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18世纪文学(1)
法国启蒙时期文学
概述
18世纪法国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导致了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前几乎一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作家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为革命打下了基础。
18世纪的法国在经济上依然是封建生产关系占优势的农业国,政治上仍1日是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取得长足进展,出现了有大量工人集中生产的工场和工业城市,有些工场逐渐采用零星的机器。资产阶级经济力量有所加强,连封建政府财政困难的时候也向他们乞求援助。专制王朝腐败不堪,财政混乱,引起各等级的普遍不满。受压迫最深的是第三等级中的下层群众。从18世纪初年的卡米扎尔起义开始,农民和市民暴动经常发生。王朝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统治机器苟延残喘。天主教会始终是封建制度的捍卫者,因此,******斗争必然要和反教会斗争结合在一起。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法国资产阶级对改革社会政治的要求日益强烈。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大都把目光转向已经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他们羡慕它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欣欣向荣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思想被介绍到法国。莎士比亚和理查生在法国影响很大。尽管伏尔泰站在古典主义捍卫者的立场,说莎士比亚戏剧“野蛮”,但也承认有向他学习的必要。狄德罗热烈赞赏理查生,卢梭受理查生小说的影响,写成《新爱洛伊丝》。同时,英国的一些社会风尚也开始传到法国,为一部分人所接受,如英国式的园艺和文学俱乐部。凡尔赛宫不能再以自己的艺术趣味影响文艺界,巴黎的沙龙、咖啡馆和俱乐部成为法国的文化活动中心。诗人、作家、思想家、艺术家在那里不仅谈论文学艺术,还讨论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有的沙龙、咖啡馆和俱乐部是自由思想的传布场所,人们批判揭露专制****,提倡宗教容忍和无神论,要求创作自由,主张文学反映资产阶级生活。有的则是保守作家的堡垒,他们憎恶启蒙运动,极力美化贵族生活,他们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罗珂珂色彩,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鼓励和保护。进步作家则不断遭受王朝和教会的迫害,他们的作品中有不少是秘密出版的,出版后又被列为禁书。伏尔泰和狄德罗都坐过牢,卢梭被迫流亡国外。启蒙思想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终于传播到全国各地。
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在戏剧领域仍占统治地位,但已呈现出衰落的现象。
悲剧家克雷毕庸(1674年-1762年)模仿拉辛,但他追求恐怖的剧情、宏伟的场面,走进了脱离现实的绝境。喜剧方面的情况略胜一筹,作家较多。列牙尔(1655年-1709年和勒萨日接受莫里哀的传统,写讽刺喜剧;马黎伏(1688年一1763年)把爱情作为喜剧主题,《爱情和命运的游戏》(1730年)是他的代表作,他们都取得一定的成就。18世纪初期的小说家和17世纪小说传统有一定的联系。喜剧家马黎伏也写小说,他模拟贵族沙龙小说,予以讽刺,但仍保留“典雅”趣味。普莱伏(1697年-1763年)教士的馒依·列斯戈》(1732年)是17世纪爱情小说的继续,它暴露了路易十五时代腐化的贵族生活,在法国曾风行一时。作者的爱情观点薹宿命论的。普莱伏把理查生的小说译成法语,对法国18世纪文学有相当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是勒萨日,他是剧作家,也是小说家。
勒萨日
阿兰·列日·勒萨日(1668年一1747年)生于一个公证人家庭,当过律师,译过西班牙小说,从翻译走向创作。《杜卡雷》(1709年)是一部讽刺喜剧,揭露包税人的集团。作者塑造了几个骗子形象。伯爵夫人骗杜卡雷,骑士骗伯爵夫人,男仆和侍婢骗他们三人。杜卡雷是最无耻的大骗子,他靠包收税款起家,掠夺人民,盗窃国库。1712至1732年,勒萨日为集市剧场写过一百多出小型喜剧,其中有的是和别人合作的。这些喜剧不同于古典主义喜剧。当时,法兰西喜剧院垄断戏剧上演权,只演传统的古典主义剧目,千方百计迫使集市剧场关闭。为了对付法兰西喜剧院的干预,勒萨日不得不经常改变他的戏剧形式,有时以歌曲为主,对白为辅,有时把对白和舞蹈结合起来,有时是纯粹的哑剧。这些通俗作品讽刺性强,有的公开嘲笑法兰西喜剧院的剧目,有的以暗示手法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但都具有现实主义因素,颇受普通观众欢迎。
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叙述一个西班牙青年的遭遇。他原来是个天真无知的孩子,为了冲破封建社会的种种障碍,他不择手段地向上爬,终于爬到首相秘书的地位。作者通过吉尔·布拉斯的形象,说明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出身微贱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德行和很大的才能,也不会受人重视。他要有所作为,必须和坏人同流合污。吉尔,布拉斯为了不被生活所淘汰,只好走上卑鄙肮脏的道路,猎取金钱地位。勒萨日认为吉尔·布拉斯和那些当权者一起强取豪夺,只是暂时:的事,他成功后还会过诚实的生活。在小说第三部里,他果然成为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人。勒萨日谴责封建阶级的等级偏见,但他肯定吉尔·布拉斯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在他看来,吉尔,布拉斯走上骗子的道路,应该负责的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他自己。作者在小说中还塑造了首相赖玛公爵的形象,揭露封建官僚机构!的贪赃枉法。但他对贵族仍存有幻想,把奥利法瑞斯伯爵刻画成一个关心国家利益的贤明首相。
