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国运纪事(6)
4月30日。京师大学堂学生召开拒俄大会。激于对东三省事件的义愤,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仕学馆学生于本日召开拒俄大会,会议决定电告各省督抚请其力争此事。此事引起清廷的惊慌,当晚学堂当局严禁学生集会,认为此事并非学生分内之事。奉旨会办京师大学堂事宜的张之洞,又亲到京师大学堂警告学生,学堂以外之事不可以做。为抗议清政府镇压拒俄爱国运动,部分学生退学,赴东北进行武装抗俄斗争。
“四民总会”在《苏报》上登载参加拒俄运动简章。在上海的18省爱国人士于张园召开拒俄大会之后,成立“四民总会”,以组织大家共同开展拒俄活动。为了使爱国人士了解该会的宗旨,并能积极参加,“四民总会”在《苏报》上刊登其简明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一)此会以保全中国国土、国权为目的,凡一切与中国有关系之事,会中人皆当设法干涉之。
(二)以后同志须聚议一切与中国有关系之事,而患无一聚议之定所,拟由同志合力在上海建一议事厅。
(三)本会团结已固,势力已强,则本会人可与各国政府直接交涉。
(四)本会定名为“四民总会”,凡中国人,不限定在上海,各地方人均可入会,有力者助资,无力者签名。不过签名之后,均应担负本会的义务。
上海组建拒俄义勇队,以爱国学社为主,由章士钊等教练。
本月。《官场现形记》问世。以晚清政治生活为背景的长篇连载小说《官场现形记》开始在上海《世界繁华报》上发表。小说将晚清官僚阶层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寡廉鲜耻的众生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李宝嘉,又名伯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他一生无视功名利禄,却怀醒世之志,试图以小说为武器对社会思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在《官场现形记》中通过官场的腐败,批判官僚制度的腐败,又从官僚政治的黑暗揭露清政权的本质。该书的问世给社会造成极大反响,读者无不拍案叫绝。
《译书汇编》易名《法政学报》,成为中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法学的专门刊物。
5月1日。俄使再次向清廷提其7项要求。
日本实施南进政策,在基隆、澎湖两地设置要塞,在厦门等地设台湾银行分行。
5月2日。清廷谕令设法调整、维持天津市场。天津为南北枢纽,兵燹后银洋外溢,使市面现银短缺,市场混乱不堪。不只天津市面窒塞,而且还牵动了京城。清廷谕令袁世凯传集明白商情的各官绅,妥议办法,务使银根周转,不致牵动全局。
东京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拒俄义勇队改为学生军,蓝天蔚为队长。
5月3日。清廷允准山西巡抚吴廷斌的提议,奖励创办山西大学堂西学斋的传教士李提摩太及总教习敦祟礼。
吴廷斌奏请武备学堂叙用文职。清军各方面的设置均与世界强国相距甚远。为建设一支智勇兼备、好谋慎战的军队,山西巡抚吴廷斌主张武备学堂叙用文职。他在给清廷的奏折中说:“为将帅者,自非文武兼优,谋勇过人,则止能备驱策之选,甚或恃其刚很(狠),逞忿生事,多所贻误。下焉者,目不知书,十常八九,得志则放意骄奢,失志则等于苟贱,且有与会匪土匪为伍者。此皆由不讲兵学,不重武员之所致也……臣愚拟请此后卒业武备学生,皆照各省大学堂诸生,考验学业,择取于经史各种兵学兼优者,一体作为文贡生、举人、进士后,量用文职以次递升。其次者,仍令人常备各军效用,并请常备军兵官,专用武备学生。如为营官,准兼带州县衔,分统准兼带知府衔,统领准兼带道衔。遇有各省兵备道及府、州、县边要缺出,各省督抚于武备学生出身衔缺相当内,择其经史兵学兼优者,分别具奏,请旨量加简用,仍与统领等量为迁转。”清廷令将吴廷斌所奏下政务外商议。
