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年鉴之1916 > 第24章 表演艺术(3)

第24章 表演艺术(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伯蒂彻导演灼主要影片还有:《在雾中逃脱》(1945)、《来停留的舰队》(1946)、《上锁的门后》(1918)、《猎狼人》(1949)、《杀人能手》(1950)、《西方地平线》(1952)、《森密诺尔人》(1953)、《海底城市》(1953)、《阿拉莫来的人》(1953)、《鹰翼》(1953)、《向西行》(1959)等。

贝斯特·威利

(1916~1962)美国黑人电影演员。生于密西西比。在南加利福尼亚开始参加巡回演出,三十年代初期进入电影界。他由于扮演一个大眼睛、容易受惊、好吃贪睡、呆头呆脑的黑人而出名。他用自己的名字连续扮演了一些类似的角色。他演出的主要影片有:《魔鬼突然出现》(1931)、《怪物散步》(1932)、《小马克小姐》(1934)、《亚利桑那人》(1935)、《谢谢你吉夫斯》(1936)、《星期六的英雄》(1937)、《怜我怜卿》(1938)、《勃朗第》(1938)、《古堡捉妖记》(1940)、《摩天岭》(1941)、《低语的幽灵》(1942)、《天上的小屋》(1943)、《青春恋》(1944)、《马克·吐温的冒险》(1944,即《幽默大师》)、《抓住那个白皮肤女人》(1945)、《穿靴子的新娘》(1946,即《嫁后新娘》)、《春天忽然来到》(1947)、《卡利恩特的南部》(1951)。

贝文·比利

(1887~1957)美国电影演员。生于澳大利亚奥林奇。原名威廉·贝文·哈里斯。曾在悉尼大学读书并在波拉德歌剧团当戏剧演员。1917年进入美国电影界,在一本和二本的喜剧片中担任配角。1920至1929年,他为麦苑·塞纳特制片公司主演了二本的喜剧片约七十部。一把大胡子成为他的许多掷蛋糕的胡闹喜剧的标记。从1928到1952退休时止,他在许多故事片中扔演小角色和性格角色。

他演出的短片有:《让她走》(1920)、《江湖医生》(1920,与人合导)、《是男孩!》(1920)、《我的上苍》(1920)、《合情合理》(1921)、《哦,爸爸》(1922)、《体育馆的吉姆》(1922)、《势均力敌》(1923)、《倒霉的水手》、(1923)、《炮弹快车》(1924)、《蜜月的苦恼》(1925)、《穿绸衣的骗子》(1925)、《战斗之夜》(1926)、《海豹的故事》(1926)、《斗牛士》(1927)、《高尔夫球迷》(1927)、《骑自行车的女人》(1928)、《他的不祥之夜》(1928)、《在厨房被捕》(1928)、《狮子吼》(1928)、《笨丈夫》(1939)、《纷红色的睡衣裤》(1929)等。比利·贝文(右2)《罗宾汉之子》(1949)。

他演出的长故事片有:《爱荣誉与举动》(1920),《一个小镇的偶像》(1921)、《纽约十字街头》(1922)、《临时女工》(1923)、《白人罪行》(1924)、《容易挑选》(1927)、《警察赖利》(1928)、《高电压》(1929)、《海鹰》(1930)、《末路》(1930)、《海上一枝花》(1931)、《沉默的证人》(1932)、《天魔》(1932)、《谋财贾祸》(1932)、《乱世春秋》(1933)、《舒适的班机》(1933)、《深红色的书房》(193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933)、《孤军魂》(1934)、《商队》(1934)、《最后的哨所》(1935)、《双城记》(1935)、《忠义双全》(1936)、《血洗奴舟记》(1937)、《塞上春晓》(1937)、《凤侣鸾铸》(1938)、《新金山》(1938)、《人海冤魂》(1939)、《芝加哥伯爵》(1940)、《万里归乡》(1940)、《仙乐街》(1940)、《化身博士》(1941)、《暴雨梨花》(1944)、《孽魂镜》(1945)、《俏丫环》(1946)、《凤凰于飞》(1947)、《黑箭》(1948)、《罗宾汉之子》(1949)、《铁血将军的宝藏》(1950)等。

