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像爱玩一样爱学习 > 第20章

第20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唠叨”的父母常 表现为:

(1)批评孩子言语反复或表达不当。

(2)指责孩子时简单化。

(3)管教太严,孩子稍有小错,即新账旧账一起算,导致孩子反感,甚至引起逆反情绪和异常行为。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地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

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

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曾有人对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作过调查,发现49%的孩子认为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是家长的“唠唠叨叨”。当前,确有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总是那么几句话,反反复复,喋喋不休,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就是要多说,反复说教,才能使孩子明白道理。其实不然,在孩子面前过多唠叨,往往没有多大效果。心理学专家研究指出: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但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就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某种抑制,自动关闭接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越唠叨,孩子越不听,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一种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感。对父母的任何言论都觉得很泛泛,自然不会遵从父母的话行事。喋喋不休的唠叨不但收效甚微,有时还适得其反,有害孩子的成长。有一个事例正说明这个问题。四川曾有一个青年人得了怪癖,即迷上了蹲厕所,原来这是父母唠叨的后遗症。这位青年人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在他面前不断指责,唠叨没完。一天父母为他的学习成绩又开始唠叨,他正内急,顾不得许多就钻进了厕所。为了能听不到父母的责骂,他硬是在里面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父母外出才从里面出来。从此,他找到了对付家长唠叨的办法——蹲厕所。虽然蹲厕所躲开了父母的唠叨,可他却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就爱往厕所跑,而且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连吃喝也在里面。

可见,教育孩子不能简单化,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如对孩子的同一种教育,家长应注意经常 变换不同的言语来进行;对于有了心理惰性的孩子,有时用无声语言效果更好;即使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也不能抓住错误不放,应当因势利导。总之,别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1)要耐心地加以指导。

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

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2)学会尊重孩子也很关键。

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

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过多。

唠叨,其实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

最后要提醒父母,对孩子讲话也要经过大脑过滤,要讲在点子上,不要信口开河。说出去的话、下达的命令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