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 第31章 谬误与反驳(上)(2)

第31章 谬误与反驳(上)(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元泽(王安石的儿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有一次,一位客人把一只獐和一只鹿关在一个笼子里,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不认识,思索了一会儿说:“獐边的是鹿,鹿边的是獐。”

逻辑分析 元泽的回答是含混笼统的,不明确的。但是,在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回答是足够机智的。

11.毛拉与罗马学者

一位罗马教廷的学者正在访问土耳其皇帝提摩尔的宫廷。皇帝让一位著名的毛拉准备与来访学者进行一场斗智。毛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驴子驮上一堆题目不知所云的书。在斗智的那天,毛拉和他的驴子一起出现在皇家庭院里。尽管在他们之间语言不通,毛拉以其当地人的非凡仪表和过人智力,气势上压倒了罗马学者。这位学者最终决定考考这位毛拉的理论修养。他举起一个手指。毛拉以两个手指作答。罗马人举起三个手指,毛拉回答以四个手指。学者挥动他张开的手掌,毛拉的回答是握紧拳头伸进他的手掌。然后,学者打开他的公事包,拿出一个鸡蛋。毛拉从兜里掏出一个洋葱作答。罗马人问:“你的证据是什么?”毛拉向他的书打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手势。罗马人看了看,他面对那些书名是如此震惊,就低头认输。

谁也不懂他们间的较量。在随后的茶点过后,皇帝悄悄地问罗马学者,这究竟是什么含义。“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位毛拉。”罗马人解释说,“当我举起一个手指时,表示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他举起两个手指是说上帝创造了天地。我举起了三个手指,表示人在怀胎一生一死间循环,毛拉以四个手指作答,象征人的躯体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组成。我挥动张开的手掌,意味着上帝无处不在,而他用握紧的拳头伸进他的掌心,是补充说上帝同样也在这里,在我们中间。”“好吧,那么鸡蛋和洋葱是怎么回事?’’皇帝紧迫着问。“鸡蛋是地(蛋黄)被天包围的象征。毛拉拿出一个洋葱表示地周围的天有很多层。我问他,他用什么证明天的层数和洋葱皮的层数一样多,结果他指给我看那些高深的书。唉,那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您的毛拉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然后,沮丧的罗马人就离开了。

与毛拉讲同一种语言的皇帝,下一步就是问毛拉关于这场辩论的情况。毛拉回答说:“这很容易,陛下。当他举起一个手指向我挑衅时,我举起了两个,意思是我会挖出他的两只眼珠。当他举起三个手指时,我确信他打算踢我三下。我就以牙还牙,要回敬他四下。他扬起整个手掌,毫无疑问,是要扇我一个耳光。那样我就会回他一记重拳。他看到我是认真的,就开始变得友好起来,送我一个鸡蛋,我就送他我的洋葱。”

逻辑分析 在一场哑谜式的斗智过程中,毛拉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战胜了“学问高深”的罗马学者。显然,这场斗智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各自的“思想”中交锋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二人对问题的理解上发生了“歧义”。“歧义”的根源在于他们事先对“一个手指”、“两个手指”、“三个手指”、“四个手指”、“挥动手掌”、“握紧拳头击打手掌”、“鸡蛋”和“洋葱”等语词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约定,因而是“含混笼统”的。

(三)曲解或窜改词义的谬误

12.一道高中作文试题

有一道高中作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和老师产生了以下几种理解:(1)不少学生把它解释为“在生时遭逢忧患,至死时才享受到安乐”。(2)另一些学生把它解释为“人生在世总是有忧患的,但无论怎样,死后便一了百了,得到大解脱”。(3)老师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成语,应解作“忧患使人勤奋进取,有能力克服困境;安乐使人怠惰退化,无法应付困境。简单地说是,忧患则生,安乐则死”。

逻辑分析 老师的理解是标准的、正确的。而学生的理解则文不对题(离题),从逻辑上说,学生犯了“曲解、窜改词义”的谬误。

理论探讨 若一语词或短语只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标准意义),而使用者将其理解为另外一个意义时,则他犯了“曲解、窜改词义”的谬误。

13.守时

甲:“昨天开会,你迟到了20分钟,真不守时!”

乙:“你也不守时,因为你早到了20分钟!”

逻辑分析 这一论辩中的“守时”的概念有约定俗成的通用语义.只是不逾时,不迟到,并不包含早到。而乙为了反驳甲对自己的批评,竟将“守时”的定义改变,这就犯了“曲解(或窜改)词义”的谬误”。

14.“领”和“袖”是“领袖”吗?