艾伦·欧文

(1916~?)美国电影导演、制片家、剧作家。生于纽约市。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当过好莱坞《秘决》杂志编辑,开设过广告公司,后任好莱坞广播节目导演十一年。五十年代初从事电影制作。最初拍摄半纪录式影片和表现大自然生活的影片。1953年为雷电华影片公司监制、编导的《环饶我们的海洋》获得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金像奖。六十年代,他监制并编导了《洪荒世界》(1960)、《海底航行》(1961)、《汽球上的五星期》(1962)等科学幻想片。同时,他还主持拍摄了一批电视系列片,均属科学幻想题材,如《大人国》、《时光隧道》、《皇后历险记》、《鲁滨逊家庭漂流记》、《大火灾》、《洪水》,特别是《消失在外空间》,都受到电视观众欢迎。

七十年代,他监制的两部影片《海神号遇难记》(1972)和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的《冲天大火灾》(1974),卓越的特技摄影和结构严谨的动作场面,深受电影观众欢迎。《海神号遇难记》获得第四十五届新设的奥斯卡“特殊成就”金像奖以及最佳歌曲金像奖,《冲天大火灾》获得第四十七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剪辑金像奖,在美国《综艺》周报统计的有电影以来二百部最卖座美国故事片的目录上,这两部影片的名次都列在前三十名之内。《冲天大火灾》中抢救大火的动作场面,是由他自己导演的。

《海神号遇难记》和《冲天大火灾》卖座上的成功,使好莱坞很快掀起了一股灾难电影的拍摄浪潮,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艾伦也继续监制了《冲天大蜂灾》(1978)、《海神号遇难记》(续集,1979)、《世界末日》(1979)、《火山爆发》(1980)等。这些影片都由他制片兼导演,但在卖座上已远不如前。

阿伦德·威廉

(1916~?)美国电影制片人、演员。生于特拉华州德尔马市。原在奥逊·威尔斯的水星剧团当演员和舞台监督,并任该团广播系列片助理导演,1941年是《公民凯恩》一片的对白导演,并在该片中扮演采访记者和旁白讲解员。1948年又在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影片《麦克佩斯》中担任角色。1952年任电影制片人,为环球等影片公司摄制了许多低成本影片,其中多半是科学幻想片。他监制的影片有:《黑色的城堡》(1952)、《来自外层空间》(1953)、《从黑环礁湖来的动物》(1954)《这个岛的土地》(1955)、《狂马王》(1955)、《动物的报复》(1955)、《在黑暗中工作的人》(1956)、《这个女人冒险行事》(1958)、《纽约巨人》(1958)、《注视任何一个窗口》(1961,兼导演)、《活跃的同伙》(1964)、《稀有品种》(1966)等。

亚伯拉罕斯·莫持

(1916~?)美国电影制片人。生于纽约市。在纽约大学攻读文学士,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硕士。1940至1942年在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任职,1951年任纽约美国银行电影顾问。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制作故事片。在这之前,他制作过短片、纪录片以及许多电视节目。在好莱坞制作了几部高成本的影片之后,他在制片人伊利·兰多成立的著名美国影剧公司(该公司目的是促使美国和英国的舞台剧搬上银幕)担任总制片人。

他制作的影片有:《杜利特尔博士》(1967)、《人猿行星》(1968)、《万世师表》(1969)、《在人猿行星之下》(1970)。任总制片人时制作的影片有:《找一个人》(1972)、《路德传》(1974)、《在玻璃房里的人》(1975)、《希腊大亨》(1978)等。

柯蒂斯·肯

(1916~)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科罗拉多州拉马尔。原名柯蒂斯·盖茨,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起初,他在汤米·多尔西等乐队当专业歌唱演员。四十年代末在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拍摄的低成本西部连集片中扮演歌唱牛郎,五十年代在好莱坞主要扮演配角,经常在约翰·福特导演的影片中担任角色,包括《格朗德河》(1950)、《搜索者》(1956)、《骑兵队》(1959)、《两骑士》(1961)、《安邦定国志》、(1964)五部西部片以及《罗伯茨先生》(1955)、《雄鹰展翅》(1957)、《最后的欢呼》(1958)三部剧情片。1963年开始参加演出著名电视连续剧《枪烟》。

