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 第17章 杜甫:苦大仇深的玩命生涯(4)

第17章 杜甫:苦大仇深的玩命生涯(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时的杜甫已经45岁了,从凤翔到鄜州路程遥远,为了能加快行程,只能借助马匹。但杜甫自己又没有马匹,而且在安史之乱期间马匹是作为军用物资的,私人可用的马匹少之又少。但杜甫有他的办法搞到马匹。杜甫给一个叫李嗣业的将军写了一首诗,杜甫以前就常干这事,要找人家帮忙,自己又没钱,只能写诗吹捧人家。这不,为了能借到一匹马,杜甫开始吹捧李嗣业将军了。在《徒步归行》中,杜甫这样说道:“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国家危难的时候,是明公你潇洒的一出手,平定了叛乱。其实,杜甫不过是想借一匹马,他这样大赞李嗣业将军,不知道其他的将军听了有何感想?不过,只要有人听着舒服就行,杜甫最终是借到马了。在回鄜州的途中,杜甫感慨良多。在此期间写了不少好诗,如《北征》、《羌村》等。这些诗杜甫写尽了世间之情,苦闷、压抑,伴着浓浓的乡情,还有难以启齿的辛酸、窘迫。在《北征》中有两句写得非常的感人,简直会让人忍不住落泪。“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杜甫说他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儿子,由于营养不良导致面色苍白,可是孩子看到他时却转过脸哭了,因为自己的脚上没有袜子穿,非常的脏。我们可以想象杜甫一路颠簸回到家乡的那种狼狈状,一个几乎年过半百的读书人受尽人间冷暖的那种苍凉,每逢读到此处,我不禁潸然泪下。有时我在想,如果杜甫少一点书生意气,多一点处世圆滑,他何至于此!

杜甫在老家待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唐肃宗并未追究,这也证明了他对杜甫的冷淡与疏远。那么,回到朝廷后的杜甫,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4.

唐肃宗收复长安后,实际上安史之乱并未结束。唐朝经过这一叛乱,元气大伤。在这样的状况下,原本应该恢复元气,重振大唐声威,但唐肃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清除前朝遗老,排除异己。同时,唐肃宗重用宦官李辅国,这个李辅国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多人因他而遭到贬谪,杜甫当然也在其中。

还是因为那个房琯的缘故,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做一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杜甫相当郁闷,干得也十分窝火。在《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一诗中,杜甫将干得窝火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特别是“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这一句,我们可以清晰地在脑海里绘画出杜甫要发狂窝火的场景。事实上,让一个走玩命路线的人,干这种琐碎之事,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但又没有办法,如果辞职不干,那生活怎么办?难道还要看到儿子因营养不良而变得面色苍白?

公元759年,即乾元二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的军队与唐军郭子仪的军队展开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在溃散中,老百姓最遭殃,此时的杜甫也颠波流离在从洛阳返回华州的路上,他看到一路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相,以及叛军的无情骚扰,不禁痛恨起唐朝统治阶层的腐败。杜甫用他的神来之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三吏”、“三别”。这些诗我们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

杜甫这次玩的很精彩,玩出了水平,从他前期的诗到此刻的诗,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歌思想性越来越高了。杜甫的诗歌是这唐朝一时期历史的代言,杜甫用他的玩命生涯玩出了诗圣之美名,尽管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今天看来,他值了。

那么,杜甫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写出“三吏”、“三别”的杜甫,后来的生活其实比之前更糟。因为,他还要继续玩下去,这次,他辞官的原因除了对统治阶级的失望,自身抱负的难以实现,还有一个原因是自然灾害降临,那点微薄的俸禄已经养不活一家大小了。

辞官后的他带着家人到了秦州,在秦州杜甫有一个亲戚,是他的一个侄儿,名字叫做杜佐。杜甫每次要投靠某人,都会写诗以表心意。这不,杜甫曾这样吹捧他的侄儿,说他是竹林七贤的化身。其实,这也不能怪杜甫,因为,这时的杜甫真的是山穷水尽,一家大小时时都有被饿死的危险。好在杜甫有一支神来之笔,他靠着这个得到不少亲戚朋友的帮助。这个时期帮助杜甫的人,除了刚才说到的他的侄儿杜佐,还有其他不少人。比如,一个叫赞上人的和尚,阮籍的后人阮昉等等。

只是这些帮助杜甫的人,他们也并不富裕,杜甫不可能长期靠人家给吃的给穿的给住的。因此,杜甫在秦州住了一段时间后,又离开了。之后杜甫去了不少地方,其艰辛无需多说。杜甫到了成都,这一年他已经48岁了,他暂时寄居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寺。杜甫为什么要选择成都呢?除了成都免遭战乱,是一个可供避难的好地方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杜甫有一个朋友在这里做官。这个人就是高适,他当时任彭州刺史。杜甫来到成都,高适给予他不少帮助。此外,还有裴冕等人也对他有不少关照。看来,杜甫转运了。受了几十年的苦,如今总算要过上安稳日子了。