5月4日。留日女学生于日本创共爱会。留日女学生胡彬夏、林宗素等于本日在东京组织共爱会。该会宣布以拯救中国之女子,恢复其固有的特权,使其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以尽女国民的天职为宗旨。共爱会是我国争取男女权利平等的第一个爱国妇女团体。在拒俄运动之中,该会会员也开会商议协助,并决定从军北征帮助看护伤员。
张之洞致电外务部,望坚拒俄在东三省不许添开口岸的要求。俄国要求禁止东三省添开口岸。闻此消息,张之洞电告外务部,请求拒绝俄国此要求,他在电文中说:“沪江支电津江电均悉,此时俄未交还东省,我尚无权添开口岸,固不可遽然明许他国。然俄人要我东省不许添口岸,是东三省利益永为俄独占,各国必不甘心。美日已有明言,英国必更不肯旁观,是俄人所请尤断不可允,慰帅电谓宜坚拒极是。……窃渭此时宜趁美日索开东三省之便,即恳美、日、英三国代我劝俄照约按期退兵还地。东三省既还,口岸如何开法、自易酌办。”
5月5日。山东日照县群众2000人反抗教堂压迫,举行起义,被清军镇压。
出使俄国大臣胡惟德将催俄照约撤兵的情况电告外务部。外务部令出使俄国大臣胡惟德以外交手段催促俄国遵约撤兵,胡惟德于本日致电外务部:“七条与报传大致相符。而俄方辩其不实,仅认防疫添线为应办事宜,又余款系中俄密商事,与他国不涉,疑是政府授意。昨遵歌电切催照约撤兵,外部云已授雷使详细训条,仍不愿商议……若事至吃紧,恐不能不密告美日友好等国暗为牵制。”
5月6日。上海广方言馆爆发退学风潮。本日,广方言馆全体学生以退学来抗议总教习舒高第的专制暴戾。这是继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后的又一起集体退学事件,一时轰动整个上海市。此次学潮起因于舒高第顽固守旧,教学不负责任,且常常压制辱骂学生,学生不堪忍受,集体退学以示抗议。学馆总办开始想调江南制造局炮队营勇前往镇压,后怕事态扩大,被迫与学生妥协,同意改良学馆章程。学生在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复课。
清廷派奕与葡萄牙公使在同葡萄牙修订的通商友好条约上画押。
5月8日。应清廷之请,日本政府勒令解散拒俄义勇队。
上海中国教育会代表汪德渊抵达东京。上海中国教育会代表汪德渊于本日抵达东京,10日,学生军召开临时会议以示欢迎。汪德渊在会上报告了上海教育界热烈响应的情形,认为军队暂不应解散,务望同志竭力维持。胡文澜也认为在中国获得独立之前,学生军万不可解散。于是决定推举钮永建、汤尔和为特派员赴北洋请愿,公推蓝天蔚、秦毓鎏、谢晓石等人修改学生军规则。
两江总督魏光焘致电上海道袁树勋,声称王之春借法兵、法款纯属谣言,要求袁树勋辟谣并缉拿造谣者。
5月9日。因反对美国传教士甘惠德的欺侮虐待而退学的杭州惠兰书院的50余名退学学生于本日组成改进学社。
5月11日。东京留日学生成立军国民教育会。留日学生于本日在锦辉馆召开大会,由谢晓石任主席。会议决定改学生军为军国民教育会,通过军国民教育会公约,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并推举秦毓鎏起草《发起军国民教育会意见书》,阐述发起军国民教育会的原因、宗旨与决心。为预防破坏,组织及活动均秘密进行。会员条件限制极严。上海学生界闻东京国民教育会成立,不久也成立分会,与东京的总部互相策应。
5月12日。清廷谕令王之春督办广西边防。
梁启超自日本经加拿大抵达纽约。
