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魂归辽叶河 > 第1章 序:重庆知青的心灵独语

第1章 序:重庆知青的心灵独语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雪燃

这是一部描写重庆知青人生经历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是一代人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部记录中国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读本”。

知青作为一代人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经历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红卫兵运动、上山下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经济体制改革,他们目睹和参与了一系列惊人的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魂归辽叶河》中,作家没有直接描写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通过知青的生活轨迹来间接反映这些历史事件,知青坎坷不平的命运与这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小说中最能直观感受到历史事件的人物当属肖国庆,他曾经是优秀知青,曾经被塑造成反潮流英雄,曾经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他也想被推荐上大学,因为会编写革命文章调到了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来政治运动发生变化,他成了反革命分子,被判刑十八年。出狱后他到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城市打工,他承包砖厂创业成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但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风雨后,肖国庆还是回到了辽叶河,他要实现自己最初下乡到辽叶河公社时的诺言:改变七里坡贫穷落后的面貌。可以说肖国庆、王永洁、李勇三名知青,他们一到乡下,就在为改变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努力着,而他们的坎坷命运也是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为种桐子树,肖国庆回家跟父亲借钱买树苗;为了乡亲们有饭吃,肖国庆想出了“试验田”;王永洁为了孩子们能读书不辞辛苦,学校发生垮塌时,她挺身而出救孩子,最后病倒在讲台上;李勇为了修好学校,不计报酬上山打片石,最后为救孩子献出了生命;为了孩子们有地方上学,知青们把自己住的知青屋让出来做教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真实可信,无论是知青还是当地村民,他们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比如说,小说中的秀芝,她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姑娘,作家在通过讲述一系列的故事后,一个善良、纯朴、善解人意的农村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秀芝这个人物贯穿小说始终,她的命运与知青的命运密切相连,她是中国千万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

《魂归辽叶河》的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知青们身处的环境虽然艰苦,但他们宠辱不惊,默默奉献,他们的经历虽然坎坷,历尽磨难,但他们始终坚守着人生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言行,努力改变着农村的落后面貌,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感动和默化着村民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升华。

与众多知青影视文学作品不同的是,《魂归辽叶河》不仅写了知青一代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还讲述了知青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到城市的创业历程,以及知青的子女们的成长经历,他们延续着父辈精神,在逆境中拼搏进取,实现人生价值。

时代塑造了文学的主题和精神,知青文学折射“上山下乡”的痕迹,知青文学更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历史的变迁。作为知青作家,张地国先生对那个时代有着自己的观感,尽管命运大起大落,生死未卜;尽管生活多磨难,催人泪下,尽管世事多变让他们感到迷惘,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信念,始终用一颗善良之心去诠释社会,去关爱身边的人,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作家笔下,苦难是一种财富,贫穷成了奋斗的动力。张地国先生抛开了知青文学中的“伤痕”,以阳光的心态,辩证地诠释了知青这个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社会的发展总会有一大批人要为之付出,知青们付出了,但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丰满了自己的人生“行囊”。

小说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这个主题上,把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备受人关注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家通过人物的足迹,把三十年前的七里坡和三十年后的七里坡进行了对比描述,三十年前七里坡荒凉贫穷,人们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十年后的七里坡,虽说国家对土地进行了改革,但土地同样荒芜无人问津,农村人大量拥进城打工去了,没有人愿意再以土地为生。作家在字里行间对土地饱含深情,折射出作家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忧思。

《魂归辽叶河》讲述的是重庆知青的故事,有着很鲜明的重庆地方特色,填补了重庆知青文学无长篇巨作的空白,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当年重庆知青在重庆这片土地上“上山下乡”的经历。它既是重庆知青的缩影,也是全国知青的一部分。

现在,虽说知青的具体形式已经消失在社会中,但他们仍然以虚拟形式继续存在着,知青文学已成为知青文化现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仍然是一代人和一个国家常说常新的话题。

雪燃:原名张学成,重庆作家,现居重庆市綦江。已出版长篇小说《美院女生》《80后的火红年代》《新闻的第3只眼》《版画情缘》等10部。其创作成就收录《重庆作家词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