十年动乱初期,某市一位高级工程师在长途出差回来后对保姆说了一句:“我的衬衫领子和袖子脏得不像样了,如果洗不出来,就扔掉算了。”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上“污蔑伟大领袖”的罪名,判处3年有期徒刑。

逻辑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衬衫的领子和袖子”的含义和所指是明确的、确定的,可是有人故意将其歪曲为具有政治含义的“领袖”,达到整人的目的。

(四)错置重音的谬误

15.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

有这样一句话:“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它的不同部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意义。

(1)“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这么说)。

(2)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确实没这么说)。

(3)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暗示的)。

(4)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偷了)。

(5)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某些事)。

(6)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7)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我别的东西)。

逻辑分析 同一个句子,由于强调其中不同的部分,会衍生出不同的意义。这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如上例。但若说者有意利用重读、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使其意义发生改变的手法来论证某一观点,则说者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请看下例。

16.闷闷不乐的赵小姐

赵小姐身穿崭新的旗袍上班,一进办公室,同事钱先生不禁对赵诲“您今天真漂亮(重音)!”赵听后怏怏不乐不乐,赵的朋友孙小姐问赵:“你怎么啦?”赵说:“他说我今天(重音)漂亮,这是说我过去不漂亮。”

迟到上班的李先生一进门又对赵说:“您的旗袍真漂亮(重音)!”赵听后更为不快,孙小姐问她:“又怎么啦?”赵说:“他说我旗袍(重音)漂亮,这是说我人不漂亮。”

逻辑分析 赵小姐强调的手法从钱李二先生的话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

17.抽烟

父亲:“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狠狠打你一顿不可。”儿子:“爸爸,别打我。我向您保证:从现在起,我抽烟一定不背着您。”儿子的言论,错在哪里呢?

逻辑分析 父亲说“你竟敢背着我抽烟”,重音是在“抽烟”上,可是儿子却把重音放在“背着”上,得出了自己错误的观点,犯了“错置重音”的谬误。

(五)分举的谬误

18.救命的海水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寄托在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八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逻辑分析 八名船员不幸遇难,根本的原因是思维方法出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受制于“定势思维”,不懂得打破“常规”的束缚。从逻辑学上看,他们陷入了所谓“分举”的谬误:主观地以为海水(整体)是咸的,所以海水的每一部分也都是成的。

理论探讨 分举的谬误是这样的一种错误的推理或论证:如果事物整体上具有某一属性,则它的每一部分也具有此种性质,错!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懒汉阿Q是中国人,所以,懒汉阿Q是勤劳勇敢的。你说,这样的结论能成立吗?

(六)合举的谬误

19.大合唱

从前有一位非常喜爱小鸟的国王。这位国王经常游走在山林和原野上,听着悦耳的鸟叫声,赞叹着:“啊!任何时候听到黄莺的声音,都是那么好听!”“布谷鸟的叫声,总是让人听了觉得心情很平静!”

有一天,国王突然有一种想法:各种鸟类的声音都这么悦耳,要是将所有的鸟声集合起来,一定会更为动听!如果能够同时听到所有好听的鸟叫声,必定是一大享受啊!于是,国王下了一道命令:“来人啊!从现在起,我命令你们这些士兵,去把所有山林、原野上的各种鸟类都抓回来。然后,在宫殿的前院造一个大型的鸟笼,把它们全部关在里面,本王想听它们的大合唱。”谁敢不按国王的命令行事呢?于是,士兵们穿梭在山林和原野间,努力地寻找着各种鸟类。

几天后,在宫殿前院的巨大鸟笼里,便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国王看到这个场面,高兴得咯咯笑着说:“哈哈哈!现在就可以欣赏一下各种鸟类的大合唱。鸟儿们,赶快来合唱一首美丽的曲子吧。”所有的鸟儿们,便开始张大了嘴,唱起来了。咕噜!咕噜!叽叽喳喳!啧!啧!啧!啧!布谷!布谷!……所有的鸟儿们同时叫着,简直就像敲打铁皮屋顶一样嘈杂。国王扭曲着脸,捂住耳朵说:“哎呀!吵死人啦!”但是鸟儿们没有停止,继续吵闹地叫着。国王实在忍无可忍,再度下了一道命令:“来人呐!赶快把这些鸟儿们送回山林和原野去吧,还是个别听它们的叫声比较好啦!”

逻辑分析 国王大概是依据1+1=2的公式认为:“美妙的鸟叫声+美妙的鸟叫声=更美妙的鸟叫声。但是事情并非如此,不是吗?因为从每只鸟儿的叫声悦耳,推不出聚集所有的鸟类,就会叫出更悦耳的声音啊!从逻辑上说,国王陷入了所谓“合举”的谬误。

理论探讨 合举的谬误是指这样的一种错误推理或论证:如果整体的每一部分都具有某种属性,则该整体也具有此种属性,这是不必然成立的。更多的例子,如氢和氧在一般条件下是极易燃烧的。因此由氢和氧这两种物质组成的水也是极易燃烧的。这显然是错误的。再比如,用很多对身体有益的药材所做成的药,应该是对身体更有益的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结果要看怎样调制:既可以把它们调制成补药,也可以把它们调制成毒药。就算将所有对身体有益的药材组合起来,也不能保证一定调制出对身体更有益的药,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而盲目吃下很多对身体有益的药,从逻辑上说你就是犯了“合举”的谬误。还有,虽然红色、蓝色、黄色等个别的颜色很美丽,但是如果认为把这些美丽的颜色综合起来,也会是美丽的颜色,这也犯了“合举”的谬误。因为,把红色、蓝色、黄色等关丽的颜色综合起来,就变成黑色了。

合举的谬误与分举的谬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懂得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无头人

清朝时期,有个大臣叫纪晓岚,能言善辩,聪明过人,能够化解许多难题,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一天,乾隆想考验考验他,就说:“爱卿,我给你指个东西,你要是认不出来,我就要砍你的头!”

