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 第40章 第27种能力 自立自强(2)

第40章 第27种能力 自立自强(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那个系错的扣子知道的。”专家回答说。这位母亲问:“那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在他没有钱时,给他送钱去;在他要结婚的时候,给他准备好房子;当他生病的时候,带他去医院。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关于其他的,我也就无能为力了。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给孩子一次让他长大的机会,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专家最后说。

这位母亲和专家的谈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父母亲手为孩子辛辛苦苦挖掘的,因为过分庇护孩子。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也就丧失了自立能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放开手,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天空中翱翔,在风浪中成长,学会走好前进中的每一步。

培养方法三:让孩子明白,一切要靠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拿破仑有一次外出打猎,他刚走到一条河边,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大声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使劲扑腾,但就是不往岸边来,于是,他马上举起猎枪瞄准落水者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的话,我就开枪打死你。”那人听了,吓得竟然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落水者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了岸上。一上岸,他便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他。拿破仑从容答道:“要是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道理:一切要靠自己。”

“一切靠自己”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而做父母的却没能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每当刮风下雨,学校门口就排起了长蛇阵,家长们个个向校园里张望,手里拿着雨具、衣服。这真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动物界有这样一个场景:善于奔跑的非洲猎豹在捕到猎物后,不是立刻将其咬死,而是有意识地将它放生,然后驱赶小豹追赶逃命的猎物。如果小豹追了一会儿便停下来,母豹就会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直到小豹再去追猎物为止。

不难看出母豹的良苦用心,这样对待小豹,完全是为了小豹着想,让小豹明白,要生存只能靠自己,要学会捕食,这样便能学会生存。这给现实生活中的父母提了一个醒,应该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自立。

培养方法四:多鼓励孩子

要让孩子变得自立自强,就要求父母记得时刻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要勇往直前,不卑不亢。孩子在开始独立做事的时候,即使结果算不上完美,出现一些失误,父母也应该鼓励他,否则孩子就会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当然,父母对孩子也需要有耐心,让他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多接触一些社会活动。

另外,孩子在自立方面取得了进步,父母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这样孩子才能继续一如既往地按照要求去做,形成孩子自立与父母鼓励的良性循环,进而让孩子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

培养方法五: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要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的意志,陶冶他的情操,丰富他的阅历,当然,更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立自强能力。吃苦教育也能锤炼孩子的独立人格。

有些父母并不富有,但却异常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几乎可以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但孩子却不答应父母的要求,在学习上不下功夫,在生活上不能自理也不愿意自立。父母也可能没有让孩子接受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的想法,但即使有的话,想想孩子会同意吗?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妥协,带给孩子的将是什么?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成为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其实,强者都是磨练出来的,也就是受到了吃苦教育。

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吃苦教育”分不开。4岁的时候,邓亚萍每天要捡上万个球。年龄再稍大一点,她的家人对她就更为严格。她的父亲邓大松在球台上画上一个点,规定邓亚萍的每个球都要落在这点上……这简直就是折磨。但邓亚萍挺了过来,历尽艰辛后终于成为世界冠军。如果当初没有邓大松近似残酷的训练,会有今天的邓亚萍吗?如果当初邓大松怜爱女儿,那世界乒坛还会出现这样一位奇才吗?

天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才是爱吗?不是。只有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才能学会生存,才能“自立自强”于社会。

培养方法六:激励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之一,它激励中华儿女拼搏奋斗,锐意进取。

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孩子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要让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

洪占辉,一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母亲离家出走的困难日子里,他用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抚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妹妹。从读高中起,洪占辉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十几年。在被评选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他说:“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洪占辉有骨气,是新时代自强不息的典范。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 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波折与浮沉之中,人生才能得到历练,才能走向成熟。另外,父母要清楚一点,自强是让孩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气馁,不失望,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事事要强,时时要强。

培养方法七:不要给孩子留钱财

瑞典伟大的化学家诺贝尔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但是当今有不少父母,不是想方设法教育子女发奋读书,努力工作,而是千方百计为下一代积累钱财。要知道,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

其实,早在我国汉朝时,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给子女留钱财,如果子女有德有能,适足损其善;要是子女无德无能,则会增其恶。总之,给子女留钱财,有害无益。

要教育孩子自立,不给孩子留钱财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名家名人教子各自有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点,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女留钱财,却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爱国华侨陈嘉庚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在国内创办的集美学校。

革命先辈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他在病床上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罗荣桓元帅临终前嘱咐他的老伴林月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特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后留给子女的只有87元钱。

国内的商界精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位亿万富翁曾在媒体上公开声明:“我要办世界一流的企业,最后把企业交给国家和社会,决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不是作秀,是发自肺腑。”某知名企业“当家人”与妻子商量后认为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否则会“坏了他们”,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这位“当家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还有一位富商妈妈与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会用完;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会顺顺利利。因此,奉劝天下父母,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后代从小就要自立自强,回报社会。

培养方法八: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小事,父母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些点滴小事,因为正是这些小事给孩子提供了培养自立自强能力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而要让他自己去完成、去锻炼。

比如,孩子年龄小一点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拿凳子,吃完自己盛饭等。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些事,父母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注意,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学着做,父母一定不能越俎代庖,等时间一长,孩子就学会了。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放手让他多做一些事。如自己穿衣服、洗手帕、整理卧室等。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就会慢慢自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经验总结。孩子从小学会做小事,长大才能做大事。所以,作为孩子的首任教育者,父母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于自己做事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并能愉快舒畅地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