5月13日。湖北学生停课商讨拒俄之事。湖北学堂的诸学生得到京师大学堂仕学、师范两馆学生发来的函电,略谈了俄人胁迫割占东三省,政府已有允许之意,拟联合各省学堂及出洋学生电阻此事。湖北各学堂的学生于本日均停课召开会议,并随即禀告署湖广总督端方,请其致电政府拒绝俄国的要求。午后,梁星海太守入堂查点名册,未到者计有39人,其中有的是前往三佛阁召开会议。至14日,两湖高等学堂的学生仍然还未上课。
5月14日。个旧锡矿工人武装起义。豪狭好义的会党首领周云祥以“仇教阻路”、“阻洋占厂”为号召,于本日发动数千人参加个旧锡矿会党、矿工起义。云南矿藏丰富,英法两国均想在此修筑铁路,以侵吞云南的矿产,而清政府昏庸腐朽,云南人民只好思图自救,先后设立保滇会、死绝会、保界会等会党组织,其中声势最大者为周云祥领导的武装起义。周云祥,云南建水人,家里世代以开矿为业,在个旧设有锡厂。平日购了许多军械,并训练义勇数千人以保护厂矿。本日,云南蒙自县令孙家祥以责缴军火为名,率兵300余人赴锡厂。周云祥听说后,设下埋伏,击毙清兵200余人。孙家祥自知不敌,纵火后逃回县衙,调援兵再攻,也遭失败。周云祥率起义军佯攻蒙自,暗袭临安,另派黄显忠前往石屏。周云祥占据临安后,附近矿工、民工纷纷参加,短短10天里,起义群众达万余人,省城昆明为此大震。起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深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近代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云贵总督丁振铎调集各地清军,派按察使刘春霖为统帅,前去镇压。个旧锡矿工人起义一直坚持到下月底才失败。
5月15日。俄皇决心独占满洲。俄国沙皇电令关东军提督亚历克塞耶夫极力推行俄国企业家在满洲的活动,完成远东作战的准备,以示保持在满洲独占势力的决心。他召回在远东视察的克鲁巴特金,并任命伯仔布拉塞夫为枢密参赞。
《苏报》发表《中国教育会第二年改良章程》52条,分两天刊载。其宗旨、任务均有所改革,主张“提倡政论,改良风俗”,教育国民“高其人格,恢复国权”。
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于本日出版《中国历史教科书》第1分册。该书由夏佑曾编写,是中国第一部新体通史。它突破了中国历来采用的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借鉴于西方,采用章节体编写历史。它还采用进化论的方法将中国历史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大期,打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不分期的旧传统。并且还将三皇五帝上古三代无信史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疑时代。该书一问世即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
5月17日。安庆集会呼吁拒俄。本日,安徽大学堂、武备学堂、桐城怀宁公学300余名学生,冒着滂沱大雨聚集在安庆藏书楼前,举行拒俄大会。陈独秀在会上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说。演说陈述了中国即将面临被瓜分威胁的严酷事实,逐条驳斥了俄国妄图永远占领东三省的7项新要求,批评了一些人不问国事的消极态度,号召学生们要热爱祖国,要为中华民族疆域的完整而努力。演说毕,由陈独秀宣布成立安徽爱国会,通过《安徽爱国会章程》20条,并经会议共举陈独秀、潘华等7人为爱国会负责人,议决创办《爱国新报》及准备同上海爱国学社以及东南各省人士联络,成立国民同盟会。这次集会在当地知识界引起广泛的响应,陈独秀为此遭到清廷通缉而被迫离皖赴沪。