他演出的其他主要影片还有:《草原之歌》(1945)、《周期性围捕》(1945)、《跳出深渊》(1946)、《路途歌唱》(1946)、《牛郎悲歌》(1946)、《孤星州的月光》(1946)、《路过圣菲的小道》(1947)、《森林的召唤》(1949)、《唐·达雷德维尔又骑马了》(1951,连集片)、《护送西部》(1959)、《我的狗友》(1960)、《阿拉莫》(1960)、《小马快递骑手》(1976)等。

克里加尔·莱尔德

(1916~1945)美国电影演员。生于费城。原名塞缪尔·莱尔德·克里加尔。曾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学院。原在美国的帕萨迪纳社区剧场工作。他身材魁梧壮实,性格怪癖,在一家夜总会当业余保镖。1940年进入电影界。他的银幕生涯只有五年,但他在好莱坞扮演的反面角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在最后两部影片《暴雨梨花》(1944)和《疯狂艺人》(1945)中的表演更令人难以忘怀。他因暴饮暴食致使心力衰竭而死亡,时年二十八岁。除上述影片外,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奶奶拿到你的枪》(1940)、《啊,约翰尼,你怎能爱呢?》(1940)、《新世界》(1940)、《碧血黄沙》(1941)、《真假姑母》(1941)、《泣残红》(1941)、《铁蹄血泪》(1942)、《卿本佳人》(1942)、《刽子手》(1942)、《来自西点军校的十君子》(1942)、《黑天鹅》(1942)、《金山艳迹》(1943)、《摩登天堂》(1943,扮演魔鬼)、《神圣的婚礼》(1943)等。

莱尔德·克里加尔(右)《疯狂艺人》,(1945)。

科迪·艾隆·艾斯

(1916~)美国电影、电视演员。生于俄克拉何马州,印第安柴罗基部族人。童年起就参加马戏团演出。在众多的影片和电视片中饰演印第安人角色,曾在电视和印刷品广告中塑造了一个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然泪下的印第安人形象,以此出名。

他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撞入》(1939)、《红骑血战记》(1940)、《血染山河》(1941)、《战地鸳鸯》(1947)、《叱咤风云》(1947)、《流血月球》(1948)、《白种人》(1948)、《马萨克里河》(1949)、《沙尘》(1949)、《科曼契族的土地》(1950)、《折箭为盟》(1950)、《柴罗基部族的起义》(1950)、《最后阵地》(1951)、《红山》(1952)、《白人的儿子》(1952)、《西丁·布尔》(1954,饰克雷兹·霍斯)、《科曼契人》(1956)、《冒名杰西·詹姆斯》(1959)、《乌金》(1963)、《苏族大屠杀》(1965,饰西丁·布尔)、《内华达的史密斯》(1966)、《一个酋长的胜利》(1970)、《秃鹰》(1970)、《灰鹰》(1977)等。

卡森·罗伯特

(1906~1983)美国电影剧作家,作家。他曾撰写过90篇短篇小说和15部系列小说,《魔灯》、《局外人》等均十分畅销。三十年代中期任派拉蒙影片公司电影编剧,曾编写、改编或与人合写:《星海浮沉录》(1937)、《日月同光》(1938)、《银翼春秋》(1938)、《情圣殉国》(1939)等剧本。他与导演威廉·惠尔曼合作构思了《星海浮沉录》电影故事,并以这个故事再与人合作改编成电影剧本,获得了第七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原著故事金像奖,同时还获得最佳电影剧本金像奖的提名。

1941年6月,卡森在《星期六晚邮》杂志上刊登由五部分组成的以《阿洛哈意味着再见》预示着珍珠港将受到袭击。1942月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根据小说部分情节由导演约翰·休斯顿拍成电影《横渡太平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于美国空军,任空军电影摄制组领导。

卡森自己创作或与人合作的电影剧本重要的还有:《血染山河》(1941)、《南国乐园》(1942)、《亡命之徒》(1943)、《暗杀团》(1946)、《你呆在这里快乐》(1948,原著故事)、《改革家和红发女郎》(1950)、《新郎穿靴刺》(1951)、《就为了你》(1952)、《没有行为失检之处》(1955,原著故事)、《无限欢乐》(1956)、《老虎行动》(1957)等。

卡诺瓦·朱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