然而,寄居在草堂寺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怎么说也得有自己的小窝。天上不会掉钱给杜甫,那他修房子的钱是哪里来的呢?这又得感谢他用神来之笔写了不少吹捧的诗,杜甫凭借这一招,还别说,修房子的钱就捞到了。

我们来看杜甫是怎样凑足修房子的钱的。第一个给钱的是王十五,王十五是杜甫的表弟,他在成都府里当司马。杜甫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中这样写道:“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说我这个表弟啊!真是个好人,他担心我修房子没钱,还特意过桥送钱来。

但是,仅王十五一个人送钱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杜甫又写了很多诗一封封发出去。结果,钱又来了,修房子铁定没问题了。但还要美化一下环境,杜甫看上了县令萧实家的树苗,于是又发挥神笔之力,在《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中说:“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杜甫挺幽默的,县大人,你看,你家的桃树苗真是多得不得了,而我的院子里却什么都没有,你能否派人在春前送上100根给我呢?杜甫要的挺实在,就100根,多一根都不要。

杜甫不但要钱,要树苗,他还要锅碗瓢盆。总之,他写诗发出去,都是有求必应。这不免让人奇怪了,难道仅是因为诗吗?当然不是,这都得归功于裴冕,还有高适。裴冕是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这个官不小,对杜甫是照顾万分,很多人都会给他面子。杜甫刚到成都的时候,就先写诗吹捧过他。现在看来,杜甫的确是写对了。房子修好时,杜甫正好五十岁,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安定之所了。

那么,杜甫在成都,他想过回到长安吗?想过的,因为他还壮志未已。他想离开成都,回到长安,特别是严武去世后,他在四川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树,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失去了指望。尽管有高适等友人在四川,可惜高适作战的能力似乎不及严武。关于这其中的细节,这里不再一一叙说。但杜甫回长安,我觉得并不现实,尽管此时唐玄宗与唐肃宗已经不在,继位的是唐代宗。但是,朝廷哪把他当回事。大唐已经日暮西山,不可能再重振雄风了。而杜甫依然继续抛弃妻子走他的玩命路线,这一次,他不再那么“幸运”,他的回归之路,前途茫茫。更重要的是,他还没能回到长安,就死在了路途中,估计老天不忍心看见他这么悲惨,就发善心把他招走了吧。这一年为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一个玩命于大唐的诗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关于杜甫的死,一直是一个谜。个人认为杜甫病死的可能性比较大。杜甫曾在他的诗中透露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比如,在《登岳阳楼》一诗中,杜甫这样说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首诗是杜甫59岁时在回长安的途中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所写。又如,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杜甫说他“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这首诗杜甫提到他久病多时,而且肺部有严重的疾患。此外,在《寄薛三郎中璩》中杜甫更是坦言他因为肺部有病不能再喝酒了。再如,《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一诗中,杜甫这样写道:“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这说明杜甫很有可能患了偏头痛。

综上所述,杜甫经常被重病所困扰,尤其是在中年以后。此时的杜甫已经是日暮年稀,游走在生命即将结束的边缘。不仅如此,杜甫还饱受着精神的折磨,这个精神上的折磨除了壮志未酬外,还有就是亲人朋友的先后死去。根据资料显示,杜甫在49岁之后,他的老朋友几乎都死了。对此,我试举几例:公元760年,杜甫在长安的朋友储光羲死去,当年,杜甫曾和他在大慈恩寺共叙诗话。公元761年,著名诗人王维死去,杜甫曾与王维同朝为官,两人情意较深。公元762年,诗仙李白死去,杜甫给李白写诗写得最多,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两人曾经碰撞在一起,杜甫对李白追崇不已。公元763年,房琯死去,杜甫跟他在年轻时就是好朋友。公元765年,高适和严武先后死去,杜甫在成都,多亏他们慷慨相助。短短数年的时间,一个个曾经的朋友都死去了,杜甫心中悲痛不已,他感觉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无尽的哀伤与孤独,还有无奈与愤懑,再加上疾病缠身,杜甫真的是在劫难逃了。他在《贻华阳柳少府》中凄凉地写道:“子壮顾我伤,我欢兼泪痕。余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

杜甫可谓是丢下了妻子儿女,玩命一生,这么大的代价,却换了悲惨的结局。与其说是造物弄人,还不如说是时代弄人。就这样,杜甫带着无尽的哀伤死在了那条回长安的船上。

现在,我们不禁要问,杜甫在唐朝时的名气如何?换句话说,他是如何被人称之为诗圣的。其实,杜甫活着的时候在唐朝充其量算是一个二流诗人。他的名气远不如李白、王维等人。但是,杜甫死后,他的名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白居易、元稹、韩愈等人都发疯地喜欢上杜诗,并且极力想把杜甫推销给世人,这样一来,杜甫的名气一下子上升到可以与李白平起平坐的高度。明朝的王稚登更将杜甫称之为诗圣。不管怎样,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除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更重的还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只是,杜甫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可以说,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玩命生涯中度过。在他的内心深处,不玩则以,要玩就要玩出个名流千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