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先秦文学观止 > 第54章 史家典籍(1)

第54章 史家典籍(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史传文学、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滋养,尤为明显。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史传文学著作《史记》就吸收了《左传>、《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些史实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少数特别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动就直接录入。总之,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最初成就,其沾溉于后世,不言而喻。

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汉初散文,尚有战国遗风,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是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这种影响持续不断,在苏洵、苏轼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还可以体味到先秦叙事散文的神韵。《战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日”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尚书》

《尚书》的来源非常古远。

《尚书》二十八篇,其中《虞书》二篇,开头都有“日若稽古”字样,是后人根据古代传闻和史料追记的,但根据现代科学家对四仲中星的研究,认为确是上古天文记录,可见其内容并非全无事实为据,确实保存了一些上古历史资料。

《尚书》作为政治历史文献,集中汇聚了上古时代的统治意识和施政经验。《虞书》的《尧典》和《皋陶谟》,反映了传说中的尧、舜、禹、皋陶等著名政治家孜孜不倦、忧劳治国的奋勉精神,包括禅让、巡视天下、治水、选用贤才等事迹。《禹贡》记述禹划定九州,疏浚河道,规定贡赋。这些篇章都总结了早期治国理民的粗略经验。

《商书》和《周书》表现了殷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以及这种观念的演变。强调天命神授、君权天授,正是后世历代封建皇权政治的基石。在殷商时代,极端崇尚天帝神权而菲薄人事。殷人认为至高无上的“天”把治理天下的权力给予“天子”。《尚书·西伯戡黎》记载纣王十分迷信天命,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唉!我是从上天那里接受大命的!)”认为自己受命于天,是天赋予他以神权意志并以此威服百姓。

《周书》显示周初统治者的意识为以尊天、敬德、重农、保民为主导。一方面,西周统治者继承了殷商的尊天思想,同时,又汲取殷商败亡历历在目的教训,认为仅仅尊天还不够,还必须加倍重视人事。他们把“天”解释为“民”的生育和保护者。

《周书》中许多篇章反映了西周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明确提出“保民”的口号。周初统治者多次提到“夏鉴”、“殷鉴”,夏、殷统治者都因为对百姓过于暴虐而自掘坟墓,西周统治者自我示警,认为必须以他们为鉴诫,对人民采取较宽松的怀柔方针,提出“保民”,这又是施政意识的一大进步。

《尚书》还概括了上古时代多方面的统治经验与教训,如治国要兢兢业业,勤勉谨慎;要知人善任,举用贤才;要明德慎罚,不能诛杀无辜;要懂得艰难,不能贪图安逸等。这些多层意识和经验既作纵向传递义向横向扩展,长期为中国历代各朝统治者所承袭,成为他们敷政理民所标榜的主要宗旨。

《尚书》文体包括典、谟、誓、训、诰、命等,即帝王和诸侯的文告、誓词、命令、谈话记录之类。大多为上古记言体散文,文字艰深,古奥拙朴,晦涩难懂。这是凶为各土朝史官记录这些文章时,普遍使用当时的官方语言,力求写得雍容雅正,并尽量简短扼要。

在风格上,《尚书》各篇大都显得质直,往往直抒命令或意见,很少藻饰。例如《汤誓》篇记载商汤发布攻击夏桀的命令,就径直向部下宣布:

尔尚辅子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中不少篇章属于谈话记录,也有一些是在谈话记录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因此,还保留着某些通俗性,使用了“呜呼”、“噫”、“嗟”等感叹词,使人可以领略出当时的语气,同时体现了较为浓郁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周公的诰誓之文,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多士》篇是周公平定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将殷商顽民西迁洛邑时,对殷顽民的讲话记录,俨然长官圳斥臣民的口吻,劝谕里面有很严厉的警告。《康诰》、《君夷》等篇,分别是周公告诫康叔、召公的,口气表现为诚恳、庄重。周公是西周初年举足轻重的大臣,肩负着扶助幼王治理朝政的重任。他对君王是谆谆教诲,劝诫君主敬德保民、勤勉治国。对臣下则坦诚相见,诚心诚意希望联手共创周朝的美好前景,并使之千秽万代。《尚书》中的周公是一位有着浓烈忧患意识的忠厚之臣,他的言谈之中处处流露出浓郁的忧国忧民的情绪。尤其《无逸》篇,记周公劝诫成王勤劳政事,不可豫逸,历来为人们推重。篇中各段均以“呜呼”起首,然后引用殷中宗、殷高宗、祖甲、周太王、王季、文王以及殷纣王等正反面经验教训,告诫周成王不可“生则逸”.要懂得人民的痛苦和稼穑的艰难。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夸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纣)之速乱,酗于酒德哉!”高瞻远瞩,关怀备至,反复叮咛,期望殷切,语气极其诚恳。尤其是每段首起的感叹词,将自己的担心、期盼、寄托,以无言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谈话环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使受话者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涵义,也使旁观者掂量出厚厚的分量,为他的情绪所感染。《无逸》通篇首尾连贯、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证据充足,已经是较成功的说理文。