勒萨日在《士尔·布拉斯》里写出了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关系上升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的特征。金钱统治一切,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这个社会是自私自利的黑暗王国,从上到下,人人都为私利打算,设法升官发财,做狡黠者中的最狡黠者。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启蒙时代的学者亦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从18世纪20年代起,启蒙作家开始发表作品。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是老一辈的启蒙文学作家,狄德罗和卢梭属于年轻的一代。他们在反封建、反教会、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中有共同的目标,但他们之间也有分歧。在政治问题上,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要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伏尔泰和狄德罗提倡开明君主制,只有卢梭提出更进步的共和制。伏尔泰和卢梭自始至终停留在自然神论的水平,狄德罗却从自然神论走到无神论。关于社会制度,几乎所有的启蒙作家都不触动私有制。卢梭虽然揭露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但他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只要求用法律限制财产集中。唯有梅里叶、摩莱里和马布里提出了取消私有制、平均分配土地的空想共产主义。尽管启蒙作家意见分歧,甚至在某些人之间发展成为仇隙,他们却曾经一起合作,共同为宣传启蒙思想而斗争。这就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百科全书》编写工作(1751年-1766年),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为这部著作撰过稿。“百科全书派”可以说是“启蒙活动家”的同义语。《百科全书》总结了资产阶级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创造发明和成就,它是在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进步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部反封建、反教会的巨著。它的编写和出版不断受到封建政府和教会的迫害和禁止。由于主编人狄德罗的努力坚持和进步力量的支援,终于全部完成。
孟德斯鸠
查理·路易·德·斯贡达·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生于贵族家庭,叔父是波尔多法院院长。孟德斯鸠幼年学习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后来专攻法律。他当过律师和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叔父的子爵爵位和法院院长职务。在工作中,他认识到封建法律是为王权服务的,开始怀疑法律能否作到真正公允。1721年,他的《波斯人信札》在荷兰出版,未署名。这部作品立刻风行一时。1728年,孟德斯鸠辞去法院院长职务,开始为《论法的精神》收集资料。他到欧洲各国旅行,深入研究英国的宪法和议会制度。1734年他发表一部历史著作:《罗马盛衰原因论》。
《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的文学创作。两个波斯青年郁斯贝克和黎伽,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最后五年和奥尔良公爵摄政的头五年旅居巴黎。他们把所见所闻写信报告在波斯的朋友和家人,后者也写信给他们,向他们报道波斯消息。
<斯人信札》是一部讽刺作品。它揭露法国统治阶级庸俗堕落、荒淫无耻,批判上流社会的种种恶习和生活方式,指出决斗和财博等的危害性。它嘲笑资产阶级羡慕贵族地位,出钱雇人替自己伪造家谱,“清洗祖先的名声”。有四、五封信是直接攻击法国暴君路易十四的,第三十七封信谴责他喜欢谄媚、培养伪善、奢侈浪漫,好大喜功。有些信描写摄政王时代的财政总监约翰·劳开设银行,滥发纸币,使全国经济陷于破产,人民受到巨大的损失。作者对罗马教皇权力提出怀疑,说他只是一个古老的偶像,人们给他烧香,无非因为习惯如此。第二十四封信说,教皇是一个最强有力的魔法师,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硬要人们相信:“三等于一,人们所吃的面包并非面包,所饮的酒并不是酒。”孟德斯鸠说,《圣经》有多少行字,就有多少可以争辩的地方。他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主张宗教应当有容忍精神。第十一至十四封信中的穴居人的故事阐述作者的理想社会,把宗法式生活美化为圆满幸福的生活。《波斯人信札》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波斯贵族的生活。作者通过波斯故事影射法国的专制****,同时那些受压迫被摧残的波斯妇女和阉奴。他借波斯贵族郁斯贝克的妻妾之口,指出妇女不是男子的私有财产,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孟德斯鸠把他的作品写成波斯游客的通信,其用意是要掩护他对封建社会的尖锐批评和讽刺,逃避审查制度的迫害。18世纪法国出版过很多东方游记和书信集,介绍这些国家的风俗人情,受到读者欢迎。这也是孟德斯鸠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之一。《波斯人信札》没有完整具体的情节,只是叙述一些零星故事,谈论一些人物,借此阐发作者对政治、社会、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启蒙思想。它为18世纪哲理小说开辟了道路。孟德斯鸠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他在《波斯人信札》里宣传了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教会迫害的进步思想,而且也因为他写了《沦法的精神》。
这部社会科学著作费了他二十多年的工夫。他首先阐明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社会制度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他指出专制政体是最反动的政体,不仅因为它用暴力统治国家,剥夺人民的自由,还因为它本身是愚蠢的政体,需要愚蠢的被统治者,也需要愚蠢的统治者。在本书里,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理论。孟德斯鸠的社会学说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许多革命活动家所接受,并反映了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的宪法里。
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