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绘画艺术(2)
席勒
在19世纪末,欧洲美术的最大阵营是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两者彼此对立但不对抗,而象征主义绘画由于具有世纪末观念的作用,在不同国家里表现均不一样,如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年~1918年)和他的学生席勒的艺术,就已不是象征主义的内涵,前者从派别上称作“维也纳分离派”,后者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表现主义范围,而且具有世纪末特征。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1918年)出生于图尔恩,1907年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是克里姆特的学生。他的成熟期的画风受到奥地利新艺术派——青年风格的影响(1909年,由于不满学院式教学,同几个志同道合者退出学校,组成新艺术家派),只是创作中出于个人身世,加入了紧张、激动的颤抖线条。对他的表现风格,世人多有争议,如这一幅。可是收藏家利奥波德教授一直关注他的艺术,生前收购了他的大量作品,在维也纳算是席勒作品最权威的拥有者。
欧罗巴被劫
1907年,谢罗夫和“艺术世界”成员巴克斯特一道去希腊旅游,创作了几幅以古代希腊神话为题材的壁画画稿,其中之一就是描写宙斯劫走腓尼基公的《欧罗巴被劫》,后因忙于其他工作,壁画被耽搁了下来。
欧罗巴被劫的故事在欧洲家喻户晓,而且被许多画家表现过。瓦·谢罗夫作此画的目的是希望以现代的表现手法,完成想像和现实的完美结合。瓦·谢罗夫把宙斯画成了一头在蓝色海洋中畅游的公牛,它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欧罗巴。欧罗巴无可奈何地跪在牛背上,眼里满是忧愁。为了使画稿所传达的精神气质和古代风格相符,瓦·谢罗夫还画了版画稿和雕塑稿,反复比较推敲,才把欧罗巴的姿势定了下来。橙黄色的公牛在蓝色的海洋里显得很突出,远处的海豚给画面增添了动感,作品显示了谢罗夫的装饰艺术才华。
1911年冬,瓦·谢罗夫因病突然去世,他的艺术成就对俄国油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少女与猫
这幅画主要表现一个坐着的裸体少女和一只黑猫。画家把爱贯注到对人和动物天性的表现上,运用橘黄色变幻不同的暖色调,描绘一个安逸、舒适而宁静的神秘世界。白、天蓝、墨绿及黑色的运用,使画面显得更加迷人、艳丽及富于装饰性。
一般人认为,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带有普遍的革命理想,而不只是局限于美学范围。它的倡导者们不管其个人所持什么观点,但都深信推翻现有的价值观念的迫切性。这种信念是所有表现主义者的行动和思想的乌托邦式的宗旨。第二个特点是,德国所特有的思想方式和追求形式的作风,使它的特征得以在此深深地扎下根。人们应当把这种对世界的看法视为德国的民族特点。表现主义作为表达思想感情强烈愿望的一个同义词,即内心世界的表达,可以说是德国艺术特征的代表。凯尔希纳的绘画就具有这种特点。他在构图时善于在兴奋和急促中抓住动作并形成新的形象,也许他的作品不一定符合大自然中的形象,却清晰地表现了他所见到的一切。他的绘画,除了形式之外,就是纯净的色彩。
恩斯特·路德维格·凯尔希纳(1880年~1958年)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生于德国阿沙芬堡。1901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学习建筑工程。1903年~1904年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1905年同海格尔、施密特—路特鲁甫及弗里茨·布莱尔创立“桥社”。1906年撰写“桥社”纲领。1911年移居柏林,创办现代绘画学校。1917年迁居达斯沃。从1922年起与他人合作制造挂毯。1931年被选为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
别胸花的男子肖像
伊里亚·伊万诺维奇·马什科夫(и.и.MaшKоB,1881年~1944年)是一位跨时代的画家。自幼学习民间艺术,做过作坊画工,后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跟随谢罗夫、科罗温学习油画,早年曾参加“艺术世界”的活动。1909年俄国先锋派画家冈恰洛夫斯基、林都洛夫组建了“红方块王子”艺术团体,马什科夫参与了他们的立体主义的艺术实验,作品讲究形体塑造。《别胸花的男子肖像》是马什科夫的代表作,画中概括的形体不难看出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痕迹。
十月革命之后,马什科夫的作品回归古典风格,静物成为他主要的表现内容之一。作于1924年的《莫斯科食品:面包》使他的技法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不仅让人感到静物的质感,而且在平凡中感受生活的富足美满。
德累斯顿附近的暴风雨景象