作于东周时期的《秦誓》,以情真意切取胜,是《尚书》里面最富于个人感情的作品。由于秦穆公的失误,在崤之战中秦国遭到惨败,《秦誓》是秦穆公沉痛检讨导致战败的自我批评,整篇誓辞虽短,但作者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起讫自如,而且随着感情的起伏,极尽屈曲。通篇的主要特色在于直抒情怀、懊悔沉重的心情倾泻无碍。“我之心忧,日月逾迈,菪弗云来!”“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整饬的文句,与其他句式交错运用,更有利于个人感情的奔泻。

大量运用比喻说明问题,是《尚书》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盘庚》篇记载商代君主盘庚打算迁都,遭到来自各方的反对,为了说服他们,必须将迁都的理由说清楚。《盘庚》篇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将迁都比喻为“若颠木之有由蘖”,如同那被伐倒的树木,干枯的地方可以冒出新芽来。以死亡的“颠木”比喻旧都;以新生的充满生机的“由蘖”比喻新都。形象鲜明,同时又包含暗喻与对比:固守旧都只能坐以待毙,自取灭亡;迁徙新都则可以获得新生,重振雄风。盘庚在讲述自己的威严时,也使用了比喻“予若观火”,以火的暴烈与无情,喻君王的威势,以使臣民畏服。将君臣关系比喻为“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说明臣民只有顺服君王,令行禁止,整个国家政务的处理才会纲举目张。以“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像农民付出艰难的劳动,才会有秋天的好收成,比喻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将国家建设好。“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如同乘船渡河,但登上船后却不愿过河,坐待船的朽烂而自取灭亡,比喻不听劝告,不诚心合作只会将事情搞坏。说明反对迁都实在愚蠢可笑。他警告贵族不要散布浮言惑众,因为罪恶一经煽动,就像大火在草原上燃烧,不可控制。“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又说我把迁居的困难告诉你们,是为了心中有数,就像射箭要有靶子一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这些比喻都用得贴切允当,使文章显得生动平易,增强了说服力。另外,《牧誓》中周武王用“牝鸡司晨”比喻商纣王“惟妇言之用”;《梓材》篇一连用种田、盖房、制作家具等作喻,说明实行宽大政策是在前人取得成就基础上的发展提高;《君寅》篇记周公旦告诫召公爽,认为他们二人辅佐周成王就像在一起涉过黄河一样艰危。这些比喻使文句显现出形象性,以形见意,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尚书》用喻取材十分朴素,多为日常生活中习见之事,如盖房、耕地、乘船等,以这样简单的事情作比喻,很容易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产生共鸣,同时叉诱使对方自然地赞同比喻中设定的显而易见的结论,进而不自觉地赞同自己的观点,从而很快地被说服,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少数地方,《尚书》记叙人的活动,成功地描绘了情节与场面。《金滕》篇所记足一个传奇性故事:武王克商不久,得了重病,周公向祖先祷告,愿意代武王死。第二天,武王病愈,周公也没有死,史官把这件事和祷告辞记录收藏在金属柜子里。后来周成王执政,管叔等人挑拨说周公想篡夺政权,成王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只好避居到奄国去。秋天出现了狂风雷电的可怖天灾,成王打开文件柜,看到了周公当年愿意为武王代死的祷告辞,周公的忠贞使成王感动落泪,于是亲自到郊外迎接周公归朝,消除了误会。这时,天灾也消除了,“禾则尽起”,“岁则大熟”。记载的是事件的完整过程,形成比较曲折有味的故事,情节丰富,并初步展示了人物的面貌、气质及心理,以记事为主,已具有叙事散文的特点。《顾命》描写周康王即位大典的场面,极其细致详赡: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荑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胤之舞衣、大贝、盘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户肥。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戡,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阶侧。王麻冕黼裳,由宾阶睛。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大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睛。太史秉书,由宾阶睛,御王册命。下面写太史宣读册命之辞,康王致答辞,大臣和康王互相行礼,并接受诸侯朝拜等等。写出宏大的场面,肃穆的气氛,众多的人物,繁缛的礼节,琳琅满目的摆设,头绪清晰.井然有序,已经是一篇复杂的叙事散文。

《尚书》这种庄重典正的文体有其局限性,大抵只能作为政府的文告,却不便于人们思想感情的交流,因此,自春秋束年以后就很少在社会上流行了。

名篇赏析

尧典

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嵋夷,日阳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日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毹毛。帝曰:“咨!汝义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倡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义?”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日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噐,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义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祟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悖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新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