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现在不是认输的时候。”
“妈妈明白老师说的话,但是更了解你的心情。”
“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爸爸也总觉得有些事很烦。”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也不愿意去了解孩子。更可悲的一种是明明不了解孩子,却自以为了解。一个父母与孩子不做沟通的家庭,往往是危机四伏的。要处理孩子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接触他们的情绪,才能进一步找出适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然而,究竟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情绪呢?
1.细心观察
情绪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因此,孩子的动作行为和面部表情,充分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只要父母能以耐心的态度,留心观察子女的神情和举止,定能加深对子女的了解,而当父母注视孩子的时候,孩子更会感到被关心和尊重。
2.细心聆听
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因为孩子纯真的话语,几乎完全代表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应该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采取开放及接纳的态度去积极聆听,让孩子能自然表达自己的心情。
与孩子面对面地做眼神接触,并尝试设身处地进入孩子的处境,听取他们的感受和了解言外之意。回应孩子,要着重反映孩子所说的意见和感受,或是简洁地重复孩子说话的内容,避免在未了解清楚孩子的说话内容及意思时,过早作出批评或给予意见。
3.互相沟通
既然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渠道,父母若能有效运用自己的语言,亦能促进对孩子情绪的了解。事实上,和孩子交谈是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和了解,平日和孩子倾谈的话题,可鼓励孩子谈谈今天感到高兴、有趣的事、觉得困扰的问题或新的发现。平日可和子女一起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收看,借着剧情内容或某一件新闻时事,共同分享意见。和孩子倾谈时,切忌过份严肃拘谨,引入一些轻松笑话或幽默感,借着轻松的家庭气氛,令孩子能自然流露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孩子的学习及模仿力是很高的,父母若能以身作则,用开放的态度与子女沟通,也能促使子女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亲子时间
在平日的生活中,孩子要温习做功课,父母又要忙于工作及料理家事,以致阻碍了一家人亲近和相聚的时间。然而,纵使日常与孩子相聚的时间不多,只要有效把握运用,也能增进亲子关系及加强了解孩子的情绪。每天安排一段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即使是15~30分钟也可以,彼此倾谈一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或是一起玩些亲子游戏。有些时候,透过游戏也能启发孩子的思考,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游戏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情绪。放假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适合全家参与的活动,例如去旅行或到附近公园游玩,在轻松的环境中,有助亲近及了解孩子。而当与孩子相处时,可透过身体接触如用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或摸摸孩子的头发,这一份亲切的接触,有助孩子感受到亲情,从而能自然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5.全心全意
其实要达到细心观察、耐心聆听、互相沟通及善用亲子时间,最重要是建立在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上。这份深厚的亲子感情,是了解孩子情绪的一股动力。有些时候,父母可能会发觉自己已经尝试着多去关心、了解孩子,然而孩子仍不愿去表达自己,或者孩子的行为问题仍然存在。时间越久,渐渐便心灰意冷,因而认定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或以为孩子本质有偏差,进而认定该子不可能改变。事实上在教育孩子时,耐心和信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一直抱着一个信念,就是使孩子有能力去作出转变,并且向更理想的方向改变。凭着这份信心,再加上对孩子的爱心及耐心,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