此图描绘的是暴风雨场面。天空乌云翻滚,地面一片葱绿,桃红色建筑物和灰白色建筑物在墨绿色树林的衬托下,显得闪闪发亮,体现出暴风雨中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大自然现象。
埃利希·海格尔(1883年~1970年)是德国“桥社”画家。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多贝仁。1904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学习建筑,1905年同凯尔希纳、施密特—路特鲁甫以及弗里茨·布莱尔创立了“桥社”,1911年移居柏林,成为柏林“分离派”创始人之一。海格尔是一位温和的表现主义画家。他的早期作品出色地表现出人物心理刻画的深刻和抒情意味。后来,他着重创作色彩丰富的风景画,并具有浪漫的现实主义情调。
[
巴黎柯汀街一死巷
作者以质感粗糙的笔触和素淡清幽的色彩描绘出那些白粉墙的建筑物和狭窄的小街景象。他喜欢的这种小街景色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而且不辞劳苦地反复把它们画出来。
郁特里罗
摩里斯·郁特里罗(1883年~1955年)又译“于特里约”,是与野兽派同时代的画家。生于巴黎近郊的蒙马特尔。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训练,由母亲苏珊娜·瓦拉东指导他学画。
郁特里罗是著名女模特苏珊娜·瓦拉东(1865年~1938年)的私生子。雷诺阿、德加和劳特累克都画过瓦拉东,后来她自己也成为画家。郁特里罗受母亲的影响和指导,也成为自学成才的画家。从艺术上,可以看出他受到印象主义或后继者风格的影响,然而他的作品更接近那种天真稚拙的绘画。他只画人们所熟悉的蒙马特尔风景。他几乎画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而且着了迷似地反复描绘。这反映出他的天真和原始的创作态度。大约从1910年起,他又开始画巴黎市景风光。此图就是描绘巴黎柯汀街一条死巷的景色。
放荡的安托尼亚
此图表现一个舞女疯狂的表演姿态。造型简洁、素描准确。色彩明亮饱满,黑、红、白三色对比强烈,生动地表现出舞女的优美舞姿,也表达出她的放荡性格。
基斯·凡·东根(1877年~1968年)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出生于荷兰,兽就读于鹿特丹皇家美术学院。20岁时到巴黎,成为野兽派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素描大师,也是一位色彩大师。1908年他还应邀加入德国表现主义团体“桥社”。1918年被称为“疯狂时代”,也是东根创作繁忙的一年。他以野兽派的色彩表现手法描绘了当时上流社会和酒吧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商人、政客、艺人以及舞女、娼妇等。1920年~1930年间,东根的肖像画达到了高峰时期。
东根
不加调和的桃红和天蓝相间的地面占据画面的大半部分,黄山墙和绿树与地面互相呼应,天空的天蓝色与地面的天蓝色,左侧房屋的桃红色与地面的桃红色又互相对称,使整个画面显得明快开朗,谐调统一,给人以一种欢悦感。
施密特—路特鲁甫是“桥社”中最大胆的色彩画家。他经常用鲜明的深红、蓝、黄和绿色同时并置于画面上,使之相互衬托,相互激荡。
拿着玩偶的裸女
此图用勾线平涂的方法描绘出斜卧在床上的裸女形象,她的赤裸身躯在黑边红底床单的衬托下,显得透明发亮,十分引人注目。
卡尔·施密特—路特鲁甫(1894年~1976年)生于德国克姆尼茨。1905年~1907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学习建筑。1905年同凯尔希纳等创立“桥社”。1931年成为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1941年他的作品被指责为颓废派而遭禁止创作。1947年在柏林美术雕刻大学当教授。施密特—路特鲁甫的绘画主要表现他所见所闻的客观对象,并努力以完美的方式描绘它们。手法概括、施色沉着有力。像其他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一样,他的绘画构图理性、意念和目的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主要表现的东西是感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由于画家与德国木刻版画的传统表现形式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他创作油画作品时借鉴了版画黑白强烈对比和表现手法简洁明了的特点。
水边五浴女
在淡黄色的背景上点染草绿色树木,与轮廓线洗练的浴女协调一致,富于节奏感。缪勒善于以简练的方式表达人的感情和风景。作品争以灰色或浅淡色风景作背景,描绘有节奏感的裸体像。构图优美谐调,富有生气。
奥托·缪勒(1874年—1930年)生于德国萨克森。19世纪90年代初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学习,1908年移居柏林,1910年加入“桥社”、1919年在布雷斯劳美术学院任教授。1920年旅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