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东征(三 上)
第八十五章 东征(三 上)
但是正调王于扶的失踪就让美川王感到无比的惊慌了,于扶是高句丽第一名将,也是美川王在军中的支持者,其在高句丽军中的影响力之大,这让美川王不由得好好的计量着这条消息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其下属的几万高句丽大军是高句丽王室在高句丽南部最大的军事力量,没有这支部队的压力,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这两个部族可就麻烦了。
而且这件事情太过重大,这两人要是死了还好,一旦没死,那么…美川王对此次的对手可是感到无比的头疼,说起来,这个辽王也是晋庭册封的封疆王爷,严格说起来,他自己也算是辽王的属国,而且这个辽王赵炎可是能够和鲜卑人战成平手,这是美川王心中最震惊的事情。
对于那些鲜卑人的战斗力,美川王可是深有体会,但是现在,如果可以选择,美川王宁远和那些慕容鲜卑人作战,也不想和打败三部鲜卑的辽军赵炎对战,不过美川王倒也是想好了,一旦丸都守不住,他就率部投诚…
美川王倒不相信赵炎敢像对付丁零、扶余这些部族贵族公侯那样来对付自己,毕竟高句丽王可是经过晋庭册封了正式属国王爷,不是一个赵炎就可以肆意废除的,不过现在的美川王可从来没有想到后来自己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虽然赵炎没有废掉他,但是也比废掉他好不了多少,要是知道后来的结果,这位美川王一定会死战到底的……
不过赵炎对什么高句丽的名称一直都是感到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其实他一直都搞错了一件事,他现在所知道的这个高句丽和他熟悉的那个高丽王朝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在高句丽之后,才出现了王氏建立的高丽…
公元317年11月2日,清晨,还是丸都城,不过此时的高句丽王族大臣们已经没有了昨日的淡然,因为丸都守军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其他书友正在看:。
辽军从三个方面向丸都城发起了合围的攻击,城外的抵抗部队已经于清晨返回城内,最多今天上午,辽军就会到达丸都城下……
而现在的丸都守军虽然有十万人,但是大多是步兵,在野外更本无法与拥有大批突骑兵部队的辽军相抗衡,但是如果选择死守,那么按照目前丸都城的准备情况和粮草情况,战局也是很不乐观的,而且现在丸都城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情况也是十分的复杂,但是,最重要的是,高句丽的各位将领们都没有战胜对面那位被他的对手慕容龙城称为‘辽东第一名将’的辽王赵炎,将无胜算,兵无战心…
不过虽然感觉胜算不大,但是美川王还是比较用心的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同时派出了十多批的兵马,分赴南苏城、平壤城和安市三地召集高句丽仅剩的数万兵马,由于高句丽正调王于扶兵败平城,损失了其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而其留守南苏城的部队只剩下一万老弱残兵,但是现在,于扶已经被俘虏,丸都城现在兵力不足,其留下的这些部队也只能北上来了,至于汉江防线,也只能忍痛放弃了……
“大王,现在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士兵,现在的城内难民非常多,其中也有着大批的青壮年,我想我们可以借此组建新的部队来补充我们现在兵力的不足”,高句丽重臣克里颤颤巍巍的站在正殿里对着美川王说道。
不过美川王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是还是有着基本的守成意思,所以他听从了克里的建议,很快美川王招募新兵的命令就传遍了整个丸都城,不过还不待传令的内臣返回正殿,就看见了守城将领前来报告……
一个浑身是血的将领急冲冲的跑进了正殿,声音嘶哑的吼道:“大王,大王,辽军来了,丸都城的东南面和西南面都发现了大批的辽军,末将刚才率部在城外巡逻,结果遇到了辽军胆色前锋,经过交战后,末将带的兄弟们都死在了辽军的马下,末将这才冒死赶回来报告,大王”,将领浑身鲜血,身上还有着明显的刀痕。
美川王闻言大惊,他倒没想到辽军会来的这么快,一时间有些慌了神,不过他身旁的克里倒是显得比较镇定,毕竟这为克氏老臣可是美川王登基时的辅政重臣,一生经历了多场重要的战役,经验极其丰富,看到这种情况,克里赶忙说道:“大王,现在情况危急,老臣恳请大王能够立刻亲征,到城墙上去激励士卒,那么士兵们必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闻言,美川王在犹豫了一下后便是勉强的点了点头……
不过上天似乎并不满意美川王这样的做法,当美川王起身准备亲自前去部署作战的时候,又有数名士兵冲进了大殿,不过这各士兵已经奄奄一息了,艰难的抬起了头,缓缓的抬起了满是伤痕的右手,将一枚玉佩交给了美川王,美川王眼睛一转就看到了那枚自己熟悉的玉佩,尽然深深的呆住了……
美川王一下子冲到了士兵身旁,咆哮者问道:“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回事,高强呢?高强将军呢?”,伤重的士兵一脸悲愤的看着美川王,抽搐了一下后头一歪就没有了知觉,美川王一下子就呆在了那里,久久回不过神来,因为美川王知道,镇北王高强是奉他的命令去北部边境召集兵马南下,但是现在高强没有回来,只是他身边的一个亲兵回来了,而且还是满身是血的逃回来的,那么高强……
高强,美川王之弟,高句丽丸都城最高守将,高句丽国镇北王、大将军,统领高句丽半数兵马钱粮,他和正调王于扶是美川王最信任的将领,虽然高强勇猛有余但是智谋不足,但是美川王还是将王城的守备重任交给了他的这个亲弟弟,而不是外戚于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