纪晓岚微微一笑,说:“是,万岁!”

“那好!”乾隆指着一匹马说,“请问这是什么?”

纪晓岚:“回万岁,这是马。”

乾隆又指着马尾巴问:“这是什么?”

纪晓岚:“尾巴。”

乾隆又指着马的眼睛、耳朵、鼻子、腿等地方问了一遍,纪晓岚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乾隆得意地说:“我指了这么多地方,没有一个地方你回答是‘马’。所以,你输了!我要砍你的头!”

“好吧!您砍我的头吧!”纪晓岚回答说。“可是,微臣有话要说!”

乾隆大度地说:“好吧!”

纪晓岚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请问万岁,这是什么?”

乾隆说:“眼睛啊!”

纪晓岚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请问万岁,这是什么?”

乾隆说:“鼻子啊!”

就这样,纪晓岚把自己的头部指了个遍,乾隆都没有回答哪个部分是头。

最后,纪晓岚说:“万岁,我指了这么多地方,没有一个地方你回答是‘头’。所以,‘头’根本不存在,您怎么砍呢?”

“佩服!佩服!爱卿果然厉害,朕服你了!”乾隆哈哈大笑。

逻辑分析 首先,乾隆指着一匹马问“‘这’(马的整体)是什么?”时,纪晓岚回答“‘这’(马的整体)是马。”接着,乾隆论证说。‘这’(马的部分)是“马”的眼睛、耳朵、鼻子、腿等,而“马”的眼睛、耳朵、鼻子、腿等都不是马,所以,‘这’不是“马”。因此,纪晓岚当初的回答“这是马”就错了,也即纪晓岚不认得“这”是什么。乾隆的论证是不对的,犯了“合举”的逻辑错误。纪晓岚紧紧地抓住这个“漏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了对方,取得了论辩的胜利,而且保住了性命。

三、论据不足谬误

(一)绝对判断的谬误

21.鼠猫

有一人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长得很威风,是一只捕鼠能手,这家人为能养这样的猫而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总是夸他的猫如何如何好,并称自己的猫为“虎猫”。

一天,家里来了五位客人。主人照例又在客人面前夸他的猫多么勇敢,多么威武,并说自己特意为这只猫取了个名字,叫“虎猫”。

第一个客人皱了皱眉头说:“虎虽然很猛,可不如龙更神通广大,我建议给猫改名‘龙猫’,你看怎么样?”

第二位客人捋了捋胡须说:“龙虽然比虎神通广大,可龙要是升天的话,必须借助云彩,云不是比龙更强吗?我看不如改名叫‘云猫’。”

第三位客人沉思了一下,接着说:“云虽然能遮住太阳,可风一吹,云就散开了。所以云抵挡不住风,还是风厉害,我建议改名叫‘风猫’更好。”

第四位客人听了,也抢着说:“狂风刮起来的时候,高大的墙就可以把它阻挡住,风又能把墙怎么样呢?我看改名‘墙猫’最好。”

最后一位客人,见别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甘示弱,说:“墙虽然很坚固,可老鼠要把墙打出洞来,再坚固的墙也会坍塌的。墙又能把老鼠怎么样呢?我看改名叫‘鼠猫’最好。”

逻辑分析 客人们本想献策抬猫,结果却走向了荒谬:反而把猫抬到鼠的地位上去了!从逻辑上说,犯了“绝对判断”错误。

理论探讨 “绝对判断”的谬误,又称“以相对为绝对”。在论证活动中,人们一般以一般原则或普遍判断为前提(论据)进行推理。但是,如果无视限制条件,把这一般的原则或普遍的判断绝对化,就会产生绝对判断的谬误。在上例中,猫无论有多么厉害,总是有条件限制的;无视条件的限制,只能走向谬误。再比如说:“运动是有益的,所以人人都应当增强运动。”这个推理不成立,因为很容易找到反例,如心脏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就不应当增强运动。这个推理为何错误,是因为把“运动是有益的”这一普遍判断绝对化了。绝对判断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特例的谬误”,指的是把一般的原则误用于特殊的、例外的场合。例如,“说真话是一种美德,所以我告诉约翰他得了癌症。”这是不对的。

22.强盗弟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