5月18日。《苏报》发表《读<中外日报>》一文,对攻击爱国学社的论说予以反驳。
5月20日。俄国大臣召开会议,户部的微德、外部的拉姆斯多夫等主张限制扩张远东军备,暂作忍耐,但又不肯立即履行中俄撤兵条约。
5月21日。清廷饬令迅即镇压周云祥起义。云南周云祥起义军攻下临安,使清廷既惊又怒,迅即谕令:“丁振铎等电奏匪徒周云祥抢占个旧厂,当经调营往剿,正在兼程前进,忽据报临安府城被匪窜陷等语。该道魏景桐等事前既失于防范,临时又未能堵御,咎实难辞,临安开广道魏景桐,着即革职留任。分统营官魏荣斌、管带逢家相、马朝柱、麦贵安、马子贤,均着革职,拔去翎枝,效力赎罪,知府厅县等员查明严参。着饬按察使刘春霖迅即添募防营,出省堵剿,会同该镇道等迅将府城克复,赶紧捕拿首要,尽法惩治。如仍不知振奋立功,即行奏明从严参办。丁振铎、林绍年,均着交部议处,务即督饬各军认真防剿,迅速捕灭,并将路工及洋员人等切实保护,毋稍疏虞。如再贻误,惟该督抚是问。”
5月23日。清廷授崇礼为大学士,以敬信为协办大学士。
5月24日。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教育。
《苏报》发表《敬告湖南人》一文。面对着中国将被瓜分的悲惨前景,陈天华悲愤难扼,于本日在《苏报》上发表了《敬告湖南人》一文,以唤起故乡的民众愤起反抗。他在文中悲呼:“呜呼!我湖南人岂非十八省中最有价值之人格耶?何以当此灭亡之风潮而无所动作也?吾思之,吾重思之,而不能为诸君解也。谓将有所待乎?则台湾;胶州、旅顺、威海、广州之割,亦曰将有待也,何以惟闻日蹙百里,投袂而起者不闻有人也。人之断吾手足也,吾不之较;直待断吾首,然后起而与抗,不已晚呼?东三省、广西之失,不特手足也,直断吾首;而犹曰有待,不知如何而始无所待也。”他还提出,“死于今日,或可侥幸于万一;死于异时,徒死无补。且为同种人而死,虽死犹荣;为异种人戕同种人而死,则万死不足以偿其罪。”
上海教徒参加拒俄运动。上海市中国教徒于本日举行拒俄活动。下午4点半,耶酥会教徒聚集于美华书馆,抗议俄国对东三省的不轨行动。全体教徒齐声为东三省早日平安归还而祈祷,并纷纷发表演说,表示要一致共保疆土。晚上8点,众教徒又前往英租界三马路(今汉口路)慕尔堂集会,共议抵制对俄之策。有的教士还在大街上散发传单,号召共同拒俄,以保全国家的主权。
5月27日。俄使照会清外务部,满洲开商埠及设领事,须先商得俄国同意。
《苏报》记者评论“拒俄运动”。俄国撤兵期限已到,但其不仅不撤兵,反而还提出7项新要求,妄图将东三省控制在其势力范围之下。此消息传出,使爱国人土愤慨不已,争相集会开展拒俄活动。针对此情形,《苏报》记者评论道:“此吾中国独立钟声也。俄人眈眈虎视,思得一逞其席卷之势,宁止一日!乃一再踌躇而不即发者,非有阻于吾外部之强硬,非有怯于吾陆军之精炼,一则以庚子排外暴动之民气有以致之。一则以辛丑电阻密约之民气有以致之。虽其间不无文野之判,而其不可奴隶、不可屠割之一种毅然独立之血诚,则实吾中国前此未有之特色也。兹则又以未死之心,变其鬼面以相尝试,而不图适以为吾国民民气之锻炼。今俄人又貌易其外交政策,示我政府以晏安之可怀。吾警告国民诸君,毋误服其鸩毒也。”
章士钊任《苏报》主笔。《苏报》于本日延聘章士钊为主笔。章士钊到任后,《苏报》相继刊登反清言论,措辞激昂。该报以章太炎、蔡元培等为撰稿人,并推荐邹容的《革命军》,发表了章太炎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政见的文章,鼓吹反清革命。
5月28日。留日学生钮永建、汤尔和在上海爱国学社发表演说,鼓吹军国民教育思想,要求加强反清斗争。
5月30日。清廷补授王文韶为武英殿大学士,冈为文渊阁大学士,崇礼为东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