。

在日常生活中,机会主义者随处可见,给单位里买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和商家大肆砍价,但到开票的时候却让商家按最高的价开;自由市场上的一些摊主看到老实人或外行、外地人就忍不住很宰一番;就连公车上的小偷也总是会将目标锁定在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和妇女身上。人们不是常说“吃柿子拣软的捏”,这就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的表现。我们对老板的行为可能都会感到不耻,但谁又能保证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而不会动摇呢?虽然现在你是清白的,但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机会。

人在做某件事时,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有的时候会对别人表现出关爱、帮助等,但那可能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今天我帮你,等到我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了,也需要你来帮我。所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行为都是利己的。

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没有好坏之分,是因为一个人无论看上去多坏,多冷酷无情,都会有着一颗不为人知的爱心。因此,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人与坏人。有些人在你不小心的时候,也许会占你便宜;在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会为你而付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如果知道却还不加以防范,到了吃亏的时候,除了抱怨自己遇到了坏人,也应该检讨自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